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2024)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精准掌握《唱脸谱》的旋律特点,熟练把握歌曲中融合京剧唱腔与通俗唱法的独特风格,清晰分辨京胡、锣鼓等京剧特色乐器音色,感受传统与现代音乐结合的魅力,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力。
了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颜色象征意义,熟悉常见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征,知晓歌曲中涉及的京剧剧目背景,拓宽戏曲文化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储备。
能够富有韵味且自信地演唱《唱脸谱》,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模仿京剧表演,展现京剧艺术特色,增强舞台表演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聆听、哼唱、分析、对比、创编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戏曲审美、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歌曲背后的戏曲文化精髓与艺术价值。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合唱排练、脸谱绘画创作、京剧知识问答竞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营造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克服对戏曲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京剧艺术中发现乐趣,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树立积极参与戏曲传承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唱脸谱》所蕴含的京剧韵味与文化魅力,通过细致的音乐分析,让学生理解歌曲如何巧妙融合京剧元素,塑造鲜活的戏曲人物形象,领略京腔昆韵的独特风采。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京剧唱腔技巧,如拖腔、转音等,能够以专业、投入的状态演绎歌曲,同时熟知京剧脸谱知识,为进一步欣赏京剧作品、探索戏曲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助力八年级学生跨越年龄、文化背景差异,真切领悟京剧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人文精神,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实现深度的戏曲理解与共情升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协调学生的不同观点与思路,尤其是在涉及戏曲文化创意表达、艺术实践环节,确保小组讨论高效有序进行,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团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对戏曲传承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创编法、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唱脸谱》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包含不同演唱版本、舞台演出实景)、京胡、锣鼓等京剧乐器实物或高清图片、歌曲曲谱、京剧脸谱模具、彩绘工具、京剧历史文化资料、小奖品(如京剧主题徽章、书签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色彩鲜艳、带有京剧脸谱图案装饰的服装,宛如从京剧舞台上走下来一般,脚蹬一双厚底靴,步伐矫健、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浩瀚宇宙中,京剧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恒星,散发着无尽的光芒。它不仅有令人陶醉的唱腔,还有精美绝伦的服饰、造型独特的脸谱,每一个元素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之旅,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走进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京剧戏院,台上演员们即将登场,他们脸上色彩斑斓的脸谱会给你带来怎样的震撼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享心中浮现的画面与感受,激发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好奇与探索欲。
教师播放一段京剧脸谱秀视频,画面中依次展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京剧脸谱,伴随着激昂的京剧锣鼓声,每个脸谱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背景音乐选用《唱脸谱》的前奏片段,营造出浓郁的京剧氛围。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们目不暇接、惊叹不已?你们知道这些神秘而迷人的脸谱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吗?而这首即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脸谱文化的歌曲又是什么呢?” 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唱脸谱》。
(二)歌曲及背景介绍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同学们,《唱脸谱》是一首独具匠心的歌曲,它巧妙地将京剧唱腔与现代通俗音乐完美融合,让古老的京剧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这首歌以脸谱为切入点,生动地描绘了京剧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英勇无畏的红脸关公、刚直不阿的黑脸包公等。它不仅展现了京剧脸谱的绚丽多彩,更传递出京剧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让我们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感受京剧的魅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色,详细介绍京剧脸谱的分类依据(如颜色、图案)、颜色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点(如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等),以及《唱脸谱》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资料,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歌曲诞生的文化土壤,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同时,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速度、旋律走向,为深入学习做铺垫。
(三)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唱脸谱》的完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动态的、以京剧舞台为背景,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脸上画着精美脸谱,载歌载舞的画面,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气氛热烈非凡,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京剧韵味以及所描绘的热闹舞台场景。
听完歌曲后,教师轻轻走到学生中间,蹲下身子,轻声询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被那种独特的京剧唱腔与现代音乐碰撞出的火花所打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热闹非凡的京剧舞台之下,沉浸在京剧的独特魅力之中?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初听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感受,教师认真倾听,用赞许的眼神、点头等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四)分段聆听与学习
再次播放歌曲,按照歌曲结构,分段深入聆听。
第一段:脸谱初现
引导:“现在,让我们聚焦歌曲开篇那俏皮灵动的起调,聆听音乐是如何引出这神秘的京剧脸谱世界。” 播放第一段,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位画师手持画笔,在空白脸谱上轻轻勾勒,线条逐渐勾勒出脸谱的轮廓,色彩慢慢晕染开来,仿佛一个个脸谱即将鲜活起来。
讲解:“同学们,这段旋律起始便以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符引入,音域相对较窄,如同画师手中灵动的画笔,开启了脸谱的奇妙旅程。听,这里的京胡音色,是不是像一位资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京剧的艺术殿堂?” 教师现场用京胡拉奏一段相似旋律,示范音色特点,“大家注意听,这种清脆的演奏方式是不是让歌曲宛如脸谱初绽的魅力,带着一丝新奇与期待。感受一下这种轻松、灵动的意境。”
让学生再次聆听第一段,教师关注学生反应,对沉浸其中、面露沉醉之色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不太理解的学生,轻轻走到身边,小声引导其关注乐器音色和旋律特点,比如:“你听,这京胡的声音,是不是像微风吹过脸谱,带来丝丝古韵?你可以试着闭上眼睛,专注于这声音,找到那种轻快的感觉。”
第二段:人物登场
过渡:“随着歌曲的推进,一个个鲜活的京剧人物伴随着脸谱登场亮相,进入一段精彩纷呈的篇章,我们来看看音乐如何展现。” 播放第二段,画面切换至红脸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登台,紧接着黑脸包公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还有白脸曹操、蓝脸窦尔敦等人物依次亮相,他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极具韵味。
讲解:“此时,旋律中融入了京剧的西皮流水唱腔,节奏明显加快,音域拓宽,音符的跳跃增多,如同人物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大家注意听,唱腔中的拖腔、转音等技巧运用,是不是像人物独特的性格标签,尽显英雄豪杰、忠奸善恶?” 教师哼唱示范,展示技巧效果,“体会一下这种激昂、热烈的氛围,感受京剧唱腔对人物形象的精妙塑造。”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与上一段的音乐变化,每组安排一名善于沟通、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并记录小组成员观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想法,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小组解决讨论中出现的分歧或困惑,如:“对比一下脸谱初现和人物登场,旋律的走向、唱腔的运用有什么不同之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大家可以结合画面来思考。”
第三段:文化传承
引导:“在领略了京剧脸谱和人物的魅力之后,歌曲最后转入一段意味深长的尾声,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呼唤。” 播放第三段,画面聚焦在一群孩子身着京剧服饰,脸上画着简易脸谱,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京剧基本动作,他们眼中闪烁着对京剧的热爱与憧憬,背景是古老的京剧戏院,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寓意着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希望。
讲解:“在这一段,旋律又变得舒缓深沉,音高起伏减小,仿佛是对京剧未来的轻声期许。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份执着而又温暖的氛围,是不是能体会到歌曲中那份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模仿京剧演员的动作,如台步、亮相、云手等,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轻柔的拍手、深呼吸等方式为其伴奏,让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变化。教师在一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对于有些害羞的学生,给予温暖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放下顾虑,参与其中,如:“别害怕,用你的行动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大家一起体会这份细腻的情感。”
(五)整体演唱与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将三段歌词连贯起来演唱,钢琴伴奏,同时加入一些简单的京剧锣鼓节奏,增强歌曲的京剧韵味。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纠正唱腔、发声、节奏等方面的问题,提醒学生用清脆、明亮、富有韵味的声音演唱,展现京剧的独特魅力。如果发现学生声音生硬或韵味不足,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那舞台上的京剧演员,心中满是对京剧的热爱,咱们的声音要像京剧唱腔一样婉转悠扬,再试试……”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分为男女声部,引导学生倾听对方声部,配合默契。对于声部配合不默契的小组,教师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相互倾听、调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家别灰心,声部配合需要一点时间磨合,咱们再来一次,注意听旁边同学的声音,一起唱出京剧的磅礴与灵动……”
开展 “京剧小达人” 评选活动,邀请几组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从旁引导评委从唱腔、表演、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每一组上台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在展示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可以在学生演唱后说:“看这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唱腔纯正,配合默契,把《唱脸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为他们鼓掌……”
(六)拓展与文化交流
教师播放其他融合传统戏曲元素的现代音乐作品片段,如《新贵妃醉酒》,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感受不同作品如何用创新的方式传承戏曲文化,拓展音乐视野。
开展 “京剧文化创意秀” 主题交流活动,教师先分享自己对一些京剧与现代文化结合的创意案例,如京剧主题的动漫、文创产品等,然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化多元意识。
(七)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唱脸谱》的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创作背景、京剧文化内涵等,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团队协作以及对京剧探索的热情,特别提及那些在理解戏曲意境、创意表达上有闪光点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也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如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够高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唱脸谱》领略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音乐去探寻更多民族文化的瑰宝,用心灵去感受它们的力量,更要以实际行动传承京剧这一中华国粹,让自己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先锋,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努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持人文关怀的理念,从导入环节的特色装扮与热情互动,到分段聆听时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关注,再到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分享文化见解,以及课堂总结时的暖心鼓励,都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演唱《唱脸谱》的同时,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滋养情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持续关注学生需求,让人文关怀在音乐课堂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助力学生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赏析与导入──看脸谱,活动与体验──唱脸谱,思考与创作──画脸谱,反馈与小结──演脸谱,结束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唱脸谱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唱脸谱教案,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