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北冥有鱼》对比阅读(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北冥有鱼》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5页。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鱼昆。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持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②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释:①穷发:指不毛之地。②斥鴳(chì yàn):一种小鸟,飞不到一尺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志怪者也( )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
③绝云气,负青天,( )
④且适南冥也(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而彼且奚适也
B.翼若垂天之云 穷发之北
C.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化而为鸟 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4.文中大鹏和斥鴳的形象,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案】1.记载 离开 穿透 将要 2.B 3.(1)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 (2)(它的)脊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示例:喜欢大鹏,大鹏硕大无比,有远大理想,而斥鴳胸无大志,目光短浅。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②句意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去:离开。
③句意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绝:穿透。
④句意为:将要飞到南方的大海。且:将要。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
A.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B.两个都是助词,都是“的”的意思;
C.代词,指鲲/代词,他的;
D.动词,成为/介词,向,对。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徙,迁徙。句意为: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
(2)句中重点词语有:若,好像;垂:通“陲”,边际;之,的。句意为:(它的)脊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把握。
根据语段【甲】“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鹏硕大无比;根据“水击三汗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可知鹏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阅读语段【乙】,从“斥鴳笑之日:‘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可以看出斥鴳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根据两文段中大鹏和斥鴳的不同形象,从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说出理由即可。
示例:我更欣赏鹏。因为大鹏鸟心怀远大的理想,目光长远。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想,一个有理想的人和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心怀理想,才能背负希望。
【参考译文】
【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二)(2021春·陕西汉中·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海有虫,拳然①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选自《田间书》)
【注】①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志怪者也(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谓之墨鱼( ) (4)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鹏之徙于南冥也 其腹有墨,游于水
C.其腹有墨 其真无马邪
D.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 而伯乐不常有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
8.甲、乙两文分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5.(1)记载 (2)盘旋飞翔 (3)叫做 (4)捕捉 6.A 7.(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它们用来掩护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吗? 8.甲文揭示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的规律;乙文揭示出人们往往自以为很聪明,却不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意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②句意: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
③句意:叫做墨鱼。谓:叫做;
④句意:所以捕鱼的人往往跟踪着墨迹然后捕捉墨鱼。渔:捕捉。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之:助词,的/助词,的;
B.于:介词,到/介词,在;
C.其:代词,它的/表疑问反诘,相当于“难道”;
D.而: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
故选A。
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奔涌如野马一般;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用;息:气息;相吹:吹拂。
②彼:它们;自蔽:掩护自己;乃:竟然;自祸: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乙文主要写了墨鱼的墨汁本来是用到隐藏自己的,可是却被捕鱼人利用,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结合“他们用来隐蔽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祸?也有觉得自己智力很高而自负的,也应该去借鉴”可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参考译文】
乙:海里有一种生物,长成拳头的样子,叫做墨鱼。他的腹部里面有墨汁,在水里游时,就用墨汁隐蔽自己,所以捕鱼的人往往跟踪着墨迹然后捕捉墨鱼。噫!他们用来隐蔽自己的东西,竟然给自己带来了灾祸?有觉得自己智力很高而自负的,应该以这个为借鉴。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①,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智之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北冥有鱼______
(2)志怪者也______
(3)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
(4)故知之难______
1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王之伐越,何也?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甲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B.甲文描绘了鲲化鹏高飞的壮丽图景,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甲文以夸张手法,塑造了鲲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D.乙文“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一句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12.庄子善于用寓言的方式讲道理,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9.同“溟”,海 记载 离开 知道、了解 10.(1)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 (2)大王攻打越国,为什么呢? 11.D 12.甲文中鲲鹏南飞要依靠六月的大风,这启示了我,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附一定的条件,在学习生活中我要学会善用有利条件。(或“鲲鹏水击三千里往南海飞,启示了我人一定更要志存高远,敢于追求更美好的事物”亦可) 乙文中庄子通过眼睛能看清远处的事物,看不清近处的睫毛这一比喻,告诉了我认清自己比认清远处的事物要更困难,人贵在自知。(或回答“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亦可,围绕自知的重要性回答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冥:同“溟”,海。
(2)句意为: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3)句意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去:离开。
(4)句意为: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知:认识,了解。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是,这;徙,迁徙;
(2)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际意义;伐,攻打;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断句。
D.句意:因此想要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故划分为: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选D。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甲】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概括为:要善于利用外部条件;
根据【乙】文“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可概括为: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反思,省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点睛】参考译文:
【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屋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②竖子:年轻的奴仆。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去以六月息者也 ( )
(2)亦若是则已矣 ( )
(3)问其故 ( )
(4)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
14.下列扁子中加点的“而”,和“似之而非也”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潭西南而望
1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16.请分别举例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用原文语句填写)
①甲文写法特点:善用夸张,想象奇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文写法特点:善用对比,条理清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1)离开。 (2)这样。 (3)原因,缘故。 (4)成材。 14.B 15.(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伐木的人停息在旁边却不砍伐(这棵树)。 16.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去:离开。
(2)句意为: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是:这样。
(3)句意为:问他们(不砍树的)原因。故:缘故,原因。
(4)句意为:这棵树由于不成材而能过完天赋予它的寿命。材:成材。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而”的意义和用法。
“似之而非也”的意思是: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A.句意为: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B.句意为: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C.句意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而:表示并列关系;
D.句意为:向潭的西南方望去。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故选B。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野马,指像像野马奔腾一样的雾气;息,气息。
(2)止,停止;取,获取,砍伐。
16.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①甲文写法特点:善用夸张,想象奇特,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句,写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②乙文写法特点:善用对比,条理清晰,如“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将“昨日山中之木”与“今主人之雁”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下文“成材与不成材”的讨论与思考,这体现了文章善用对比,条理清晰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乙】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息在旁边却不砍伐(这棵树)。(庄子)问他们(不砍树的)原因,(伐木人)说:“(因为)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由于不成材而能过完天赋予它的寿命。”庄子出山后,住到一位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吩咐年轻的奴仆杀雁并烹食它。年轻的奴仆请示说:“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吧。”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没有才能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雁,因为没有才干而被杀掉。先生你将要站在哪一边?”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劳累。”
(五)(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乌,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
【注】①不以登俎: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吃。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2)志怪者也( )
(3)尝有一监司( )
(4)大称善(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名为鹏 其真无马邪
B.鹏之徙于南冥也 然中人之家
C.去以六月息者也 常无以应之也
D.而闽人贱视此味 人不知而不愠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20.【甲】文作者写“变鱼为鹏”的目的是什么?【乙】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7. 海水运动 记载 曾经 好 18.D 19.(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2)离开闽地很多年,还思念它放不下。 20.【甲】文作者写“变鱼为鹏”的目的是表现其志在高远;八【乙】文主要说明了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的道理。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运:海水运动;
(2)句意为: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
(3)句意为:曾经有一个监司。尝:曾经;
(4)句意为:大称味道好。善:好。
1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A.其:代词,它的/副词,难道;
B.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
C.以:介词,凭借/介词,表目的;
D.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故选D。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抟:回旋而上;扶摇:一种旋风,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2)重点词语:去:离开。数载:很多年。犹:还,仍然。思:想着。不置:放不下。
2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
根据【甲】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分析,鹏因为背与翼的强而有力,才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才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之情,写出大鹏振翅高飞,表现其志向高远;
第二问
通读乙文全文可知,对于带鱼,由于“无鳞而腥”,因此闵地人轻贱它,“献客不以登俎”;但带鱼“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因此它的香味吸引了监司,令监司念念不忘;“人之嗜好无常如此”的议论说明,对于同一个东西,人们对它喜爱与否与它的贵贱是无关系的。
【点睛】参考译文
【乙】
闽地有一种带鱼,长约一丈多,没有鳞甲,味道很腥,是众多鱼类中的价格最便宜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煎着吃,也还是芳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饿得很,在道路边闻到很浓的香气,问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监司立刻让人前往百姓家取来已煎带鱼,送到家里来吃,大称味道好,并且恼怒以前为什么不给他买。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一个人对事物的好竟然像这样。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欢所做的煎带鱼,通过探子前往去索要,但闽地的人轻视这种味道,常常没有人来回应他。
(六)(2022春·云南西双版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①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鹏之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③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④;适百里者,宿舂粮⑤;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选自《庄子•逍遥游》,有改动
【注】①坳堂:堂上的低洼地方。②培风,乘风。③夭阏:yā è,受阻挡而中断。④腹犹果然:肚子还是饱饱的。⑤舂根:隔宿捣米备粮。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怒:____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 抟:______________
(3)三餐而反 反:______________
(4)适百里者 适: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3.【甲】文中大鹏徙于南冥需要借助的外部条件是①____,而之所以要这条件,用【乙】文的话解释就是:水之积不厚,负大舟就会无力;②____。
24.请概括选文中大鹏和蜩、学鸠的形象特征。
【答案】21.用力鼓动翅膀 盘旋飞翔 同“返”,返回 去,到 22.(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 23.六月的大风 风之积不厚,就无法负载巨大的翅膀 24.大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不折不挠,一往无前:蜩和学鸠体型微小,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孤陋寡闻而安于享乐,自鸣得意。
【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振动翅膀奋起直飞。怒:振奋,用力鼓动翅膀。
(2)句意:振动翅膀奋起直飞。抟:盘旋飞翔。
(3)句意:吃晚餐前就可以返回。反:同“返”,返回。
(4)句意:到百里之外去。适:去,到。
2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野马:山野里的雾气;息:气息;吹:吹拂;
(2)置:放置;胶:粘住不动。
23.本题考查文章信息提取。
甲文中,“鹏之徙于南冥也”,要借助外界条件。根据“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鹏迁徙到南海,要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了北海。第一空填“六月的大风”。
乙文中,对大鹏迁徙到南海要凭借大风这一条件作了更详尽的描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意思是: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便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可据此填空。
2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知大鹏形体硕大无比,力大无穷;根据“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鹏志存高远,追求无拘无束、高远博大的自由,善借长风,不折不挠,一往无前。
结合文中“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体现了它们渺小卑怯、苟且偷安,且自鸣得意的心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寒蝉与小灰雀不明白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这说明它们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点睛】参考译文:
【乙】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搁个杯子当船就会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便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这样就能飞到南方了。
寒蝉与小灰雀对此觉得很奇怪,它说:“我猛地起飞,力图到达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到近郊去的人,吃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还没饿,不需要干粮;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准备第二天的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当然不懂得这些道理。
(七)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内篇·北冥有鱼》
【乙】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合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庄子·外篇·知北游》
【丙】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徙于南冥______
(2)志怪者也______
(3)亦若是则已矣______
(4)自古以固存______
(5)天下莫不沈浮______
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27.【甲】、【丙】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28.对甲、乙、丙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乙】文作者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必须遵循其规律,即所谓的“道法自然”。
B.【甲】文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在写鲲鹏起飞的时候,说它们“翼若垂天之云”,造成了一种浩大的声势。
C.【丙】文通过邀“明月”与“影子”相伴为友,同舞共乐,从而表现出诗人超然洒脱、豪放乐观的思想感情。
D.【甲】文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对比:【乙】文运用“六合”与“秋毫”对比。两文都采用了大小对比的方式来阐明自己所说的道理。
【答案】25.迁徙,迁移 记载,记录 这样 本来 )升降、往来。表示万物的相互作用与无穷变化。沈,通“沉”。 26.(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27.【甲】文中,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丙】文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地请明月和影子为友,同喝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父欢,醉后各分散。水结尤情游,相期邈云汉”等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相伴之游,并相约在远的天上仙境重见,想象奇特而丰富。 28.C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徙,迁徙,迁移;
(2)句意: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记录;
(3)句意: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是,这样;
(4)句意:自古以来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固,本来;
(5)句意:天下事物没有不是起落的;沈浮,沈,通“沉”,升降、往来,表示万物的相互作用与无穷变化。
26.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其,表示选择;正色,真正的颜色;至,到;极,极点,尽头;
(2)重点词:原,推究;美,美德;达,通达。
2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与语言风格的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两文都通过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两文在语言风格上县里出瑰丽的想象色彩与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从甲文中对鲲、鹏形象的描写,例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知,作者借用这种奇幻的神话变幻故事,显现出鲲鹏变化中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同时,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展开对比,以大小对立阐述了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同样,在丙文中,李白的诗歌想象也很奇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请明月和影子为友,同喝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父欢,醉后各分散。水结尤情游,相期邈云汉”等句,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相伴之游,并相约在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这种上天入地的想象奇特而丰富。
2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有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人性化,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乙】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至人是无为的,大圣人不予操作。圣人就是依据天地的美而实现万物生成的秩序,就是说他是在注视着天地来行事。天地灵通而最精妙,万物普遍地随着它进行多种变化。物类既已有了死、生、方、圆,但不知它们的根在哪里,自古以来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上下四方是大了,也还在天地以里;秋天的毫毛尖是小了,也是等待天地使它成形。天下事物没有不是起落的,一辈子不会总是老样子。阴阳四时的运行,各有自己的次序,懵懵懂懂仿佛没有却还是有的,雾气蒸蒸的没有表现便显出神妙;万物生长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就是本根,这就可以看到天了。
【丙】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八)(2022春·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秦皇岛市第七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②不食,非醴泉③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鹓(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③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④鸱(chī):猫头鹰的一种。⑤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2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
(3)非练实不食 食__________
3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鲲之大/仰而视之曰
B.其正色邪?/其名为鹓雏
C.去以六月息者也/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鹏之徙于南冥也/而飞于北海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3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鸟,但形象有所不同。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偏狭猜忌、急功近利“鸱”。
B.两文都借物抒怀,但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庄子将自己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比喻巧妙贴切,自然生动形象。
D.甲文运用想象和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乙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答案】29.记载 盘旋飞翔 吃 30.D 31.(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32.B
【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2)句意为: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
(3)句意为: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食:吃。
3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A.之:助词,的/代词,指鹓雏;
B.其:副词,抑,或许/代词,它的;
C.以:介词,凭借/介词,用;
D.于:都是介词,到;
故选D。
3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其:它的。若:好像。垂:同“陲”,边际。
(2)重点词语:相: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往:前往。见:看望。
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和分析有误。根据【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结合《逍遥游》的思想感情,可知“大鹏”迁往南海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而非“展现了作者的恐惧”。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乙】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于是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那鹓雏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喝!’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九)(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子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怒而飞_________
②志怪者也_________
③非梧桐不止_________
④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_
3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5.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请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36.通过[乙]文鹓鶵,你可以看出庄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33.奋发,奋起 记载 栖息 在此时 34.①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动荡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②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35.示例:成语:大鹏展翅、鹏程万里。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6.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
【解析】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它奋起而飞。怒:奋发,奋起。②句意: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③句意: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止:栖息。④句意:在此时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于是:在此时。
3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①野马,山野中的雾气;以,用;息,气息。②恐,害怕;搜,搜捕;于,在。
35.本题考查成语与诗句积累。作答时,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即可。成语:①鹏程万里: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②大鹏展翅:就是大鹏展开它的翅膀。一般形容很有气势的姿势或者是动作。③凤翥鹏翔:形容奋发有为。④万里鹏翼:比喻前程远大。诗句:①唐·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所期玄津白,倜傥假腾鶱。②唐·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③唐·李白 《天台晓望》: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3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人物性格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的鹓鶵比喻庄子自己,而鸱指是惠子。鸱喜欢吃的“腐鼠”当然就是惠子的相位了。根据“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可知庄子所讲故事的含义,表明自己无意于这个相位,可见他对功名的鄙视。
【点睛】参考译文:
【乙】惠子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于是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鸱看到仰头发出‘吓!’的怒斥声,说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十)(2022春·海南海口·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庄子》二则,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其名为鲲_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
(3)游于濠梁之上___________
(4)鲦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____
3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若是则已矣________________
(3)请循其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不知子矣________________
39.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0.甲文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乙文中的庄子为什么知道鱼的快乐?
【答案】37. kūn tuán há tiá 38.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这样 追溯 固然 39.(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40.甲文的“鹏”是一个所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推崇“自然”,反对“人为”。他认为鱼“乐”,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解析】37.本题考查注音。
(1)鲲,读音为kūn,传说中的大鱼,生活在北边幽深的大海。
(2)抟,读音为 tuán,盘旋上升。
(3)濠,读音为 há,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4)鲦,读音为 tiá,鱼名,体小,呈条状,肉可食,生活在淡水中。
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奋起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句意:也就像人在地面上看天这样罢了。是:这样。
(3)句意:请回到最初的话题。循:追溯。
(4)句意:固然就不知道你。固:固然。
3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奔涌如野马一般;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用。
(2)子,你;安,怎么;之,的。
4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从甲文“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以看出,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以看出鹏志存高远;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以看出鹏善借长风。
从乙文“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可知,庄子认为鱼之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自己是快乐的,所以也觉得鱼也是快乐的。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谓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这表明了庄子的人生态度是洒脱的。
【点睛】参考译文:
【乙】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3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