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73136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473136/1/1_1733310468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情境活动中,学会品析文本的内容、语言、情感。2.在情境中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特色建筑及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丽江及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在情境中体会写法的巧妙。教学重点在情境活动中,学会品析文本的内容、语言、情感。教学难点在情境中体会写法的巧妙。教学过程一、我是小小策划师我校《海棠少年看世界》准备开展一期题为“跟着课本去旅行”的节目,他们计划筹拍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特邀请你来为这期节目出谋划策,助力节目拍摄,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吧。二、我是小小摄影师【动手自学】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圈点勾画课文中标明游踪的语句,小组合作交流,梳理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游踪,帮助摄影师确定拍摄路线。【展示分享】 三、我是小小剪辑师【动手自学】校园摄影师根据《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游踪拍摄了很多的素材,请你帮助剪辑师选出最能体现丽江特色的镜头来进行剪辑,并请你从《一滴水经过丽江》找出最合适作为画外音的语句给这些镜头配音。(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说说配音的理由)【展示分享】 (一)多彩自然(自然美配音):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写出了“我”在黑龙潭边远望玉龙雪山的景象,亭台楼阁、鲜花绿树、玉龙雪山、蓝天碧水共同组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图。“晶莹夺目”写出了雪山的美丽身姿,“矗立”一词还能看出玉龙雪山高耸、挺立的特点。目眩神迷侧面写出了丽江古城令人着迷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玉龙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二)特色建筑(建筑美配音):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居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乘水车时所看到景象。“苍劲”写出了老柏树的苍老挺拔。古城的建筑原本是依靠自然而建,最后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美丽了自然”,这体现的又是人文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富于动态感。连续使用“看到了”,形成排比具有抒情性与节奏感。(三)主客问答(民俗美配音):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连用四个经过,形式上形成了排比,照应了文章题目一滴水经过丽江,写出了“我”的沿途见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人文景观之多。调动了视觉、听觉,写出了银器碰撞的声音、碧绿的翡翠、古代音乐、东巴象形文字生动地写出了丽江的古色古香,足见作者对丽江古城的喜爱之情 。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我感受到了丽江主客间的和谐热情。同时主人在院子里种植兰花,让我感到了丽江人的高雅、悠然。四、我是小小导演师【动手自学】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继续细读课文,你作为本节目的小导演说一说作者以一滴水作为故事讲述人好在什么地方。【展示分享】 1. 丽江本身就以水见长,水既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作者选择“一滴水”,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对水的敬重及善于利用,水已经融入纳西人的生活,也表现了纳西人灵魂深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2. 用“一滴水”贯串全文让我们获得了自由的视角。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点到即止,引发读者联想与想象,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思考。3. 这滴水给我们呈现的画面有很多,有纳西族首领建造四方街的画面、有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书里的成名史,还有今天全世界的游客来丽江游玩的热闹,用一滴水作为讲述人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展链接】阿来是藏族人,藏族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有灵魂的,包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投射在阿来的作品中,即为一种平等的生命观,这种观念决定了其写作的态度与创作视角。作者并不是以人的高度超然物外的俯瞰古城风光,而是将自己化作自然界的性灵———“水”。这所有的意象仿佛皆在阿来笔下活了过来。水”所见内容亦是作者主观想要表达的内容,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作业布置】(1)继续品读赏析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第14、15段。(修辞)(2)仿写:一朵云经过高新一中【板书设计】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