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讲义,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题干关键点,思路梳理,答题示范,真题演练,真题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考点推导,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频考点1 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题干关键点】概括;主要内容
【思路梳理】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结合题干中的提示,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答题示范】
公式:人物+事件+结果
模板:人物(在……时间/地点),做了……事情,结果是
高频考点2 赏析句子
【题干关键点】赏析;画线句;表达效果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指定句子,明确句子所用的技巧;
第二步,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运用技巧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运用该技巧表达出的效果/情感
【答题示范】
公式:赏析角度(词语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具体表现内容+表达效果
模板: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手法等)/有
特点(用词特点/句式特点等),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的场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高频考点3 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题干关键点】文章内容;为什么;理解分析
【思路梳理】
第一步,根据题干信息定位相关内容;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结合人物情感或具体情节作答
【答题示范】
公式:结论+具体分析内容(情感/作用/启示/道理/认识/共同点)
模板:xx的原因是……,……(分析角度:关键字词/人物品格/具体事例/作者情感)
高频考点4 分析人物形象
【题干关键点】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答题范围;
第二步,找出文中有关人物言谈举止、情节或他人评价的语句;
第三步,结合具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并归纳人物形象
【答题示范】
公式:关键内容(正/侧面描写、事件/情节、人物身份、作者评价/态度等)+形象特点(能力/性格/品质)
模板:xx是一个.(可从人物身份、性格、命运、处境、品质等角度分析)的人,表现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高频考点5 赏析词语
【题干关键点】词语;表达效果
【思路梳理】
第一步,体会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词语描述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示范】
公式:词语含义(本义、语境义)(+手法/词性)+具体表现内容+表达效果
模板:“XX”一词原指……,这里指……,运用了……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体现了……心理
高频考点6 理解句子含义
【题干关键点】文章内容;为什么;理解分析
【思路梳理】
第一步,根据题干信息定位相关内容;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结合人物情感或具体情节作答
【答题示范】
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情感
模板:从表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是说……:从深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是说……。表达了……的主旨/抒发了……的情感
高频考点7 分析段落作用
【题干关键点】段落;作用
【思路梳理】
第一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分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示范】
公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表达效果/表达情感
模板:内容上,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结构上,第X段位于开头/中间/结尾,起到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或上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作用
高频考点8 拓展运用
拓展运用(谈启示/感悟)
【题干关键点】启示/感悟;结合生活实际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抓住文中表明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的感叹句、哲理句等关键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得到的启示/感悟
【答题示范】
公式:启示/感悟(文章主旨)+做法(联系生活实际)
模板:读了文章,我明白了……道理,因为……(结合文章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以后要……
拓展运用(谈看法/评价)
【题干关键点】看法/评价;理由
【思路梳理】
第一步,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第二步,结合文章关键内容(人物、事件、背景等)和自身的生活体验,针对题干所说事件/问题展开分析;
第三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价,并紧扣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答题示范】
公式:观点+具体分析内容(结合文章内容/生活实际)+结论(点题)
模板:我认同/反对xx观点。文中通过……事件表明了……观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真题演练】(2023۰江苏镇江中考)
形象
李文亮
①我把小蓝车靠在岗楼的栏杆上,从兜中掏出一物,伸向配钥匙的师傅:“配把这样的钥匙,多少钱?”师傅只扫了一眼:“15块。”亏得我是有备而来的,不然还会像上次那样惊呼。前些天,在上个路口我也曾这样问过一位配钥匙的师傅,答案是“20块”,当时我便惊呼起来:“配一把钥匙怎么能要20块呢?”
②看着配钥匙的师傅,我随口问道:“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在市场买菜时要说,在网上购物时要说,就连有次坐同事的车被警察拦下要被罚款,我也这样对警察说。然而这口头禅往往收不到什么效果,对此,商户总要诉苦说:我们这也赚不了多少钱。”而警察则是微微一笑,和蔼地告诉我:“这罚款不是交给我个人的,咱不搞价。”
③这位配钥匙的师傅抬头看了看我,笑着说:“啥有啥的行情。”那语气,似乎显出我的还价有多么无知与鲁莽。我便有些尴尬了,故作旷达状:“配吧配吧,15块就15块,无所谓。”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当然,这10块钱对于我也不算小数目了,这已经是我吃一顿午餐的价钱,那种大碗的刀削面,特解馋!
④师傅接过要配的钥匙,便向墙根的机器走去。我有了闲暇,就注意起这摊子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几块牌子竖在那里,这师傅看来厉害着呢,就像我在学校一样,既能教体育又会修电脑。配钥匙摊位的旁边半蹲着个女中学生,地上还躺着一辆自行车。我便又有些不安了,似乎当老师的却插了学生的队,不过还好,那女孩像在嘟囔外语,没顾上看我。
⑤师傅在操作那机器时,兜中的电话响了,师傅掏出电话问:“谁啊?”师傅这手机开的是免提,我在旁边也听到了,电话那头要找刚才打电话的女孩子。那女孩正要过来接听,师傅却回答:“人民医院岗楼,建设银行底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我有些恼这师傅了,为啥不让孩子跟妈妈说句话?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这时,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开课了。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孔融四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
⑥钥匙快配好了,衣着朴实甚至接近寒碜的孩子的母亲也赶了过来。地上躺的自行车我在车行看过的,也就二三百块钱的样子,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
⑦师傅吹拂着钥匙上沾着的钢屑,金灿灿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
⑧师傅给那母女介绍车胎的情况:换普通的车胎需要多少钱,换好点的车胎需要多少钱。那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只是一边听着母亲和师傅的对话,一边仍然在嘟囔着外语。母亲说,换条最便宜的吧。师傅说,最便宜的那种车胎跟牛皮纸一样薄,不经磨,三天两头要补胎。母亲想了想,说,那也换最便宜的吧。旁边的孩子还是没说一句话,她的脸红红的,不知是不是冻的缘故。
⑨我问师傅,你这里最好的车胎价钱是多少?师傅说,30块。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
⑩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
(选自2023年3月31日《山西日报》)
1.下列事件让“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够“光辉”。请根据提示,补全相关内容。(3分)
(1)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
(2)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故事,“我”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的插叙有怎样的作用?(3分)
3.第⑥段为什么要列举自行车的颜色和种类?(3分)
4.文章最后说:“这声音,不知是说给我自己的,还是说给那孩子的。”你认为是说给谁的?为什么?(3分)
5. 文中“我”直接为女孩买最好车胎之举,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请简述理由。(4分)
【真题答案及解析】
1.【参考答案】(2)还在心里盘算着(3)还厚着脸皮和那
孩子抢时间(4)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段式解析
【考点推导】题干关键点:事件;补全;相关内容
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解题思路】
第一步,读题,根据题干信息明确需填写什么内容;
第二步,根据题干信息,定位答题区间;
第三步,抓住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据题精析】根据“(1)明明配钥匙的价格够便宜了,‘我’却还要随口跟人家还价”可知,横线处需要补写“我”对于前面事件的反应。根据题干中的“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可将答题区间定位到第③段,由第③段中的“其实我在心里盘算了,即使再往前骑10个岗楼,也不可能遇到10块钱配钥匙的摊主”可知,明明知道15块已是最低价,“我”却还在心里盘算着,据此拟写(2)处答案。根据题干中的“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将答题区间定位到第⑤段,由第⑤段中的“我也只向校长请了半小时的假,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厚着脸皮和那孩子抢时间一-孔融4岁能让梨,40岁的我常常声情并茂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这故事”可知,明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却还厚着今皮和那孩子抢时间,据此拟写(3)处答案。根据题干中的“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可将答题区间定位到第⑦段,由第⑦段中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可知,明明师傅配钥匙这么辛苦,“我”却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据此拟写(4)处答案。
【答题公式】梳理概括文章内容=人物十事件+结果
2.【参考答案】列举事例表明“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或“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1分),暗示自己已沾染市侩气,却并没察觉(1分),为后面“我”形象意识的觉醒做了铺垫(或“与后面形象的转变形成对比”)(1分)。
【考点推导】题干关键点:第②段;插叙;作用 考查
分析插叙的作用
【解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第②段,大体了解其叙述的内容;第二步,回忆插叙的一般作用,联系上下文,分析此处插叙的作用。
【据题精析】阅读第②段,根据“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咱不搞价”可知,这一段是对“我”过往经历的插叙,交代了在各种场合,“我”经常说“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的事情。在内容上,此处插叙表明遇事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而“我”对此习以为常,并没有觉察到自己身上所沾染的市侩气。在结构上,联系下文中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形象光辉吗?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可知,此处插叙还为下文“我”意识觉醒并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之感的后续发展做了铺垫,与“我”醒悟后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3.【参考答案】表明中学生的物质条件普遍较好(1分),突出女孩家境贫寒(1分),引发“我”的同情,为下文“我”给女孩买最好的车胎做铺垫(1分)。
【考点推导】题干关键点:为什么;列举;自行车;颜色
和种类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第⑥段中描写自行车颜色和种类的句子;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据题精析】阅读第⑥段,这一段中描写自行车颜色和种类的句子是“现在街上的学生很少骑这种自行车了,尤其是中学生,那红的绿的白的黑的山地车、公路车,总一闪一闪地从面前疾驶而过,好几次晃得我差点儿从车上跳了下来”,这部分内容写了现在中学生骑的自行车颜色各异、种类多样,说明中学生普遍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这与骑着便宜简陋的自行车的女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她的拮据。同时,正是这鲜明的对比引起了“我”对女孩的同情,为下文第⑨段中写“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 45 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等情节做了铺垫。
【答题公式】
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论十具体分析内容(情感/作用/启示/道理/认识/共同点)
4.【参考答案】“到学校,不能迟到。”这既是学生的纪律,也是教师的纪律,因此是说给自己和女孩的(1分)。关心学生是教师的本职(1分),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1分)。(若选择“给学生”或“给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作答,最多得2分)
【考点推导】题干关键点:说给谁的;为什么→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解题思路】
第一步,阅读题干,分析题干句子中“这声音”所指的内容;
第二步,理解被指代句子的表层含义;
第三步,结合具体内容,思考句子的深层含义,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据题精析】根据题干内容定位至文章第⑩段,根据其上文第⑨段中的“随即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跨上共享单车,回头对孩子大声说:‘到学校,不能迟到。’”可知,这声音指的是“我”对孩子说“到学校,不能迟到”,意为要注意上学的时间,不能迟到。根据第⑤段中的“手机上的时间催促我: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各学校早已闭了门、上课了”可知,“到学校,不能迟到”既是对那孩子的提醒,学校已经开始上课了,不要耽误学习;也是对“我”的要求,不要耽误给孩子们上课。根据第⑦段中的“看着辛苦的师傅、想到自己的职业……我在心里又埋怨起自己来”、第⑨段中的“我掏出手机直接扫了45块钱,告诉师傅,给孩子换条最好的车胎吧,安全”可知,此时的“我”已经觉醒,认识到“我”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增强自己的纪律意识,要对得起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并树立光辉的形象;同时,关心学生也是“我”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因此,这句话也是“我”在告诫自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不断向上向善。
【答题公式】
理解句子含义=表层含义十深层含义十主旨/情感
5.【参考答案】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
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于是产生了“读书人”的羞耻感(1分);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1分),做家长的关爱之情与做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1分)。因此心生同情、慷慨解囊就在情理之中了(1分)。
【考点推导】题干关键点: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理由
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解题思路】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结合人物形象的转变与故事的发展,分析这一举动的合理性。
【据题精析】阅读文章,根据第②段中的“我随口问道:
‘能不能便宜点?’这句话已是我的口头禅了”和第⑦段中的“我忽又埋怨起自己来,这么冷的天,师傅在户外冰凉的机器上手套也不戴就给我配钥匙,我还要因为几块钱跟人家搞价,枉自还算是个读书人,这形象光辉吗?” 可知,虽然讨价还价已成为“我”的习惯,但看到师傅工作如此辛苦,“我”却还要搞价,“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想起自己“读书人”的身份,“我”产生了羞耻感。根据第⑤段中的“这么冷的天。看这孩子的红色校服,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教的学生”可知,女孩的校服让“我”想起自己的女儿和学生,想起自己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不免心生同情与关爱。故“我”的这一举动虽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高频考点9 理解词语含义
【题干关键点】词语;含义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文章,理解词语表层含义(本义);
第二步,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词性、修饰成分或感情色彩等,理解词语深层含义(语境义);
第三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情感
【答题示范】
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表达效果)
模板:“x x "一词原指……(表层含义),这里指……(深层含
义),写出了……(内容),表达出……(效果/情感)
高频考点10分析标题作用(妙处)
【题干关键点】标题;作用
【思路梳理】
第一步,回忆标题的常见作用;
第二步,结合重点语句和主旨,分析标题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第三步,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其他作用
【答题示范】
公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表达效果
模板:标题的(深层)含义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有……
的作用(体现哪条答哪条)
高频考点11 分析文章主旨
【题干关键点】主旨;理解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文章,明确文章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第二步,联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主要情节、重复句、感
叹句、哲理句等内容进行分析;
第三步,总结归纳文章主旨
【答题示范】
公式:关键内容(标题、开头、结尾、主要情节、重复句、感叹句、哲理句)+文章主旨(揭示/批判/赞美等)
模板:本文通过讲述……,揭示了……的主旨
高频考点12 分析人物/作者情感
【题干关键点】情感;分析
【思路梳理】
第一步,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抓住题干所给角度或文中有关人物言行、态度、情感等
关键信息:
第三步,分析人物/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示范】
公式:关键内容(哲理句/感叹句)+思想感情
模板:文章(采用……的手法,)通过记叙……,歌颂/批判
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频考点13 理解标题含义
【题干关键点】 标题;含义
【思路梳理】
第一步,从标题本身人手,理解其字面意思;
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
第三步,分析标题所表达的情感主旨
【答题示范】
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思想感情)
模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表达了……的情感
高频考点14 分析句子作用
【题干关键点】句子;作用
【思路梳理】
第一步,明确句子在不同位置的常见作用;
第二步,阅读句子,理解句意,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
第三步,结合句子位置及全文结构,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示范】
公式: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旨/情感
模板:内容上,表现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表达了……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句子位于开头,起到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的作用/位于中间,起到承上启下、做铺垫的作用/位于结尾,起到总结上文、照应标题的作用
高频考点15 分析人物心理
【题干关键点】人物;心理;分析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所给句子,理解句子或某个关键词语的意思;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根据作者或文中人物所处的具体情景,
揣摩其心理
【答题示范】
公式:关键内容(心理描写的相关语句)+人物状态+人物心理
模板:文章中的……这一细节描写/词语,写出了……(人物状态),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高频考点16 分析写作特色
【题干关键点】文章;写作特色
【思路梳理】
第一步,阅读题干,定位答题区间;
第二步,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第三步,结合上下文或文章主旨,分析运用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示范】
公式:分析角度(手法、语言、表达方式)+具体表现内容+效果(作用、情感)
模板: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这篇文章语言…… (特点)/本文的表达方式是……,通过写……,(突出了……的内容,)表现了……的主题/情感
【真题演练】(2023 辽宁营口中考)
一畦青绿
厉彦林
①春分刚过,企盼已久的春意醒来,与人们撞个满怀。那一畦青绿,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春天迎进了小院。
②小院紧贴山脚,当年我选购时一眼看中。虽然熟土已消失,回填土也被搅拌进碎石块,但经过反复翻刨和改造,添加进有机土和锯屑、河沙,这块土地终于复垦平整、恢复了地力。
③院虽小,却也是一个世界。南侧栽了桂花、腊梅和柿树:北侧南北成畦,成为栽种时令蔬菜的小菜园。喜鹊在邻居家的玉兰树上搭窝。麻雀也聚在院南的连翘花丛里,笑着、闹着,时而兴奋地飞来飞去,啼鸣声从一根枝条跳跃到另一根枝条,枝条被压弯,瞬即又柔软地回弹,指向辽远的天空;时而落到地上,用爪子不停地戳弄新翻的土,机警地寻找食物,刚冒出的菜芽又细又嫩,往往是它们的美食。除了喜鹊、布谷、白头翁、黑蜂、金蝉、蜻蜓,还有蚂蚁、蚯蚓、螳螂、蛐蛐儿和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虫,众多的生物都在这里栖息、觅食、与院里的蔬菜共享时令的律动,见证一花一苗的成长与欣荣。
④春耕不可迟。小院里过冬的香菜、苔菜、菠菜、蒜苗由黄转绿,韭菜的红芽尖探出绿脑袋,春意萌动了。
⑤种菜的区域是我家的“菜篮子”。白菜、菠菜、辣椒、茄子、黄瓜和西红柿……每样都种一点,只图吃个新鲜。我坚持用农家肥,追求绿色生态和纯天然味道。一年四季那一些畦新鲜蔬菜,直接送达餐桌,又安全又营养。
⑥我父母生前曾数次来我们家短住,把对子女的嘱咐一垄垄栽进菜园里。他们望着绿油油迎风摆动的畦畦青菜,很是高兴。娘叮嘱我:“摘黄瓜、茄子时用力要轻,别把根拽坏了。”
⑦妻子开灶炒菜做饭前,有时会去菜园摘点菜蔬。既享受收割、采摘的乐趣,又图个新鲜劲儿。青绿的时令菜柔软细嫩,从菜园到餐桌也就几分钟,本色不变,味道纯正,清香扑鼻。即使没有鸡鱼肉蛋,那饭菜依然让心情温暖美好。
⑧刚几岁的小孙女来到菜园就忙着玩土,跟我学锄草、种菜。她认真学习种小白菜,先蹲下来,用小铲子松松土,挖个小坑,浇上水,再小心翼翼撒上菜种,然后轻轻覆上土。不几天就出苗了,她很得意地对我说:“看,这是我种的菜菜!”
⑨“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天气预报说近期有雨,我早早到种苗批发市场购买西红柿、辣椒和茄子苗,翻好地,调好畦,再用镢头挖好苗坑,用土固定住苗子,浇上定苗水,黄昏时刻就栽好了。
⑩我喜欢在菜园劳动,或松土点种,或间苗浇水……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
⑪贫瘠与肥沃,荒芜与繁茂,耕耘与收获,都攥在自己手掌里。耕种之间,情满园,春不老。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6日,有删改)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第⑦段的主要事件。(2分)
第⑥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思辨题)关于选文主题的讨论,甲关注第⑤段“我坚持用农家肥,追求绿色生态和纯天然味道”一句,乙关注第③段“活动活动筋骨,享受自然幽雅、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一句。你更倾向于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选文第⑪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5.选文第③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两个不同角度对选文第③段进行赏析。(4分)
【真题答案】
1.【参考答案】父母嘱咐“我”要爱护菜园中的青菜。妻子享受收割、采摘的乐趣,图个新鲜劲儿。
2.【参考答案】运用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孙女学习种菜时的认真仔细(1分),表现出她对劳动的热爱(1分)。
3.【参考答案】(示例1)我更倾向于甲(1分)。理由:本文主要描写了小菜园中的蔬菜和很多昆虫相处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分)。
(示例2)我更倾向于乙(1分)。理由:本文主要写了从种菜到采摘再到新鲜的蔬菜端上餐桌的过程,这一过程无不体现劳动的重要性,强调了从劳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2分)。
4.【参考答案】①大地无言,只要播种就有收获,但收获的多少,取决于自己付出的多少(1分);②劳动是快乐的,勤劳耕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间,代代相传(1分);③学习上,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1分)。
5.【参考答案】①由植物到动物。作者先写桂花、蜡梅、柿树和成畦的时令蔬菜,再写园中的喜鹊、麻雀等动物,展现小院的勃勃生机,令人喜爱(2分)。②描写详略得当。写动物时,详细描写麻雀的活动,略写喜鹊、布谷、白头翁、黑蜂、金蝉、蜻蜓、蚂蚁、蚯蚓、螳螂、蛐蛐儿和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虫的活动,展现了小菜园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小菜园的喜爱之情(2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题目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记叙的详略及其作用,记叙的顺序及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初中小说答题技巧 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概括故事情节,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讲义,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读全文力求把握主旨,读题,答题注意事项,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