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解析)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解析)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1页。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别)B.相委而去(舍弃)
    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D.太丘舍去(离开)
    2.下列对【甲】文中划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B.白雪/纷纷/何所似?
    C.白雪纷纷/何所/似?D.白雪/纷纷何所/似?
    3.下列对【甲】文中相关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给侄儿侄女讲解文章的义理
    B.“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C.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D.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着老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选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两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B.【乙】选文中的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甲】选文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
    D.【乙】选文仅103个字,就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阐明了为人处世应该守信、讲礼的道理。
    5.把【乙】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1.A
    2.B
    3.D
    4.B
    5.朋友感到惭愧,(于是)下车子想拉元方。元方走进房门不回头看。
    【解析】
    1.A.句意: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译为“大体”,并非“差别”;
    故选A。
    2.B.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白雪”为主语,“纷纷”为谓语,描绘雪下落的样子;“何所似”正确语序为“所似何(像什么)”,提出疑问,为补语;应在“纷纷”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白雪/纷纷/何所似?
    故选B。
    3.D.子:指孩子。句意: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故选D。
    4.B.根据【乙】文“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据理力争维护父亲的形象,表现了元方是明礼善言懂得诚信的重要性的人;本项“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表述有误;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惭,感到惭愧;引,拉、牵拉;之,代词,指元方;顾,回头看。
    【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孩子胡儿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北史·孝行传·张元》)
    【注释】①陌:田间小路。②延:引进,请。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公欣然曰( )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
    ③惶惶于阡陌间( ) ④若见而不收养( )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白雪纷纷\何所似D.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②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9.联系全文,说说【甲】中两个比喻句哪一个更好?
    10.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乙】文中的张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6.高兴,开心,愉快 趁,乘 在 如果
    7.B
    8.(1)兄长的儿子胡儿说:“向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2)现在它被人所遗弃,不是道义。
    9.把雪比作柳絮,既道出了比喻的形似,又体现了雪花的轻盈之态,后者咏雪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所以把雪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更好。
    10.从张元打算收养弃狗,并说服自己的叔父收养弃狗。张元是个有仁爱之心、善良、关爱动物的人。
    【解析】
    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谢太傅高兴地说。欣:高兴,开心,愉快;
    (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因:趁,乘;
    (3)句意: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于:在;
    (4)句意: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若:如果。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王凝之”为人名,中间不能断开;“左将军”是“王凝之”的官职;“妻也”表判断,指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应在“王凝之”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兄子:兄长的儿子;差:大体;拟:相比;
    (2)今:如今、现在;为:被;弃:遗弃;道:道义。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中的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描绘雪花飞舞时的轻盈之态,取柳絮比拟飞雪的形状,说明飞雪骤且大的特征,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后者咏雪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既形象又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乙】文第一段“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可知,在张元看来万物都有生命,应该尊重、爱护它们,认为不收养弃犬,让弃犬自生自灭是不道义的,并以此来说服自己的叔父收养弃狗;可见张元是有仁爱之心、善良、关爱动物的人。
    【参考译文】
    【乙】: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地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它被人所遗弃,不是道义。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
    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叔父,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
    (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②。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③班彪④。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注]①会稽上虞:古地名。②焉:于之,到这里。③扶风:古地名。④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俄而雪骤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充少孤
    ④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D.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4.谢道韫和王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11.急;相比;年轻;喜欢,喜好
    12.B
    13.①不如(此不上)柳絮乘(趁)风而起。②于是精通众多学派的学说(观点、言论、知识)
    14.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勤奋刻苦的精神,博览群书的习惯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解析】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②句意为: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③句意为: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少:年轻。
    ④句意为: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记硬背。好:喜欢,喜好。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B.“左将军”是“王凝之”的官职,定语加中心词,不能分开,因此断句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选B。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若:比得上;因:趁着。
    ②遂:于是;之:的;言:学说、言论。
    14.本题考查主题分析。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家里面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而兄子、兄女的精彩表达看出才华都比较出众,可见,良好地家庭教育对于成才起着重要作用。【乙】文“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中看出博览群书对成才的重要,从“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中,王充勤奋看书并看过一次后就背诵,后来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从中可以看出勤奋刻苦对成才的重要。
    【参考译文】
    【乙】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 骤:________
    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__
    ⑶尝月下戏 尝:________
    ⑷人语之 语:________
    16.请用“/”为【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断两处)
    不 然 譬 如 人 眼 中 有 瞳 子 无 此 必 不 明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⑵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18.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简析谢道韫和徐孺子回答的“妙”处。
    【答案】15.急 乘、趁 曾经 对……说,告诉
    16.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7.(1)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当极其明亮吧?
    18.谢道韫的回答运用了比喻,意蕴深刻,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徐孺子的回答将人的眼睛和月亮作了比较(类比),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借助“眼有瞳仁”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解析】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2)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乘、趁;
    (3)句意为:曾经在月亮地里玩耍。尝:曾经;
    (4)句意为:有人对他说。语:对……说,告诉。
    1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这句话句意为: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不然”表否定的判断句,引出观点,该处为第一处停顿;“譬如”一词引出“人眼中有瞳子”这一事实,“譬如人眼中有瞳子”为第二处停顿;“无此”的“此”指代前面所说的“瞳子”,“必不明”是“无此”的结果,因此,“无此必不明”为第三处停顿;
    故断句为: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差:大体;拟:相比。
    (2)若:如果;极明:极其明亮;邪: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吧”。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
    结合甲文内容,从“未若柳絮因风起”中可知,谢道韫回答的“妙”处体现在她用柳絮喻雪,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拂的和煦春色,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这样既贴切又有意蕴,足见她的才气。
    结合乙文内容,从“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中可知,徐孺子回答的“妙”处体现在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通过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类比来告诉提问者的答案,生动形象地表明月亮要是没有物体,就像是眼睛没有瞳仁一样,强调了某些事物的重要。表现了他的机敏有趣。
    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乙】徐家有个孩子,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里什么也没有,他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⑥遣:打发。
    19.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着 青 布 绔 在 兄 膝 边 坐
    20.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犹未已( )
    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
    (2)奕于是改容曰( )
    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脸色,仪容
    21.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翻译:没过多久,雪又下起来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景来比喻空中撒盐。
    C.谢以醇酒罚之 翻译:谢奕用喝烈酒的方式惩罚他。
    D.阿奴欲放去邪? 翻译:弟弟想要去哪里呢?
    22.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君: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
    小峰: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_的一个人。
    23.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19.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20.① ④
    21.C
    22.聪慧、才思敏捷、有柳絮之才 善良、富有同情心
    23.赞同。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并放了老翁。这两人都表现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关心儿童的感受。
    【解析】
    1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顿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节奏来划分停顿。
    句意为: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
    “太傅时年七八岁”是介绍谢安当时的年纪,“着青布绔”是介绍谢安的穿着,“在兄膝边坐”是介绍谢安当时的状态,这三句都是复句中的并列单句,中间应当有所停顿。
    所以停顿应该是: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却还不停罚。已,停止。故选①。
    ②句意为: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容,容貌。故选④。
    2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A.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所以本项翻译有误;
    B.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所以本项翻译有误;
    D.句意为:你是想放了他吗?所以本项翻译有误;
    故选C。
    22.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
    根据甲文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想到用柳絮来形容纷飞的雪花,可见她是一个才思敏捷、冰雪聪明、文采斐然的孩子;根据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和“阿奴欲放去邪?”可知,谢安劝自己的哥哥放过那个老人,可见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纯真可爱,有同情心的人。
    23.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此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做答本题时,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
    示例一:赞同。甲文“公大笑乐”是谢安对孩子的赞赏的笑、喜悦的笑,在乙文中谢奕原本是“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听了弟弟谢安的话后没有生气,而是对老翁“遂遣之”。可见这两人都表现了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能够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示例二:不赞同。由乙文“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可知,谢奕为一方父母官,遇到百姓犯法一案,应当明察秋毫,秉公处理,不能执法不严。文中谢奕因为谢安说“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便放了犯法的老翁,这样不能让当地百姓信服,断案之事不能儿戏。
    【参考译文】
    《谢安怜翁》译文:
    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已经喝醉了,还不让停。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你是想放了他吗?”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
    顾司空①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②,对之疲睡。顾思所以③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④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⑤,机警有锋。”
    ——《世说新语》
    【注释】①顾司空:指顾和,死后被赠为司空。②小极:身体疲乏不适。③所以:表方法。④元公:指顾荣,顾和的族叔,死后谥号为“元”。⑤珪璋特达:珪、璋皆为朝会官员所持之器。此处比喻人才出众。
    2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太丘舍去( )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
    (4)诣王丞相( )
    25.翻译下面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丞相小极,对之疲睡。
    26.乙文中的顾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7.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请说说理由。
    【答案】24.离开 拉、牵拉 回头看 拜访
    25.(1)与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2)王丞相有点疲乏,对着他打瞌睡。
    26.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27.示例(言之有理即可,不能态度模糊,二者都回答):
    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不失礼:友人失信失礼在前,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不顾的行为和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体现,也给友人一个教训。
    【解析】
    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为:下车去拉元方。引:拉、牵拉。
    (3)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4)句意为:去拜访丞相王导。诣:拜访。
    2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期,约定;委,丢下;去,离开。
    (2)小极,有点疲乏;疲睡,打瞌睡。
    26.考查人物形象。顾司空用巧妙的办法即赞美和关心的语气引起了丞相王导的注意,结合王导对他的评价“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这个人才华出众,既聪明又善于言谈)”可直接提取答案。
    27.本题考查表达看法的能力。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本题时,认为其失礼或不失礼均可。认为其失礼,可以从“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就应该原谅他”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若认为不失礼,可以从“友人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一种极其无礼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失礼,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谁都可能会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参考译文】
    【乙】司空顾和尚未出名的时候,去拜访丞相王导。王导有点疲累,对着他打瞌睡。顾和想要向他请教,便对同座的人说:“过去我经常听我的族叔元公顾荣跟我说起王公辅佐中宗(司马睿)保全了江南的事。王公身体不太好,叫人不安。”听他这么说,王导便醒来了,评价顾和说:“这个人才华出众,既聪明又善于言谈。”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襄十日粮,逐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②,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逐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③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下:攻克。③卫:卫国。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下车引之( )
    (3)罢兵而去( ) (4)原人闻曰( )
    2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委而去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B.与人期行 遂与大夫期十日
    C.下车引之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D.去后乃至 乃降公
    30.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吾 与 士 期 十 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3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32.阅读上面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
    《陈太丘与友期行》和《晋文公攻原》两文都告诉我们为人做事________的重要性,同时【甲】文还告诉我们做人应该________的道理。
    【答案】28.同“否” 拉,牵拉 离开 听说
    29.B
    30.吾 与 士 期 十 日/不 去/是 亡 吾 信 也
    31.(1)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2)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
    32.守信(或诚信) 方正(或正直、明礼、守礼)
    【解析】
    2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2)句意:下车去拉元方。引:拉,牵拉;
    (3)句意:于是撤兵离开。去:离开;
    (4)句意:原国人听到后说。闻:听说。
    29.A.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但是;
    B.都为连词,都译为“和”;
    C.代词,他/助词,的;
    D.副词,才/连词,于是;
    故选B。
    3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吾与士”为主语,“期”为谓语,“十日”为宾语,“吾与士期十日”为句意表述完整的语句,应在“吾与士期十日”后断一处;
    “不去(如果不离开的话)”是假设,“是亡吾信也”是“不去”的结果,应在“不去”后断一处;
    故断为: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3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约定;
    (2)如:像;信:讲信义;从:跟随;乎:语气词,可译为“呢”。
    3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陈太丘与好友约定同行,友人不仅食言,还指责陈太丘丢下自己;“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文章借元方之口点出陈太丘的友人才是失信之人;意在告诫守信是交友之基,做人要守信的道理;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据理力争维护父亲的形象,表现了元方是明礼之人。【甲】文告诉我们做事要守信,为人应明礼(方正、正直、守礼)。
    根据【乙】文“原三日即下矣”“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可知,晋文公在不需多日就能攻占原国的情况下,为了不违背与大夫十天内收兵的约定而选择收兵;联系后文“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可知,原国人与卫国人听闻此事都归顺了晋文公;【乙】文体现了为人做事守信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乙】: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的事),我是不做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③。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释】 ①魏文侯:(?―前396年),名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官员。③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3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同“否”)B.相委而去(委屈)
    C.下车引之(牵引,拉)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往,身自罢之。(代词,指代打猎这次活动。)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也指仁德。)
    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代词,指代狼。)
    D.国人道之。(指代挖井人。)
    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6.【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答案】33.B
    34.D
    35.(1)翻译: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2)翻译:即使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呢?
    36.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解析】
    33.B.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抛弃、舍弃;
    故选B。
    34.D.句意: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之:代词,指“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
    故选D。
    3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要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此题重点词语:
    (1)至:到。无信:不讲信用。无礼:没礼貌。判断句。
    (2)虽:即使。岂:怎能。期:约定。
    3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要整体理解文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提炼关键语句分析作答。
    【甲】文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表明要讲诚信,要按照约定去做,不能毁约;
    【乙】文中“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表明文侯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正因为他的诚信,“魏于是乎始强”。
    可见,【甲】【乙】两文都表达了诚信做人这一主题。
    【参考译文】
    【乙】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得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魏国开始变得强盛了。
    (九)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孤:我,谦称。⑤师:学习。
    37.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孔子亦不师周公B.下车引之 远近称之
    C.久而益敬 精益求精D.元方入门不顾 不屑一顾
    3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乙文】主要采用对话(语言)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甲文】中的“尊君”与【乙文】中的“卿家君”所指的对象不同。
    D.【乙文】中画线文字的断句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友人所以“惭”是因为他“无信”和“无理”。
    B.【乙文】中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C.【甲文】从反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D.【乙文】中的元方的表现比其7年前更加成熟,表现了他机智应变的性格。
    40.翻译句子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答案】37.A
    38.C
    39.C
    40.(1)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您很久,您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
    【解析】
    37.A.不:同“否”/否定副词,没有;
    B.之:都是代词,前者指元方,后者指元方的父亲;
    C.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D.顾:都是“看”的意思;
    故选A。
    38.C.甲文中的“尊君”是友人称元方的父亲,乙文中的“卿家君”是袁公对元方父亲的称呼,所指的对象相同。
    故选C。
    39.C.甲文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通过元方的话正面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理解为“从反面告诫”不正确;
    故选C。
    4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
    (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你父亲;不:同“否”;在不:在不在;待:等待;至:到;去:离开。
    (2)绥:安,安抚;以德:用德行;抚:安抚;以仁:用仁慈。这两句都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
    【参考译文】
    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相关试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2散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2散文阅读(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梳理文章的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散文阅读训练(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散文阅读训练(一)(含解析),共1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