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音版(2024)☆热巴舞曲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音版(2024)☆热巴舞曲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悉《热巴舞曲》的旋律、节奏,了解热巴舞这种藏族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包括舞蹈动作、乐器伴奏等方面。
学会哼唱《热巴舞曲》的主题旋律,能准确分辨乐曲中的不同段落,感受其丰富的音乐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观赏、分析、模仿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藏族民间音乐的感知、理解与审美能力。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和乐器模拟演奏,锻炼团队协作与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切体会藏族人民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感受热巴舞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热情。
在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引导,在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里,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促进文化包容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热巴舞曲》的音乐风格,理解旋律、节奏、力度等元素如何展现热巴舞的热烈氛围。
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模仿热巴舞的基本动作,感受其独特魅力。
难点
让学生从音乐层面深入剖析作品,理解不同乐器音色、演奏技法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组织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创作出有特色的舞蹈片段和模拟乐器演奏,展现对热巴舞曲的个性化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手鼓、串铃等简单打击乐器、热巴舞表演视频及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藏族风格的服饰,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播放一段精彩的热巴舞现场表演视频。画面中,舞者们身着鲜艳服饰,手持手鼓、铃铛等乐器,旋转、跳跃,动作刚劲有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段激情四溢的舞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舞蹈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藏族的热巴舞。
教师面带微笑,热情地说:“大家说得太对了!热巴舞可是藏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它集舞蹈、音乐、杂技于一身,是藏族人民欢乐生活的生动写照。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热巴舞的音乐世界,聆听这首同样令人热血沸腾的《热巴舞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感受藏族同胞们的无限活力。”
(二)作品与文化背景介绍
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热巴舞:“热巴舞起源于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一带,通常由专业艺人表演,他们走村串寨,为人们带去欢乐。舞蹈动作豪迈奔放,有快速的旋转、高难度的跳跃,伴奏乐器主要有手鼓、串铃等,节奏明快,声音清脆响亮,能瞬间点燃现场气氛。《热巴舞曲》就是根据热巴舞的音乐特点创作而成,它把热巴舞的精髓完美地融入到了乐曲之中。”
教师播放《热巴舞曲》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同时引导:“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热闹的藏族村落,围在篝火旁,观看热巴艺人的精彩表演,感受乐曲中流淌出的那份热情与活力。” 听完后,组织学生分享听后感受,教师认真倾听,用温暖、鼓励的话语回应:“你感受到的那种欢快节奏像心跳一样有力,音乐真的把大家带入了另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说得太好了!”
(三)分段聆听与分析
再次播放乐曲,分段聆听,每段结束后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段: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起始部分,教师轻声说:“同学们,这段旋律像不像在轻轻唤醒大家,逐渐拉开热巴舞的序幕?它的节奏平稳但蕴含力量,你们能感受到吗?” 让学生体会旋律与节奏营造出的开场氛围,感受那种蠢蠢欲动的兴奋感。
第二段:着重分析旋律的上扬与节奏的加快,教师带着激情讲解:“大家听,这里的旋律高高扬起,节奏也变得明快有力,是不是仿佛看到舞者们开始尽情旋转、跳跃,将气氛推向高潮?乐器的声音也更加密集,这都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第三段:强调乐曲的高潮部分,教师提高音量:“到这里,就像火焰燃烧到最旺的时候,情感完全释放。大家感受一下音高、力度的极致变化,以及各种乐器交织在一起奏出的磅礴气势,是不是能想象出全场欢呼、舞者忘我的场景?” 引导学生体会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欢乐的极致追求。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穿插介绍一些音乐知识,如旋律线的走向与情感表达的关联、节奏强弱变化对氛围营造的作用、不同乐器音色特点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旋律往上走,就像我们心情越来越振奋;节奏变强,就像心跳加速,让我们的情绪更澎湃。手鼓的声音清脆响亮,像热情的呼喊,串铃的声音灵动,为乐曲增添了俏皮感,这些都帮我们更好地读懂乐曲。”
(四)实践体验
教师向学生分发手鼓、串铃等简单打击乐器,示范基本的演奏方法:“同学们,现在咱们来当当小乐手,像这样(教师示范手鼓的敲击节奏和串铃的摇晃方式),用手中的乐器为《热巴舞曲》伴奏,感受一下乐器是如何推动舞蹈气氛的。”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你的节奏感越来越棒了,手鼓敲得很有力度,再和旁边同学配合得更默契些就更好啦!”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热巴舞的简单动作,如踢踏舞步、甩袖等,边示范边说:“大家跟着我,一步一步来,把脚抬高,像这样有节奏地踏地,手臂自然摆动,感受身体随着音乐律动的快乐。” 学生分组练习舞蹈动作,教师穿梭其中,帮助学生规范动作,调整姿态:“你的这个甩袖动作很有韵味,如果身体再挺直一些,就更有藏族舞者的风范啦!”
(五)拓展创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各小组的同学们,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热巴舞曲》为基础,创编一段新的舞蹈片段,或者设计新的乐器伴奏节奏,展现你们心中的热巴风情。”
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提供指导和建议,激发学生创意:“你们这个舞蹈动作加入了旋转很不错,要是再配上一些呼喊声,气氛就更热烈了;你们设计的新乐器节奏很有新意,试试和原曲融合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对于一些缺乏思路的小组,教师启发引导:“想想刚才看到的热巴舞表演,哪些元素最吸引你,把它们重新组合,加入自己的想法。”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观看并评价,教师最后总结:“每个小组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大家用自己的智慧让《热巴舞曲》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就是民族音乐的魅力,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创作空间。为大家的精彩表现鼓掌!”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通过聆听、分析、体验、创作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热巴舞曲》和热巴舞文化,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情奔放。音乐不仅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声音,还让我们领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强调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以后能带着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去探索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愿音乐永远陪伴着大家,给你们带来快乐,让我们一起为多元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请大家找一找其他藏族民间音乐作品,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交流,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深入理解了《热巴舞曲》的内涵,体验了热巴舞文化,教师的人文关怀在各个环节得以彰显,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增长。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拓展创作环节,部分学生的创意不够大胆,在实践体验环节,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后续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关注个体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支持,让音乐欣赏课成为学生心灵成长与文化滋养的源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2024)八年级上册正月十五那一天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2024)八年级上册☆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2024)八年级上册天路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