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1.反复诵读《观沧海》,读懂诗歌的内容。
2.品词析句,理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的心境。
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润和净化,感情能变得丰富。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领会古诗炼字的艺术,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观沧海》
教材新知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世时,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背景资料。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一统天下的强烈愿望,故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
教材写法
【探究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听范读后,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探究二】结合资料,疏通诗意
1.请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
2.指名学生尝试翻译诗歌,教师点评并指导,然后明确诗歌意思。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美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山岛突兀耸立。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日真是幸运得很,好极了,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探究三】深读诗歌,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人看到的景物有哪些?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诗人看到的景物有沧海、山岛、树木、百草、洪波等。
2.这首诗的正文可分为几层?各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诗人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板书设计
观沧海观海地点:碣石山海的宏伟海水:水何澹澹山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波:洪波涌起海的气概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辽阔雄壮 想象奇特 雄心壮志
分层
内容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山岛以及岛上的景色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分析,学 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沧海”导入,朗读诗歌,曹之见是海,曹之想超海,曹之志似海,曹之人如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观沧海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