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学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字词积累,沙锥鸟,环颈雉,读●了解习性,第二部分6-10,第一部分1-5,写大雁的联合迁徙,研●探究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该观察手记的基本内容,理清说明顺序。2.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人文情怀,理解思想内涵。3.培养尊重自然生命的价值观,深化生命意识。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林业学家、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他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题目。代表作《沙乡年鉴》。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影响力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抱有的爱与尊重。
本文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主要记录了大雁每年三四月间北归的过程。文章大致采用了时间顺序来写作。
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介绍大雁归来后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1-13)
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文旁边批注,按下面的句式回答,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大雁。
(1)冬天的大雁(2)从南方归来的大雁(3)觅食的大雁(4)集会时的大雁(5)哀鸣的孤雁(6)成群结队的大雁(7)四月夜间鸣叫的大雁(8)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9)有着亲情、有着友情的大雁(10)迁徙中的大雁
(11)有人类一般感情的大雁(12)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13)每年三月,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14)喧闹的大雁(15)三月的大雁(16)每年一度进行迁徙的大雁(17)春雁(18)直线飞行20英里的大雁(19)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20)以家庭为主要组成单位的大雁
将以上搜集的信息,按大雁归来的时间、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细节分类整理,整理后,你发现了什么?
大雁归来的时间——发现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旅程远近——飞行200英里——坚强,守信栖息地——沼泽地,池塘边——充满灵性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大雁的习性,完成一份有关大雁的观察记录表(完成表格)。
大雁北归和南飞时的表现有何不同?体现了什么?
时而闲荡,时而偷食玉米
大雁北归和南飞的不同表现,体现了人类狩猎对大雁迁徙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大雁的聪明与机敏。对上述区别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
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大雁?聆听雁儿的心声,进入雁儿的内心世界,谈谈大雁的特点、性格、精神特征。
找出文中能体现大雁特点、性格、精神特征的关键语句,从词语选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冲破了”一词生动地描写了大雁归来时的壮观景象,表明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它是报春的使者。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他动物可能在天气偶尔变化时出来,而大雁却是真正地预示天气的变化。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这里将大雁和乌鸦作对比,突出了大雁飞行的不同之处。大雁飞行有明确的目的地,不管碰上艰难险阻还是遇到诱惑,它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向目的地飞行。这表现了大雁南飞时的专注与执着。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作者心中,大雁像人类一样有灵性,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
在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象,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列数字,用准确的数字说明大雁是群居动物,有严格的组织和编制。而那些悲鸣的孤雁则是丧失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一句表达了身为“爱鸟者”的作者对大雁“伤心”遭遇的同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枪杀大雁者的愤恨。
第9段中作者写沙锥鸟、猫头鹰、鹬鸡的声音有何作用?
写沙锥鸟、猫头鹰、鹬鸡的声音都比较小,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做铺垫,也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大雁叫声的特点。
细读课文,你从作者的哪些语言读出了爱鸟的情怀?提示:(1)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蕴含着的思想感情;(2)品味细腻的描写的句子;(3)找出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4)找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不再有猎枪埋伏的岬角和小岛,向每个沙洲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拐来拐去”“低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雁机敏、活泼、警觉和在休战期的自在快乐等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或是寻找失散的子女的父母。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减少下来。
“我们”一词的反复出现,作者将大雁视作“我们”中的一员,和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平等成员,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是作者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体现。
本文体现了科普作品的抒情笔法,拟人写法的运用、观察的仔细、抒情的语言的运用和生动的描写──这些写作方法,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月大雁的归来,是完成其自身生命历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雁的生命历程,是自然的,不像人类那样为文明所规训,因此是“带着野性的”;另一方面,在这种自然的过程中又可以发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又是充满诗意的。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3月天空中迁徙的大雁的鸣叫比作一首野性的诗歌,突出了大雁迁徙给整个大陆带来的欢乐和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与大雁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结构,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善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自然的一个平等成员,可以克服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弊病,让人类在心灵上获得提升。这就是本文的思想价值。
利奥波德这位生态学家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资料:作者在《沙乡年鉴》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任务:再读课文,参考上面的材料,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正在失去的东西”。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资料: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 古人还认为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五常,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 任务: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想对人们说点什么呢? 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
本文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大雁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同时呼吁人们尊重生命,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介绍,背景介绍,文体知识,读●梳理故事,思●改编用意,加工丰富,析●人物形象,神通广大,造人过程非常神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课文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利奥波德,了解背景,整体感知,梳理思路,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深入研读,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名著介绍,创作背景,文学常识,必记字词,活动一学会断句,初读课文疏通文意,连词表顺承,按时温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