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问题探究 借故生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在朗读、背诵中体会其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以及作者在诗、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
1.文学常识。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悍。它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 的一种形式。绝句按字数划分,可以分为 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 。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曲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本首属于 。
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2)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
3.辨别修辞。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问题探究 借故生新】
♦任务驱动一 感知诗歌大意,品味诗情画意。
结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内容,将其中一首绘成一幅画,或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先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所有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些景物描绘成一幅画或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任务驱动二 描绘诗歌美景,体会思想情感。
1.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请写出你最喜欢的写景的诗句,并说出理由。
诗歌展现的情景,既包含诗句中展现的具体景色,也蕴含着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解答时要在忠于诗歌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语言力求优美。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句子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
古诗词名句赏析角度及方法
1.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结合诗句内容)。
2.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表达作用(结合诗句内容)。
3.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等)+抒发的情感(如离别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忧国忧民的情怀等)。
4.赏表达方式: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表达作用(结合诗句内容)。
5.赏词(炼词):常见赏析选择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表达作用(结合诗句内容)。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
1.近体诗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元曲 小令
2.(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1)对偶
(2)设问
(3)夸张
问题探究 借故生新
任务驱动一
示例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柳絮落尽、杜鹃不停地啼叫的暮春之时,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示例二:《天净沙·秋思》
绛红的夕阳慢慢地坠入西山,血一般的残霞染红了天空。我牵着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踟蹰地走在古道上。西风卷起黄土,迷蒙了双眼,隐约中,我看见路旁的一茎枯干的藤萝死死地盘附在枝干已朽的老树上,一只乌鸦站在老树的枝头孤独地哀鸣。在乌鸦的鸣声里,一座小桥跃入眼帘。听着小桥下潺潺的水声,望见溪边住着的已是炊烟袅袅的几户人家,我不禁悲伤断肠,仰天长叹:“身在天涯,我的家到底在哪里?”
任务驱动二
1.示例一:我最喜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请明月带着“愁心”陪友人一起去夜郎西。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示例二:我最喜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中用“生”字和“入”字把自然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而且诗句虽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的。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必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必将赶走严冬。诗人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在诗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明时令,因为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且“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它总是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关心与思念、同情与担忧。
3.《天净沙·秋思》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和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航,助读资料,预习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4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新课导入,自学指导,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后赏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4 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问题探究 借故生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