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堂检测
展开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D.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2.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岂独伶人也哉
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②为天下笑
D.①自然之理也 ②莫能与之争
4.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题型二:主观题
5.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有删改)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暂:暂时
C.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嘲笑
D.夫兴亡治乱之迹迹:事情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朋党之说
②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③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④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组是( )
A.①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B.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C.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D.①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 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开头一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2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3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宗杀害名土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2)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11.请简要分析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题型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宦海沉浮和心路历程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儒家_______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政务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每日面对官场种种黑暗,又无法做到_________。沉醉,便是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以酒为乐,便成了老年欧阳修________的宣告。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了解欧阳修的这种经历与心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歌
B.欧阳修的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C.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D.欧阳修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播者 鼓吹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B.缔造者 激励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C.缔造者 鼓吹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D.传播者 激励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B.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C.这种超脱不是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
D.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a href="/yw/tb_c400197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书愤课后作业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对以上材料内容进行概括,书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锦瑟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a href="/yw/tb_c40019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锦瑟课时训练</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a href="/yw/tb_c40019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后测评</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