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类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或招致)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
    负而前驱 负:背着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应:应答
    君臣相顾 顾:看
    D.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故方其盛也 方:正当,正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盛衰之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故方其盛也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莫愁前路无知己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致,招引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继承
    追亡逐北 北:败逃的军队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数十伶人困之 困:困乏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整个
    5.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 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
    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
    ④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⑤ 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⑥ 泣下沾襟 泣:流泪
    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②⑤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C.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B.告庙:太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C.《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
    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爱”应解释为“吝惜”。句意: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应:响应。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结构助词,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介词,把/以: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
    C.两个“方”均为副词,正当……时。
    D.莫:不定代词,没有谁/莫:副词,不要。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意义的能力。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爱”解释错误,这里的“爱”,吝惜。
    C.“数十伶人困之”中“困”解释错误,这里的“困”,围困,困扰。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中“抗”理解错误,这里的“抗”,匹敌,相当。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例句中“乃”是代词,你的;
    C.“乃”也是人称代词,你的;
    A.“乃”,表判断的副词,是;
    B.“乃”,于是;
    D.“乃”,副词,竟然。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②“及凯旋而纳之”句意:“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凯旋”,胜利归来;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句意:“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其”,副词,一定;⑥“泣下沾襟”句意:“泪水流下沾湿衣襟”。“泣”是名词,泪水。
    这三句都有错误,①④⑤正确。
    故选C。
    7.B 8.A 9.B 10.(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也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都是判断句,应在主语“梁”“燕王”后断开,排除A;
    “此三者吾遗恨也”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应在“者”后断开,排除CD。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古代祭祀用肉,根据级别高低,用的规格是不一样的。最高级别的号称太牢,包括牛、羊、猪。次一级的是少牢,包括羊、猪。A项将二者搞反了。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即本源在于‘天命’”说法错误,原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强调本源在于“人事”,而非“天命”。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兴”“亡”,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逸豫”,安闲享乐;“自然之理也”,判断句,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2)得分点:“积于忽微”,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忽微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被溺爱的事物困扰;“岂”,难道。
    参考译文: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选择题组,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内,选择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