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说明文顺序及结构,语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说明文顺序及结构,语言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说明文顺序及结构,语言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说明文顺序及结构,语言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说明文顺序及结构,语言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说明文顺序及结构,语言,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讲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
    年级

    性别
    总课时 第 课
    教学
    目标
    课题:说明文阅读:顺序、结构、语言
    教学目的:了解说明文的顺序、结构、语言
    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说明文语言的答题思路与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说明顺序的作用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具体内容要有提示或附后------------------------------
    说明文顺序和结构
    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先说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向沙漠进军》一文,也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
    (4)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确定说明内容的先后。时间顺序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事物本身的生长“日历”;一是我们和这一事物的“相识”过程。【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时间顺序说明文的写作中,常有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先)”、“接着(接下来)”、“然后(再次)”、“最后”等。在文章中这些词语,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明了、条理清晰。】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内到外,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的构造。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建筑物等)】

    3.逻辑顺序:
    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反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一般而言,说明事理时,多采用按人们对事物规律进行人事的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特征、功能时,多采用先说明构造、特性,后说明功能原理的逻辑顺序。【凡说明事物发展过程时,大多采用时间顺序;凡说明事物的物体形态时,大多采用空间顺序;那么反说明事物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情况时,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了。(逻辑顺序八种:①抽象到具体;②主要到次要;③原因到结果;④由浅入深;⑤表象到本质;⑥由表及里;⑦由此及彼;⑧特殊到一般。)】
    常见考点: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说明文语段的作用?
    方法指导:
    (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xx的说明顺序对xx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二)说明文语段的作用?
    答题思路: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答题格式:通过XX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XX(作用)。
    (三)相连的几个段落可不可调换?为什么?
    答题技巧:
    1.看所给段落是否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一致。
    2.找出相连的几个段落所使用的说明顺序。
    3、概括几段内容
    3.写出不可调换的理由。
    答题格式:这几个段落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扣住“说明顺序”如上下段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由现象到本质等,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专项练习
    例1.
    人与哪种动物气味相投?
    ①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有人会说,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真是这样的吗?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鸟类才是气味相投。
    ②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叮咬人类了。现在研究人员认为: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③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蚊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拉伯丁·赛德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南方库蚊”。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西尼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1 9 9 9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后,也会感染病毒。症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④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16个人,从这些人的前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他们对来自鸽予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中,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⑤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应。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1300个嗅觉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器发生强烈的反应。这说明壬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否会真正为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
    ⑥利尔说,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这些发现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二期,有删改)
    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间顺序 B.因果顺序 C.逻辑顺序 D.空间顺序
    C
    例2.
    汉语可以治病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时,竟然发现自己一个宇也不认识了,极为恐怖的是,即使是拿出他已经学过的教科书来看,也感到一无所知……后来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疾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固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而受到损害,其语言行为便出现异常,常见的表现是患上“失语症”,“失读症”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这个中枢受损,就会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例如,这位美国少年,就是因为脑外伤患上了这种“失读症”。但事实上却不完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的都是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欧美人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要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欧美人患“失读症”的概率多,而中国人、日本人“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患“失读症”的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最后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竟毫不费力的就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后来,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通过不断的训练能慢慢逐步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
    ⑧由此可见,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分)
    A.空间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 B.时间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C.逻辑顺序 举例子 分类别 D.逻辑顺序 举例子 作比较
    D
    例3.
    植物气象员
    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还能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晴朗时,你用手指触动含羞草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在报告即将有雨。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晴朗。大雨到来之前,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农谚云:“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摄氏度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摄氏度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摄氏度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感知之后,就能预知严冬的到来。
    ⑨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0期)
    1、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是什么?
    2.本文的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
    4.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一些植物可以预报天气的?(2分)
    答案
    1说明对象:植物;说明内容:植物可以预报天气.2、结构方式:总分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举例子.文章为了具体说明植物能预报阴雨的特征,列举了黄瓜蔓,风雨草,含羞草,晴雨花,茅草,松果的鳞片和河底的青苔等例子,既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3
    4.预报阴雨、预报气温。(一方面1分,共2分)
    说明语言
    常见考点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品味说明文语言内涵、作用、意义。
    【考点讲析】“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③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内涵、作用和意义”这三个语言考点中,第(1)个考点考查的频率最高,几乎所有的说明类文章都要涉及到这个考点;第(2)考点在近几年的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这是一个专属于说明文语言的考点;第(3)个考点是个边缘考点,在记叙类和议论类中都有,主要考查考生对“语境中特殊词语”的理解。“生动的说明文语言”能增加文章的文采修辞,增添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方法指导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①首先解释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例如对什么事物作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个性)
    ②其次要揭示这类词语在说明文中的一般作用,揭示它的客观科学性。例如是否准确、客观等。(共性)
    ③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准确等)。(共性)
    方法归纳:解释词语+带词解句+去(换)词解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是解答能否去掉或调换(颠倒)类题目,先表明态度,一般情况下不能去掉或调换(颠倒)的情况比较多。
    答题模版:不能,解释该词的本义和在本文当中的含义 + 如果去掉,句子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化(或与原文不符),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
    §限制性词语
    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二)体会说明文中“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具体题型分析
    (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解释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XX的特征(或事理)。
    第二种题型: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例1: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缓解”改为“消除”好吗?
    答: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改成“消除”意思就变为能够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与原意不符,所以不能替换。
    答题模式:①表态 (可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什么样的改变,符不符合实际。(回答它,解释它,分析它,肯定它)
    第三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例2:据说,这种炒豆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据说”一词能否删掉?
    “据说”,表揣测,是一种不太肯定的说法,说明这种“炒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也可能没有,删去后,就变成“一定有功效”,这样说就太绝对了,缺乏一定的科学考证。所以这样表示大概的词,反而体现了说话的严谨性。
    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看似模糊的词语却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这种现象叫模糊的准确。
    答题模式: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表估计);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四)第四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模式: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准确词的着手点:①找由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专题练习

    例1.
    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案】“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案】“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2.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案】不能;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案】不能;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相关练习
    纳米科技
    ①“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
    ②纳米科技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和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人们普遍认为,纳米科技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将对人类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③从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新名词、新概念不断涌现,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
    ④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器件,巨型计算机能装入口袋里;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成为一种重要材料;世界上还将出现1微米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⑤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纳米领域的研究。
    1.根据第①段文字,给“纳米科技”下一个定义。
    2.第①段和第④段中加点的“略”“将”能否删去?请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纳米科技就是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
    2.不能。如果删去“略”,就成了1纳米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删去“将”,“蓝图”就成了事实,显然与原意不符。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①最近,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97%的中国,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大幅度降低稀土的产量和出口,使得近两个月国际市场稀土交易价格上涨了30%。对此,美国、日本叫苦不迭。
    ②稀土到底为何物,能如此牵动日、美的神经?
    ③稀土其实是一系列元素的统称,包括铼、镧、镨、钕、钐、钇等。如果将石油比作“工业血液”的话,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维生素”。别看总需求量不大,但离了它,合金、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激光设备等众多高科技产品都将成为“无米之炊”。特别是在材料方面,稀土元素加入一点即可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这些合金和电子产品除了民用销售外,更多是为军用而开发,能够为武器带来革命性突破。
    ④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硬度,可以用来制造一些处于极恶劣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冷战时期,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艇身可抵抗1000多米深处海水的巨大压力(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最大下潜深度更是深达惊人的 1250米,而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也只有800米。
    ⑤第四代战斗机翘楚“猛禽”F-22有45%的材料都采用稀土合金,最外面的机壳更是采用超强的稀土镁钛合金。另外,飞机尾部喷射管的火焰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这个温度会令绝大多数金属熔化或变软,所以喷射管需要用到稀土制成的特种陶瓷,它能耐6000摄氏度的高温。
    ⑥在海湾战争中因多次成功截获“飞毛腿”导弹而崭露头角的“爱国者”导弹,它的制导系统使用了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地追踪和定位目标导弹,直到锁定。“爱国者”的另一重要部件弹体控制飞翼也是由含有稀土元素的合金制成的,飞翼需要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在高速飞行中保证方向的精准而不会折断。
    ⑦美军“陆战之王”坦克M1装备了含有稀土元素钕钇铝的石榴石激光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近4000米的瞄准距离,而伊军装备的前苏联T72坦克激光测距只有2000多米,在战斗中很多T72还没有瞄准M1就已经被对方摧毁。另外,M1坦克也是夜战好手,它装备了含有稀土镧元素的夜视仪,伊军坦克到了夜里就一摸黑,被动挨打。
    ⑧中国对稀土的出口控制,会令美国人为自己使用的高科技武器支付更多的美元,而日本人不仅仅失去了向美军销售高端电子产品的利润,也丧失了对邻国说“不”的资格。 (选自《意林》2011年第1期 有删改)
    1.第③段中“点石成金”一词具体指什么内容?(2分)

    第⑦段中加点的词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
    1..将普通金属转化为特种合金。评分说明:(2分)找准这句话得2分。
    2.不能,“近”表示接近(差不多、差别小),去掉后说明“在晴朗的白天能达到4000米的瞄准距离”,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分说明:(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转基因食品其实很环保
    ①自去年抗虫害转基因水稻和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以来,媒体和网站上有关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就没有平息过。一般人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媒体也爱传播“美国把中国人当成小白鼠”“世博会禁止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玉米让老鼠死绝”之类的谣言吓唬人。但这属于低层次的争论。怀疑者主要是缺乏生物学知识的外行和另有用意的组织,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转基因食品在被批准上市前都已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检测,其安全性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肯定,在学术界并无疑议。美国人普遍食用转基因食品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迄今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
    ②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则是属于层次高一些的问题,在学术界内也会引起争议。但是对此的担心也是有意无意地被夸大了。经常被提及的是担心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后,其花粉与周围的其他植物、特别是该作物的野生种进行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担心转基因水稻的基因会“污染”了野生水稻,所以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就不计划种转基因水稻。这其实并非转基因作物特有的问题。种植传统的作物同样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杂交水稻的基因也可能会“污染”了野生水稻,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就不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区种杂交水稻。和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水稻不过是在原有的几万个基因中增添了一个额外的基因而已,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差别,为什么对这么一个基因就那么担心呢?
    ③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可能影响被人为夸大,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实际益处又经常被忽略。当前种植得最多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两类:抗虫害转基因作物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农民选择种植这两类转基因作物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潜在的好处是有助于环境保护。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由于天生就能抵抗主要害虫的侵袭,种植它们大幅度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够抵抗草甘膦,这样农民就可使用这种广谱、低毒的除草剂来除杂草,而不必像种植传统作物那样使用更有针对性、但是毒性也更大的除草剂。有人也许会问,如果什么除草剂都不用,那不是更环保吗?但是不用除草剂,就要靠耕作除草,那样不仅费时费力,还耗费燃料,引起水土流失,反而破坏环境。
    ④已研发成功、还未开始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中,有的对环境保护也大有好处。例如中国自己研发的植酸酶转基因玉米。这种玉米主要是要作为牲畜的饲料使用。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磷,但是这些磷存在于植酸中,大部分没法被牲畜吸收、利用。因此牲畜以玉米为饲料,容易患缺磷症,为此往往要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通常用磷酸氢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玉米中的植酸多数不被消化,随粪便排出,冲入河流、海洋,对环境造成磷污染,其后果是使水体富营养化。植酸酶转基因玉米含有大量的植酸酶,能把植酸分解掉,这样牲畜就可以吸收、利用玉米中的磷,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减少了磷污染。又如,美国将在2012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抗旱转基因玉米,减少灌溉,对保护水资源也很有好处。
    ⑤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保护的益处是实实在在的,而它们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未发生过,即使发生了也不可怕。某些“环保组织”却把转基因作物当成恶魔,竭力阻挠其研发和推广,这不是很讽刺吗?所以对这样的“环保组织”,完全可以称之为伪环保。
    (选自2010年1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1.第①段中加点的成语“迄今”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作物的环保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8.转基因技术对环保的影响 (3分。如果答成: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1分。)
    19.举例子(1分) 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污染”问题的担心实属多余。(2分)
    20.不能去掉(1分) “迄今”是到现在的意思,这个词语从时间上限定,说明美国人普遍食用转基因食品到现在为止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从表述上留有余地。“迄今”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2分)
    21.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减少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4分。共三点,答对任意二点可得1全分。)
    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①目前,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据调查,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位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这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5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本文的说明顺序 (2分)
    2.第①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说明 (3分)
    3.请概括说明涂改液是怎样危害人体的。(2分)

    4.第④段中“合适替代物”指什么?(2分)

    5.第③段划线句子中“逐渐”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答案】
    逻辑顺序
    2.列数字(据) 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
    3.涂改液中的有害物质,在使用后会挥发游离于空气中,被人吸人引起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吸入量过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4.具备涂改液特点的无毒物质。
    5.不能删去。“逐渐”说明了慢性中毒现象的消失需要一个过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FE复合酶”——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
    ①消炎抗菌.以后很可能不再用抗生素,而用酶这种全无毒副作用的生物素。
    ②鸡没有牙齿,却能将硬如米粒的食物磨得粉碎。是什么物质有如此大的功力?是酶。它包含在鸡肫内壁那层黄膜之中,为此,这层黄膜也成为珍贵的药材。
    ③酶的作用和种类很多,提取却极为复杂,因而贵比黄金。
    ④酶能够溶解细菌,称为“溶菌”,是本世纪的一个重大发现。而将酶应用于抗菌消毒领域,并证明它比抗生素能更好地担负起对付细菌感染的重任,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果。
    ⑤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生素未被发现之前,细菌感染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青霉素、链霉素类药物等相继问世后,人类平均寿命提高了几十年。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严峻问题:耐药菌出现了。这使得抗生素的剂量越用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据美国媒体报道,因耐药菌感染,仅延长住院时间和必须使用昂贵的新型抗生素两项,每年就要增加300亿美元的开支。不仅如此,抗生素引起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令人吃惊和震撼。据《健康报》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的有19.2万人,住院的有250万人。有人担忧,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遭遇一个瘟疫横行却无药可治的悲惨世界。
    ⑥奇迹就在此时出现,有人在葡萄球菌之中发现了“溶菌酶”。试验证明,它能有效溶解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世界医学界都极为棘手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随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展开了对它的研究。1987年,我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基因克隆方法从安全菌中获得了溶菌酶,以复旦(FUDAN)和酶(ENZYME)英文的第一个字母而命名“FE”(复旦酶)。FE酶及FE复合蛋白酶制剂被认定为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
    ⑦实践证明,FE及其复合酶制剂确是非常优良的抗菌荆。它的杀菌机理非常独特,不是简单地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屏障,而是通过直接裂解菌体细胞壁,彻底杀死细菌,因而不产生耐药性。作为本质为蛋白质,能随人体新陈代谢而排泄的纯生物制剂,它还具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它使得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两大难题迎刃而解。以FE技术相继开发出用于治疗烧伤、外科手术后期耐药菌感染的FE复合酶消毒剂,可广泛用于手术、器械、餐具等消毒的FE复合醇消毒剂(Ⅱ)、用于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的牙膏、口腔喷雾剂等口腔护理用品。其中FE复合酶消毒剂成为目前惟一获得卫生部批准的生物型消毒剂。
    什么是酶?根据选文的相关内容给“酶”下定义。(2分)

    第⑤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体说出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


    3.根据选文信息,说说“溶菌酶”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2分)


    4.为什么说FE复合酶的开发是“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2分)


    【答案】
    酶是一种应用于抗菌消毒领域、能够溶解细菌的全无毒副作用的生物素。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2分),更直接的说明耐药菌的出现使得护生素的剂量越用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以及抗生素引起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令人吃惊和震撼。(2分)
    “溶菌酶”①它能有效溶解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世界医学界都极为棘手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②应用于抗菌消毒领域;③并证明它比抗生素能更好地担负起对付细菌感染的重任。(能答到其中两点给满分)
    4.①FE及其复合酶制剂确是非常优良的抗菌剂,彻底杀死细菌,因而不产生耐药性;②能随人体新陈代谢而排泄的纯生物制剂;③它还具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它使得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两大难题迎刃而解。(能答到其中两点给满分)
    生气的成本有多高
    林海峰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酌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
    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11 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
    (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
    18.细读第①一③段,分析生气影响人的身体的过程,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引发心脏病。
    B.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
    c.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
    20.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答:
    (2)为了应激,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兢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答:
    21.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答:

    (2)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答:
    22.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4分)
    答:
    (二)19分 18.(4分,每空2分)神经启动(进入)应激状态、 内分泌系统紊乱
    19.(3分)A(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
    20.(1)瞬间:转眼之间,说明坐气对身体产生影响的速度很快。(2)当然:指没有疑问的意思,说明生气毫无疑问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4分,每小题2分。)
    21.(1)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生气会消耗人的很多精力。(2)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不良情绪会引发其他四种因素同时产生,给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4分,每小题2分。)
    22,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心智修养,调整心态;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散步,唱歌,参加体育活动等。(4分,答到心智修养2分,答到一种方法2分。)

    相关教案

    中考语文小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小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品味关键词句,赏析语言特色,共7页。

    说明文的语言 教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说明文的语言 教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明文考点介绍,引申,说明文语言的考察方式,说明文语言答题方法归纳,关于说明文语言题型示例, 作业,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把握,复习目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仅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