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钼业集团获2021年河南民营企业百强榜首,下列在钼矿的开采与加工环节中涉及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A.挖掘B.粉碎C.焙烧D.压块
    2.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量取一定量的水
    D.除水中不溶固体
    4.俗语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易于移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图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的值为18
    B.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D.硒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6.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海水、干冰B.氧化镁、水银
    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
    7.物质的除杂是重要的研究与生产方法,下列有关物质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8. 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锌+硫酸铜→铜+硫酸锌B.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
    C.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9.已知金属R和Fe、H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有锌析出
    B.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C.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D.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
    10.在反应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D,若C 、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8:7B.7:8C.24:7D.7:24
    11.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12. 以下是初中阶段所学的常见实验和知识,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AB.BC.CD.D
    13. 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15.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B.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C.锌粒和稀盐酸D.生石灰和水
    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单质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41
    17.酚酞(C29H14O4)是初中阶段常用的指示剂。下列有关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酚酞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酚酞由38个原子构成
    C.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g
    D.酚酞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5:1
    18.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19.向盛有等量水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某固体物质10g、25g、25g,如图甲所示是充分溶解后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是该固体物质和另一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X、Y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Y代表该固体物质,X代表另一种固体物质
    D.分别将100g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所得到的溶液质量:Y>X
    20.举例是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方法。针对下列化学规律所举示例中错误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 35分)
    2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22. 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 (填“高”或“低”)。
    (2)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是 。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 (填“强”或“弱”)。
    23. 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4. 年初,我国科学家利用显微镜针头手工“敲打”原子,成功合成三角烯(化学式为C22H14),它将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则三角烯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一个三角烯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的。
    25.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且元素符号小写字母为g的金属有 (填元素符号)。含有铝粉2.7g、锌粉6.5g、铁粉5.6g、铜粉6.4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有9.2g金属剩余,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6.甲、乙、丙、丁是由碳、氧、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已知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
    (1)若甲为单质,乙为气体单质,写出丙→丁的化学方程式 ;丙与丁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固体单质,则丁的化学式为 ,甲→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总计20分)
    27.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若选择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端口字母) 端进入。
    (3)实验室欲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28.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处出现的现象是 。
    (2)实验过程中,D处点燃的目的是 。
    (3)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因为 。
    29.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
    ①Mg2+ ②Mg2+、Fe2+ ③Mg2+、Fe3+ ④Cu2+、Fe2+ ⑤Mg2+、Fe2+、Cu2+
    四、计算题(共5分)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1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加入12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129.8g。
    请回答:
    (1) 生成氢气质量是 g。
    (2) 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解析】【解答】A. 挖掘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焙烧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压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解:爱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减少矿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处理,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一次性碗筷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狠抓治污减污。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类回收垃圾的措施正确,但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和水土,故该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爱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减少矿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处理,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一次性碗筷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狠抓治污减污。
    【解析】【解答】A、液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塞倒放于桌面,细口瓶与试管口紧挨且标签面向手心,防止药品腐蚀标签,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度的夹角增大受热面积,故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液体的量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最低处平行读取,假如俯视读数会比实际值偏大,仰视读数会比实际值偏小,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滤操作中的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而该操作没有玻璃棒引流,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于桌面,细口瓶标签面向手心,细口瓶与试管口紧挨来解答;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0的夹角来解答;
    C、根据液体的量取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最低处平行读取来解答;
    D、根据过滤操作中注意事项是一帖(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漏斗、漏斗紧靠滤纸)来解答。
    【解析】【解答】解:俗语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的意思是人要踏踏实实的做人,心善;火要空心的意思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反应更加旺盛。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D,不符合题意的是ABC。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火要空心”的理解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反应更加旺盛来解答。
    【解析】【解答】解: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电子层数表示元素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主族;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小于4的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A、图中x的值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等于原子核电荷数,故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硒原子的原子结构有4个电子层,故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8电子的饱和状态,故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B、根据质子数等于原子核电荷数来解答;
    C、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数表示元素周期数来解答;
    D、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解答。
    【解析】【解答】解: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题。
    A、海水是混合物,干冰是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镁是氧化物,水银是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食醋是混合物,黄铜是含有杂质的铜,是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煤是含有许多杂质的碳,金刚石是单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混合物概念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单质的概念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就是单质来解答。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存在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一氧化碳无法去除,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铁具有磁性,可以被磁铁析出,而碳则不被吸引,所以可以将铁去除,选项B符合题意;
    C、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可以点燃,分别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法得到氢气,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与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仍为气体杂质混在氮气中,无法去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析】【解答】A. 反应物是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反应物是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反应物是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氧气,生成物是两种物质,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
    【解析】【解答】A、由题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R和Fe、Zn活动性强弱关系为:Zn> Fe>R,金属R放入Zn(NO3)2溶液中,不会有锌析出,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R和Fe、Cu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Cu,金属R放入CuSO4溶液中,R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产生单质铜,铜是红色固体,符合题意;
    C、由题知道,金属R和Fe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R,金属铁(足量)放入R(NO3)2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溶液变浅绿色,不符合题意;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Fe、Ag活动性强弱关系为:Fe>Ag,金属铁放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 ,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够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解答】解:设生成的C的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8g+36g-28g=96g,
    由方程式可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28g:(963)=7:8,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方程式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析,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
    【解析】【解答】A、2H:表示两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C、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析
    B、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分析
    【解析】【解答】A、铁、硫、磷与氧气反应均是由两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两种反应物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就不是化合反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原因是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并且有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碱等物质就不是氧化物,该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中燃烧,而二氧化碳、氧气、稀有气体就没有可燃性,不燃烧,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氮气、氧气、氢气均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物质由微粒构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是两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来解答;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来解答;
    C、根据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才会燃烧来解答;
    D、根据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来解答。
    【解析】【解答】A. 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作还原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故错误,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x=40+40+32+10-12-10=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A、x=100,不符合题意;
    B、b由a、d中的元素组成,故b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或浓度减小的为反应物,质量或浓度增大的为生成物,质量或浓度不变的为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解析】【解答】A.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错误;
    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错误;
    C. 锌和稀盐酸混合会产生氢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错误;
    D.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又恢复原状,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倾斜装置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说明药品接触生成了气体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说明是药品接触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故丁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据此分析
    【解析】【解答】A、酚酞(C29H14O4)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酚酞由酚酞分子构成,一个酚酞分子由38个原子构成,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相对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一),记作“1”,故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不是克,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酚酞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B、根据酚酞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来解答;
    C、根据分子的相对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原子的相对质量的国际单位是(一),记作“1”来解答;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来解答。
    【解析】【解答】A、铁生锈,氧气含量会减少,②③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铁已经生锈,A不符合题意。
    B、干燥剂吸水,①没有水,氧气没有减少,铁没有生锈,②加水后氧气减少,铁生锈,说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B不符合题意。
    C、③加食盐后铁生锈速度加快,说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C不符合题意。
    D、①②③实验中没有探究炭粉对锈蚀的影响,①②③无法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生锈,氧气含量会减少,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通过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也可确定实验目的。
    【解析】【解答】A、由于①③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不能确定能否再溶解该物质,所以不能确定是否是饱和溶液,②有固体剩余,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未指明X、Y溶液是否饱和,所以t1℃时,X、Y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30℃的水中溶解的该物质的量比20℃时多,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X表示的是该物质,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将100gX、Y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X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Y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故所得到的溶液质量:Y>X,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析】【解答】A. 结构决定性质,比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性质决定用途,比如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做助燃剂,帮助物质燃烧,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能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出现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一次性鉴别出两种物质。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体积含量,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氧、硅、铝、铁分析。
    【解析】【解答】(1)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会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的高。
    (2)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位于H后,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活动性Al位于H前,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分析】(1)合金的硬度会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
    (2)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3)根据常温下金属钛不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则说明金属活动性位于H后,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活动性Al位于H前分析。
    【解析】【解答】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该反应是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空气中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
    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析】【解答】三角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22):(1×14)=132:7。
    一个三角烯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22+14=36。
    【分析】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解析】【解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有Cu、Hg、Ag、Pt、Au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所以元素符号小写字母为g的金属有Hg、Ag。
    设铝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x,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y,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z。
    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3g+0.2g+0.1g=0.6g
    【分析】根据各元素符号书写及方程式计算方法分析,由所给各金属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通过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氢气质量。
    【解析】【解答】(1)甲、乙、丙、丁是由碳、氧、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已知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甲为单质,乙为气体单质,甲能与乙转化为丙,可推出甲为碳,乙为氧气,丙能与乙转化为丁,可推出丙为一氧化碳,丁为二氧化碳。
    丙→丁的反应为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为一氧化碳,丁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性质不同;
    (2)甲、乙、丙、丁是由碳、氧、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已知丙和丁都为常见气态氧化物,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固体单质,甲能与乙转化为丙,可推出甲为氧化铜,乙为碳,丙为二氧化碳,丙能与乙转化为丁,可推出丁为一氧化碳。
    丁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甲→丙的反应为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2)根据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解析】【解答】(1)序号①的仪器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或BD;
    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若选择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空气从a管排出。
    (3)实验室欲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已满。
    【分析】(2)根据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分析。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分析。
    【解析】【解答】(1)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时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会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B中的反应是:。
    (2)在B中,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过量,一氧化碳有毒,具有可燃性,D处点燃的目的是处理一氧化碳尾气,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3)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并继续通入CO气体,故正确;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不相等,C中增加的是一氧化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总和,而B中减少的是氧元素的质量,故错误;
    c、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故正确;
    故答案为:ac。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CO,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注意事项,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析】【解答】(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①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镁比铁活泼,②中产生红色固体,说明铁比铜活泼,该实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Fe>Cu。
    (2)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②中的硫酸铜过量,和①中的铁反应生成了铜,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可能有的物质是铁。
    由于铁能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所以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含有铁,否则没有铁;由于铁与硫酸镁不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又因为通过检验发现铁没有剩余,说明铁参加了反应到了溶液中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铜离子有没有不能确定。
    故答案为:②⑤。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氢气质量=120g+10g-129.8g=0.2g;
    (2)根据氢气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锌的质量。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2)根据氢气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锌的质量分析。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CO)
    将气体点燃
    B
    C(Fe)
    用磁铁吸引
    C
    H2(CO)
    将气体点燃
    D
    N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
    常见实验
    相应观点
    A
    铁、硫、磷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
    两种反应物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
    水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氧元素,是氧化物
    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
    氢气、甲烧、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所有气体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D
    氮气、氧气、氢气是由分子构成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s时O2的含量

    干燥剂
    21%

    10滴水
    15%

    10滴水和1.0g食盐
    8%
    选项
    化学规律
    示例
    A
    结构决定性质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B
    性质决定用途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做燃料
    C
    性质决定鉴别方法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D
    现象决定本质
    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没有气泡产生

    相关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名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名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化学期末复习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