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024) 6.4.1平行线的概念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508292/0-17339483999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024) 6.4.1平行线的概念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508292/0-17339483999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024) 6.4.1平行线的概念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508292/0-17339484000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 配套教案+课件
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4 平行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4 平行线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发展抽象能力;
2. 会用三角板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借助于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掌握平行线基本事实1.通过基本事实1的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分析
二、学习目标
从情境中抽象出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经历基本事实1的探索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平行线基本事实1.
四、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平行线:在下面的图片中,哪些图形可以看作平行线?
什么是平行线呢?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思考:图1中的两条直线平行吗?图2中两条线段平行吗?
答:不平行;不平行.
特别提醒:平行线的三要素:在同一平面内;(2)不相交;(3)两条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不属于相交与平行中任何一种位置关系.
师生活动:先学生代表发言,然后师生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小学课本中已从实际问题引入了平行线,本节教学,依然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通过实例引导归纳出平行线的定义,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
新知探究
探究1:如何来表示平行线呢?
用“∥”表示平行,读作“平行于”.如图中a,b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作“a//b”或“AB//CD”
师生活动: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设计意图:通过规范的几何语言来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学时加以强化.
辨析: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 )
2.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 )
3.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
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 )
5.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
答:×,×,√,×,×.
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辨析题是对概念的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探究2:小学里,我们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或者验证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方法总结: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议一议:如下图,A、B是直线l外的两点,过点A画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过点B呢?
答:
1.过点A画一条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b.
2.过点B画一条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c.
通过实践,人们总结出平行线基本事实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从数学内部感知平行线的存在性、唯一性.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基本事实的直观感悟.
探究3:在方格纸中探索平行线的画法。
图1
图2
在图1中,画一些平行线.
检验图2中AB与CD,BC与ED,FG与HI是否平行.
图2
图2
观察图2,你能发现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答:在方格纸中分别画出m×n和2m×2n(或3m×3n ,…)的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它们互相平行.
运用你发现的方法,在图3中过点P分别画AB的平行线l1和BC的平行线l2
图3
图3
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的夹角与∠B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答:相等或互补
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出直尺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的方法,注意与“方格纸中垂线的画法”的对比.
三、应用举例:
例1 给出下列说法:
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③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射线不相交,则这两条射线互相平行。
其中,错误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
② 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射线不相交,则这两条射线所在的直线可能相交.
答案:D
例2 在同一平面内,设a、b、c是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4cm,b与c的距离为1cm,则a与c的距离为( )
A.1cm B.3cm C.5cm或3cm D.1cm或3cm
解析: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答案:C
师生活动:师生互动,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例题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基本事实1的理解,以及应用平行线的位置关系来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如果只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交点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2.在同一平面内,已知∠MON,P是任意一点.若过点P画一条直线与OM平行,则这样的直线 ( )
A.有且只有一条 B.有两条
C.不存在 D.只有一条或不存在
3.下列说法: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②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 ③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
A. 3 个 B. 2 个 C. 1 个 D. 0 个
4.如图,P是∠AOB外一点。
(1)过点P画OA的平行线,交OB于点C.
(2)过点P画OB的平行线,交OA的反向延长线于点D.
(3)比较∠AOB,∠PCO,∠PDO,∠CPD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5.如图,小明在纸上画了两条平行线a,b,又画了一条直线c与a相交,小明觉得直线c也一定和b相交,小明的判断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1.C 2.D 3.C
4.
∠AOB= ∠PCO=∠PDO=180°-∠CPD
5.正确.
假设c与b平行,且c与a的交点为P,基本事实1知:过点P与b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与a∥b矛盾,所以c与b相交.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及应用.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1.实例引入:在教授新概念时,教师应尽量使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易于理解.例如,学习“平行线”时,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片来引入.
2.活动式学习: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如画平行线,动手操作,加深对基本事实的直观感悟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鼓励提问:鼓励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4.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
通过这样的生活观察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章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6.5 多边形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1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总结与展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