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木兰诗》对比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木兰诗》对比阅读(含解析),共17页。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乙】
冲(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①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2)访之群下,咸③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三国志》)
【注释】①致:送。②太祖:指曹操。③成: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万里赴戎机( )
(2)策勋十二转( )
(3)智意所及( )
(4)太祖大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3.写出乙文中太祖“施行”的内容。
4.选出对【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
A.甲文中“关山度若飞”与乙文中“有若成人之智”的“若”的用法与意思是一样的。
B.甲文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指木兰急着想把建立军功的喜讯报告给家人。
C.甲文中“火伴皆惊忙”的原因主要是没想到英雄木兰竟是眼前这位光彩照人的女郎。
D.甲文的木兰是“女孩子”也是“女汉子”,乙文的曹冲则是“若成人之智”的孩童。
【答案】1. 战事 记功 到达 很高兴 2.(1)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2)太祖询问他的属下,都没有想出称象的办法。 3.把大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刻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的重量,最后比较就能知道结果。 4.B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万里赴戎机”的句意是: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事。
(2)“策勋十二转”的句意是: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策勋:记功。
(3)“智意所及”的句意是: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及:到达。
(4)“太祖大悦”的句意是:曹操听了很高兴。大悦:很高兴。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百战(多次战斗)、壮士(指士兵)、归(归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互文的修辞。
(2)句中的“访(询问)、咸(全,都)、理(方法,办法)”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乙文叙写了“曹冲称象”的事。太祖“施行”称象的办法是:“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即把大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刻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的重量,最后比较就能知道结果。据此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B.有误,甲文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指木兰急着想与家人团聚,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木兰急着想把建立军功的喜讯报告给家人”。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甲】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乙】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已经比得上成年人的智慧。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的手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先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将大象牵下来,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木兰诗》)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愿驰千里足
(2)长而益精
(3)数建奇功
6.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对偶、反复)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互文)
7.翻译下列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8.语段【甲】和语段【乙】都描写了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点?
【答案】5.(1)驰:赶马快跑;(2)益:更,更加;(3)数:屡次,多次 6.D 7.(1)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还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2)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8.语段【甲】重在表现木兰的女儿情怀,语段【乙】重在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希望能骑着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2)句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益:更,更加。
(3)句意:多次建立奇功。数:屡次,多次。
6.本题考查文句修辞手法的理解。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不是互文;
故选D。
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
本题重点词:
(1)策勋:记功;转: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叫做一转;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余:我;观:看;从军之事:从军的事情;益信:更加相信。
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阅读题干可知,文题问语段甲和语段乙在描写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的不同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分析甲文,由“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不慕浮华,只想尽快与自己的亲人团聚;由“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木兰换回女装的细节;由“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知,这里是描写同行战友见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的惊讶表现。所以甲文侧重于表现木兰的女儿情态。
分析乙文,由“少习骑,长而益精”可知,木兰骑术日益精深;由“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木兰替父从军,在战场屡建奇功的事迹;表现的是木兰英勇无畏,忠孝两全的形象。所以乙文侧重于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木兰)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乙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三)古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释】①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②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木兰当户织 当之无愧B.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C.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爷娘闻女来
10.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B.甲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的生活。
C.甲诗以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甲乙两诗都运用了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切。
11.木兰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女儿情态,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9.D 10.D 11.《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展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的喜悦。在《题木兰庙》一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开篇直接就点出花木兰的飒爽英姿,“梦里曾经与画眉”表现了木兰的爱美之心与女儿情态。在这两首诗中,木兰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对着/承受;
B.文告,文书 /通“贴”,粘贴;
C.买/集市;
D.都是“听”的意思;
故选D。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理解不正确。【乙】文“梦里曾经与画眉”有梦境的描写,而【甲】没有梦里的内容,因此,“甲乙两诗都运用了现实与梦境结合的手法”理解不当。故选D。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刻画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可知刻画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根据《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了思亲念家的心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展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装束的喜悦;可知刻画了木兰的女儿情态;
根据《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写木兰的飒爽英姿,“拂云堆上祝明妃”表现报效祖国的宏愿,可知,刻画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根据《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表现了木兰思亲念家的心情,“梦里曾经与画眉”表现了木兰爱美的女儿心理;可知刻画了木兰的女儿情态;
因而,这两首诗,都刻画了木兰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四)阅读古诗文组合,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①,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②;如刘景升③儿子,豚犬耳! ”权为笺④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⑤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
注:①濡须口:水岸名。公元212年,吕蒙力劝孙权在濡须口立坞。坞就是防卫用的堡垒,也可以停船、造船,地势周围高中间凹。公元213年,曹军来袭,吴军在濡须口逼退了曹操的军队。②孙仲谋:孙权。③刘景升:刘表。④为笺:写信。⑤别纸:在信笺上又附上纸条。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朔气”指“北方的寒气”,《木兰诗》是北朝民歌,木兰征战在北方苦寒之地。
B.甲诗中,“千里足”借代“千里马”;乙文中,“足下” 是旧时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
C.乙文中曹操有“步骑四十万”,而孙权仅“率众七万”,可见濡须口之战是以多胜少的战例。
D.乙文中的“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的曹操和孙权割据一方,都可以自称为“孤”。
13.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标两处。
操 见 其 舟 船 器 仗 军 伍 整 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15.甲乙两文都以战争为背景刻画人物,请依据选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诗刻画的巾帼英雄有什么特点?
(2)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乙文和甲诗不同在哪里?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案】12.C 13.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或: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 14.(1)将士们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2)春水正要上涨,您应当赶快撤军。 15.(1)建功赫赫,不慕荣利;归心似箭,思亲念家。(意对即可)
(2)进行侧面描写:借曹操观孙权驻军,表现孙权治军严明;借曹操的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来赞扬孙权的英雄气概。
【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说法错误。根据曹操有“步骑四十万”,而孙权仅“率众七万”,而曹操“撤军还”,可知,是孙权以少胜多,而非“以多胜少”。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意思是“曹操远远地看见孙权的舟船军队严明整肃”,“操”是主语,其后可停顿;“见”是谓语,其后可停顿;因此,可断句为: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虽是宾语部分,但又是比较长,也可在“船”后停顿,可断句为: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百战:多次战斗。死:牺牲。归:回来。本句为互文,注意翻译方式。
(2)重点词语:方:正,刚刚。宜:应该。速:马上,迅速。去:离开,撤军。
15.(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根据【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可知,一心报国,心情急迫;根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见,战功显赫;根据“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可见,不慕荣利;根军“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归心似箭,思亲念家。
(2)本题考查刻画人物的方法。
根据【乙】“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可知,用曹操的行动(观察),写出了孙权治军严明;“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可知,用曹操的话语,突出了孙权的英雄气概,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而《木兰诗》写木兰用的是正面描写。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乙】
建安十八年春天,正月,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步兵骑兵号称有四十万人,攻克了孙权设在江西的军营,俘虏了驻守的都督公孙阳。孙权率领七万多人防守,两军相持了一月有余。曹操远远地看见孙权的舟船军队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个儿子应当像孙仲谋一样英勇,刘景升的儿子不过是猪狗罢了。”孙权回去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刚刚上涨,您应该迅速撤退。”又附一张小纸条说:“如果您不死,我不得安宁。”曹操对各个将领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撤回军队回去了。
(五)古诗文阅读。
甲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节选自《木兰诗》)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①,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③,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丙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④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选自唐·韦元甫《木兰歌》)
[注]:①习骑:练习骑马。②当行:在征发之列。③驱驰:策马疾驰。④巾鞲:古时用于束衣袖的臂套。
16.下列各组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当户理红妆(夜不闭户)B.木兰乃易男装 (平易近人)
C.死战誓不渝(矢志不渝)D.言声虽是颜貌殊(殊途同归)
17.把[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8.[甲]文与[乙]文分别侧重塑造木兰哪方面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19.同为抒发对木兰的赞美之情,[甲]文与[丙]文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16.B 17.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18.[甲]文侧重塑造木兰淡泊名利、珍惜亲情的普通人形象;[乙]文侧重塑造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 19.[甲]文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讴歌和赞美;[丙]文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都解释为:门;
B.换/容易;
C.都解释为:改变;
D.都解释为:不同。
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理:整理、梳理。云鬓: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饰物。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根据[甲]文“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不慕名利,不求功名利禄,只愿和家人团聚。由此可见,[甲]文侧重描写木兰作为一名普通女孩,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人牵挂的思想感情;
根据[乙]文“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可知,作者笔下的木兰驰骋沙场、英勇善战、不输男子。由此可知,[乙]文侧重塑造一个骁勇善战,能力超群,建功立业的英雄花木兰形象。
19.本题考查诗歌结尾的分析。
[甲]文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兔为喻,写出兔子在静图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进行巧妙的赞美,表达得含蓄委婉;
[丙]文的结尾“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指出: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这是以议论与抒情直接表达出木兰的可贵之处(忠孝两全),更利于读者理解,并将诗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乙]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她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当时正碰上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队伍中。因为她的父亲年老多病不能胜任。木兰于是女扮男装,在集市买了马和马具,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四处征战了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丙]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到如今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外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一起出生入死十几年。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
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六)阅读课内文段,按要求答题
【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自《木兰诗》)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
2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
A.唯闻女叹息 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微颔之(《卖油翁》)
C.而驭下严峻 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D.愿为市鞍马 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21.用现代汉语翻译“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
22.“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一句中的“乃”字古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②副词,于是;③副词,才;④副词,竟然;⑤副词,是。你觉得哪种解释更符合语境?请说出理由。
23.同是“巾帼英雄”,选文中木兰和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20.B 21.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 22.③副词,才。写出当时形势危急,“贼陷夔州,围太平”,也写出秦良玉“为远近所惮”,体现她的威望。 23.例:两人都英勇善战。如: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良玉和丈夫打败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分析)不同之处: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兄弟还小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闻:听到/使……听到;
B.但:只/只;
C.而:表转折关系/表承接关系;
D.为:为了/成为;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饶,富有;善,擅长;善,擅长;骑射,骑马射箭。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的意思是: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到了,贼兵才撤围了;句中的“乃”是副词,才;“贼陷夔州,围太平”写出当时敌人进攻势头正猛,表现形势危急;“良玉至乃走”写出秦良玉“为远近所惮”,秦良玉率领的军队到了,敌人就撤退了,体现了秦良玉的威望。
2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相同点:根据【甲】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知,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从【乙】文“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可知,秦良玉与丈夫打败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立下大功;都表明两人都骁勇善战;
不同点:从【甲】文“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知,在父亲年迈,兄弟年幼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孝顺且深明大义;
从【乙】文“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可知,秦良玉擅长骑马射箭,治军严明,令行禁止。
【点睛】【甲】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乙】译文;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硅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到了,贼兵才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论语十二章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5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