初中数学青岛版(2024)七年级上册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青岛版(2024)七年级上册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如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能够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类、比较、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确描述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如棱柱与棱锥、圆柱与圆锥的区别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组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图片,如建筑物、包装盒、篮球、交通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
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有着不同的形状。大家能不能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讲授新课(25 分钟)
立体图形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形状。
教师介绍每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并结合实物模型讲解它们的特征,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相等,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等。
让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模型,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熟悉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讨论。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师将立体图形的实物模型展开(如正方体展开图)或用多媒体展示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后的图形,引出平面图形的概念。
展示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多边形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如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四边形有四条边等。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师提问:“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说明,如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形可以通过运动、拼接等方式形成立体图形,而立体图形展开后会得到平面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课堂练习(12 分钟)
展示一些练习题,包括识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判断图形的特征、说出立体图形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等类型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馈。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小结(7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总结常见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的记忆。
强调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
布置作业(3 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生活中至少三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完成课本上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这一难点,可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3 尺规作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1 全等三角形优秀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