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求真求实》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求真求实》名师单元教学设计,共9页。
《第四单元求真求实》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知能对标】【教学活动准备】一、活动目标1.语言目标(1)通过研习自然科学论著中的长句,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理解句中的重要概念,进而掌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2)通过品读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论著,学习把握严密、精准的说明和论述性语言。2.思维目标(1)“公众理解科学”强调公众对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单向地向公众灌输具体的科学或技术知识。相应的,在科学文化论著阅读中,我们不要被动接受知识,而要自主理解,尤其要关注知识背后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推理。(2)要养成不断追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理性”的探究精神。围绕“学习体验科学思维与科学推理”这个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推理能力。3.价值目标(1)通过研讨《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能感受到作者对颇为流行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是一种礼学”“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等观点的回应,体会到作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自豪。(2)将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联系起来,与具体作品的研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增强科学探究精神及民族自豪感。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各课堂环节所需要的资料文档和PPT课件。(2)策划课堂活动环节,编写活动方案。2.学生准备(1)预习;(2)分组。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导入导入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阅读自然科学论著文章,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准确地认识一些科学、文化问题。学习本单元,你也许会受到科学精神的触动,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结合你学习其他学科的经验,去开启你的科学探索之旅吧。教学策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学活动设计较多发挥学生的学习自由性,并做自我评价。二、教学精讲步骤一:如何阅读自然科学论著重点研读《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标注概念术语《自然选择的证明》选自达尔文的科学著作《物种起源》,《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节选自卡尔·萨根的《宇宙》。两篇文章涉及生物科学、天文学的知识和原理,专业术语和概念出现的比较多。初读文章时,边读边把这些术语和概念圈画下来,通读文章后,看看哪些概念理解了,哪些概念没有理解;哪些概念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是关键概念,哪些概念出现的频率比较低,是次要概念。就一些重要、难懂的概念如何去把握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概念和术语,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给同伴听。请同学们选择单篇文章进行阅读,边读边勾画出课文里的术语和概念;之后小组合作,就其中难懂的术语的含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组内交流;组内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提交给老师,进行班内交流。示例一:《自然选择的证明》生物变异:指不加人工控制,生物个体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交流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将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重要术语和关键概念,指定同学进行解释,并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以检验学习成果的质量;其他同学注意聆听,并根据下面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多媒体展示】2.画概念图科学概念是科学推理的基石。一项科学发现常常从创生概念起步,发展概念的链条,最终形成科学理论。阅读自然科学论著,就要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画概念图的方式,理解科学推理和逻辑,把握文章内容。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均出现了比较多的科学概念和术语,研读课文,研究概念之间的关系,给每篇课文画出概念图。学生速读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边读边勾画出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然后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现象或事实来支持其观点,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的基本思路;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表格,请同学们分组填写。【多媒体展示】填写完表格后,组织同学们进行班内交流,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注意聆听,并根据下面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多媒体展示】教师可要求同学们根据表格内容,总结各篇文章的基本结构,进一步掌握自然科学论著的结构特征。3.撰写内容摘要在把握主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写内容摘要的形式梳理文本内容要点。学术论著的摘要以叙述、说明为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做论析。它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也便于论文的归类、整理。请为两篇课文各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摘要。4.研读文本的逻辑结构阅读自然科学论著要研读文本的逻辑结构,关注文本深层的科学思维。《自然选择的证明》选自《物种起源》的最后一章,“综述”了什么?得出了哪些结论?如何得出的结论?《宇宙的边疆》介绍浩瀚无垠的宇宙,诸多内容和头绪,从何说起?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有无内在的逻辑?可围绕这一类问题,参阅有关资料,展开研习和讨论。5.比较表达方式《自然选择的证明》是对原创性科学原理的阐释,《宇宙的边疆》是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性介绍,两篇文章呈现内容的策略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材“单元研习任务二”的第2个子任务。任务之一:在指定时长内,自主从文章中挑选若干长句子,同位之间互相质疑问难。(老师提示学生,要在把握句子基本成分和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理解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任务之二:学生交流分析并总结不同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而掌握自然科学论著的语言特征。(可灵活设计语言运用类题型,检验学习成果的质量)示例二:下面是《宇宙的边疆》中的一段文字,请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为“行星系”下一个定义,不超过70个字。(第14段)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答案提示 行星系是众多由岩石构成的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围绕恒星运行的星系。教学策略:步骤一的整体目标是“学会阅读自然科学论著”,以五个任务为驱动,从对概念术语的标注出发,到串联多重概念构建概念图,再到撰写内容摘要、研读三篇文章的逻辑结构,最后以比较表达方式作结,五个任务,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层进的学习链条。活动学习:面对五个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同伴交流想法,如果和同伴都遇到了不可解决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分析概括能力:学习一篇自然科学论著,把握其论点、论据和论证思路是最关键的环节,此处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并将学习成果融汇到表格里,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设计意图:步骤一以五个连续性的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自然科学论著,培养自主学习热情和与同伴分工协作的能力,提升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应用交际等能力,培育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的素养。 步骤二:如何阅读科学史论著重点研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完成下列任务。L.抓概念,理线索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科学史则主要揭示科学发现、发明的历史,探讨科学理论、思想的演变。阅读一些科学史文章,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科学、理解科学。阅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标出主要概念,把握文章内容。借助关键概念为文章理出“史”的线索,把内容脉络讲给同学听。2.探讨科学理论、思想的演变《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梳理、概括了众多史料,从而找出科学史的线索与脉络,并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联系,从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展现了科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古希腊宇宙学说的材料,学习《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的方法,找出其中的线索,进行梳理概括,并比较其与“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在观点上的异同。教学策略:步骤二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引导学生研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暗线是让学生懂得如何阅读科学史论著。本步骤不仅要求学生发掘《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的行文脉络,更要求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科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习得科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在古希腊宇宙学说群中加以应用,融会贯通,培养策略运用能力,培育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的素养。步骤三:拓展运用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主总结自然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技巧;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1)《物种起源》的“序言”介绍了此书成书的经过,并对全书各章的主要内容做了说明。阅读“序言”部分,与《自然选择的证明》做比照分析,说说第十五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2)《物种起源》全书的结尾一段,既精要概括了作者的思想要点,又充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卡尔·萨根在《宇宙》一书中曾引用此段文字,请朗读《物种起源》结尾一段,写下你的理解和感受。(3)《宇宙的边疆》选自卡尔·萨根《宇宙》一书的第一章,该书第二章、第三章内容分别与《自然选择的证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密切相关,可阅读相关章节,做比照辨析。(4)科学发现固然离不开科学家长期不懈的探索,但也离不开科学家灵感的迸发和对机遇的捕捉。回想以前学过的课文,查阅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教材中链接的“科学史”材料,完成下面表格,并和同学交流体验和感受。【多媒体展示】2.学以致用,尝试写作(1)围绕“如何阅读科学文化论著”撰写一份学习报告,并在班级报告会上交流。(2)写一篇“如何阅读科学文化论著”的征文,向校报编辑部投稿。教学策略:本步骤的重点在于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并做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本步骤重视学习活动的设置,有比对分析,有朗读,有写作,更有同伴间的交流。情境学习:尝试教学法:学生先尝试写作,教师再有针对地讲评。写作部分针对具体写法,在情境中内化完善,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落实。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于训练语感和语言审美评价能力,也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方面的细节。锻炼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积累与语感的素养。专题分布能力素养命题热点1.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方法2.品鉴自然科学论著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学习用长句来表述复杂的思路的语言特点3.为科学论著写提要或摘要1.抓住其中的基本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等可培养学生语言梳理与积累能力,能养成浏览、略读的习惯,能培养学生快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2.阅读长句,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理解句中的重要概念,进而掌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1.信息性文本阅读2.语言运用中的文段阅读和语段压缩及衔接连贯等3.实用性文本的写作项目ABC内容准确完整流畅表达自信条理观点现象/事实思路《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项目ABC内容符合文意内容完整现象/事实与观点一致列举简明思路符合文意简明清晰表达自信条理科学家机遇科学解释科学发现达尔文观察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鸟雀,即便同一个物种在每个岛上也都有细微的不同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学说偶然读到马尔萨斯的名著《人口论》,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几何级数增长,粮食则只是算数级增长,这种比例失调,致使人口过剩,必定会发生饥饿、瘟疫或战争,以消灭过剩的人口牛顿屠呦呦加来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