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动物的运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430886/0-17324172013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动物的运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430886/0-17324172014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动物的运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430886/0-17324172014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动物的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动物的运动,共22页。
A.弹性小、硬度大,易变形
B.弹性大、硬度大,易变形
C.弹性小、硬度小,易变形
D.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
2.(2024秋•裕华区校级期中)人们在用筷子屈肘吃饭的时候,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舒张、舒张B.收缩、收缩C.收缩、舒张D.舒张、收缩
3.(2024秋•翔安区期中)如图是某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橡皮筋(3、4)和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1][2]相当于两块骨,[3][4]相当于两组肌肉
B.若[5]表示肘关节,则该模型模拟的是屈肘动作
C.人在完成伸肘动作时,图中[3]处于舒张状态
D.人通过肌肉的收缩牵引骨绕着[5]来完成运动
4.(2024春•滑县校级期末)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下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 )
A.B.C.D.
5.(2023秋•彬州市期末)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孙颖莎在乒乓球团体、混双、女单3个项目中夺得冠军。乒乓球运动员将飞过来的球打出去,这一动作的完成顺序是( )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骼肌收缩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绕关节转动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6.(2024秋•南昌期中)如图中骨与骨之间,骨与肌肉之间的连接都正确的是( )
A.B.
C.D.
7.(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骨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结构包括( )
A.骨松质、骨密质、骨髓B.骨膜、骨质、骨髓
C.无机物、有机物D.骨膜、骨密质、骨松质
8.(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夏季雷雨前昔,新津南河水面常有鱼儿蹦出水面,新津中学食堂三楼屋檐下常有麻雀飞来取食,受惊后,又拍开翅膀飞走,这些现象都与动物运动有关,下列不属于动物运动的意义的是( )
A.有利于进化
B.有利于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C.有利于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
D.有利于完成求偶和交配
9.(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通过漫长的进化,不同种类的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草履虫、乌贼、袋鼠B.蝗虫、蝙蝠、鸵鸟
C.家猫、家狗、家鸽D.金鱼、海马、对虾
10.(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一年一度的新津中学篮球联赛开赛了,篮球健儿们每一次举起双手,做出屈肘投篮动作时,有关他们的骨骼和骨骼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肘关节起枢纽(支点)的作用
B.动力由上肢的骨骼提供
C.肱二头肌起支撑(杠杆)的作用
D.此时只需运动系统运作
11.(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新津中学课间操体能训练时,体育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一定数量的俯卧撑,训练之初同学们普遍觉得难以完成,最可能是因为( )
A.骨不够坚硬B.关节不够灵活
C.肌肉不够有力D.反应不够灵敏
12.(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新津中学初中部举行紧张激励的足球赛,在盘带过人时,张小鹏不慎跌倒骨折,被紧急送往四川省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此时,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骨结构是( )
A.骨髓B.骨松质C.骨密质D.骨膜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3.(2023秋•南皮县期中)如图,某同学在学习“动物的运动”的知识后,模拟制作了肌肉牵引骨运动的模型,所用的实验材料:两块长方形的硬纸板,两条松紧带,一颗钉子。请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代表骨的标号是 。
(2)图中③、④两条松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①、②两块纸板上,这说明 牵动骨绕 活动。
(3)图中①、②代表相邻的两块骨,它们在⑤中相连的部位的表面有一层 能增加⑤在运动时的灵活性。
(4)⑤代表的结构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根据虚线箭头判断,④处于 状态,此过程表示 (填“伸”或“屈”)肘动作。
14.(2024秋•建邺区校级期中)如图为人体某处肢体活动模型示意图,A、B、C、D为木条,它们之间均由螺丝相连接;P、Q、R、S为气球(可伸缩),并由两端的绳子(不可伸缩)固定在相应的木条上,请分析回答:
(1)图中的气球及与其相连的绳子分别代表骨骼肌中的 和 ;木块代表骨,螺丝处代表 .
(2)当木条B不动,而木条A按图中所示方向移动,气球P的活动状态是 .(填“收缩”或“舒张”)
(3)每个气球两端的绳子能否固定在同一木块上?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5.(2024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人的胳膊所做的动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叫做 ,②叫做 。
(2)图A表示 动作,①处于 状态,②处于舒张状态。
(3)①和②都由两部分构成,两端是白色的 ,中间是红色的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动物的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4秋•新丰县期中)儿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这是因为他们骨的特点是( )
A.弹性小、硬度大,易变形
B.弹性大、硬度大,易变形
C.弹性小、硬度小,易变形
D.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
【考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上。
【解答】解:成年人骨内的有机物约占三分之一,无机物约占三分之二,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而老年人,骨内的无机物大于三分之二,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少年儿童骨的有机物多于三分之一,骨的弹性大,易变形,因此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骨的成分。
2.(2024秋•裕华区校级期中)人们在用筷子屈肘吃饭的时候,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舒张、舒张B.收缩、收缩C.收缩、舒张D.舒张、收缩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解答】解: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中,至少有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运动。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2024秋•翔安区期中)如图是某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橡皮筋(3、4)和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1][2]相当于两块骨,[3][4]相当于两组肌肉
B.若[5]表示肘关节,则该模型模拟的是屈肘动作
C.人在完成伸肘动作时,图中[3]处于舒张状态
D.人通过肌肉的收缩牵引骨绕着[5]来完成运动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1、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肌肉构成,其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提供动力。
2、图中1、2是骨,3、4是骨骼肌、5是关节。
【解答】解:A、图中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起支撑作用,相当与两块骨;图中3、4两条橡皮筋能收缩和舒张,相当于骨骼肌,A正确。
B、若5表示肘关节,则4就是肱二头肌、3就是肱三头肌,图中4收缩,3舒张,表示屈肘动作,B正确。
C、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所以4舒张,3收缩,C错误。
D、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2024春•滑县校级期末)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下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 )
A.B.C.D.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A、当一组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而另一组舒张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仅有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故A不符合题意。
B、骨的复位要靠一侧骨骼肌舒张,对侧的另一组骨骼肌收缩牵拉相配合才能完成,此图不能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既能收缩牵拉骨也能使骨复位,此图能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部分叫肌腱,肌腱连接相邻两骨,此图不能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5.(2023秋•彬州市期末)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孙颖莎在乒乓球团体、混双、女单3个项目中夺得冠军。乒乓球运动员将飞过来的球打出去,这一动作的完成顺序是( )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骼肌收缩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绕关节转动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人体动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②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④骨绕关节活动。所以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
故选:C。
【点评】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
6.(2024秋•南昌期中)如图中骨与骨之间,骨与肌肉之间的连接都正确的是( )
A.B.
C.D.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演绎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图示为骨、关节和骨骨骼肌的示意图。
【解答】解: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动物运动的完成至少需要两块骨骼肌相互配合。A项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C、D项两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两块骨上,未跨过关节,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运动的实现相应知识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骨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结构包括( )
A.骨松质、骨密质、骨髓B.骨膜、骨质、骨髓
C.无机物、有机物D.骨膜、骨密质、骨松质
【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8.(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夏季雷雨前昔,新津南河水面常有鱼儿蹦出水面,新津中学食堂三楼屋檐下常有麻雀飞来取食,受惊后,又拍开翅膀飞走,这些现象都与动物运动有关,下列不属于动物运动的意义的是( )
A.有利于进化
B.有利于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C.有利于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
D.有利于完成求偶和交配
【考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动物运动与生物的进化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动物运动的意义,A符合题意。
BCD、“有利于主动出击获取食物”、“有利于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完成求偶和交配”,都是动物运动的意义,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
9.(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通过漫长的进化,不同种类的动物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草履虫、乌贼、袋鼠B.蝗虫、蝙蝠、鸵鸟
C.家猫、家狗、家鸽D.金鱼、海马、对虾
【考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
【解答】解:A、草履虫的运动方式为旋转游动,乌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袋鼠运动方式为跳跃,A不符合题意;
B、鸵鸟的运动方式为行走,不可飞行,蝗虫运动方式为飞行和跳跃,蝙蝠的运动方式为飞行,B不符合题意;
C、家猫、家狗运动方式为奔跑,家鸽的运动方式为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金鱼、海马、对虾都为水生生物,运动方式为游泳,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动物的运动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0.(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一年一度的新津中学篮球联赛开赛了,篮球健儿们每一次举起双手,做出屈肘投篮动作时,有关他们的骨骼和骨骼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肘关节起枢纽(支点)的作用
B.动力由上肢的骨骼提供
C.肱二头肌起支撑(杠杆)的作用
D.此时只需运动系统运作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专题】类比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A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解:ABC、屈肘投篮动作时,肘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肱二头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A正确,B错误,C错误。
D、屈肘投篮动作并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故选:A。
【点评】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新津中学课间操体能训练时,体育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一定数量的俯卧撑,训练之初同学们普遍觉得难以完成,最可能是因为( )
A.骨不够坚硬B.关节不够灵活
C.肌肉不够有力D.反应不够灵敏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类比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C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起动力作用。
【解答】解: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使骨骼肌收缩有力,所以体育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一定数量的俯卧撑,训练之初同学们普遍觉得难以完成,最可能是因为肌肉不够有力。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12.(2024秋•新津区校级月考)新津中学初中部举行紧张激励的足球赛,在盘带过人时,张小鹏不慎跌倒骨折,被紧急送往四川省骨科医院进行手术,此时,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骨结构是( )
A.骨髓B.骨松质C.骨密质D.骨膜
【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D
【分析】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和骨髓。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解答】解: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因此题干中医生应特别保护骨膜,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3.(2023秋•南皮县期中)如图,某同学在学习“动物的运动”的知识后,模拟制作了肌肉牵引骨运动的模型,所用的实验材料:两块长方形的硬纸板,两条松紧带,一颗钉子。请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代表骨的标号是 ①② 。
(2)图中③、④两条松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①、②两块纸板上,这说明 骨骼肌 牵动骨绕 关节 活动。
(3)图中①、②代表相邻的两块骨,它们在⑤中相连的部位的表面有一层 关节软骨 能增加⑤在运动时的灵活性。
(4)⑤代表的结构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根据虚线箭头判断,④处于 收缩 状态,此过程表示 屈 (填“伸”或“屈”)肘动作。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1)①②;
(2)骨骼肌;关节;
(3)关节软骨;
(4)收缩;屈。
【分析】(1)人体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2)图中①和②是两块木板,代表两块骨;③和④是两条松紧带,代表两组骨骼肌;⑤是一颗钉子,代表关节。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①和②是两块木板,代表两块骨。
(2)骨、关节和骨骼肌的位置关系是:骨骼肌总是跨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这样使骨骼肌收缩时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3)⑤关节的结构有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头和关节窝分别是相邻两骨的两端,在它们表面附着着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缓冲运动时两骨的碰撞,减少摩擦,使关节更加灵活。
(4)根据虚线箭头判断,两块木板处于向内弯曲的状态,此过程模拟的是屈肘动作,此时木板受④的牵拉,因此④处于收缩状态,则③处于舒张状态。
故答案为:(1)①②;
(2)骨骼肌;关节;
(3)关节软骨;
(4)收缩;屈。
【点评】掌握关节的结构功能及运动的产生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2024秋•建邺区校级期中)如图为人体某处肢体活动模型示意图,A、B、C、D为木条,它们之间均由螺丝相连接;P、Q、R、S为气球(可伸缩),并由两端的绳子(不可伸缩)固定在相应的木条上,请分析回答:
(1)图中的气球及与其相连的绳子分别代表骨骼肌中的 肌腹 和 肌腱 ;木块代表骨,螺丝处代表 关节 .
(2)当木条B不动,而木条A按图中所示方向移动,气球P的活动状态是 舒张 .(填“收缩”或“舒张”)
(3)每个气球两端的绳子能否固定在同一木块上? 不能 .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如图字母P、Q、R、S表示人体骨骼肌,A表示人体的躯干骨,B、C、D表示下肢骨,螺丝表示关节.
【解答】解:(1)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一般位于两端,肌腹位于中间,图中气球表示骨骼肌的肌腹,绳子表示肌腱;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肌腹的表面是一层结缔组织膜,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之间分布着血管和神经;因此,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骨骼肌受到刺激后具有收缩的特性.图示中的木块代表的是骨,螺丝代表的是关节.
(2)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当木条B不动,而木条A按图中所示方向移动,气球P的活动状态是舒张.
(3)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腹内分布有许多的血管和神经.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完成运动.如果一块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的话,那么骨骼肌收缩,只会导致骨的弯曲,这在人的运动中是不存在这样现象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骨骼肌、关节、骨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故答案为:(1)肌腹 肌腱 关节
(2)舒张
(3)不能(否、不可)
【点评】能准确识别下肢骨,骨骼肌、关节结构模式图是答对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5.(2024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人的胳膊所做的动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叫做 肱二头肌 ,②叫做 肱三头肌 。
(2)图A表示 屈肘 动作,①处于 收缩 状态,②处于舒张状态。
(3)①和②都由两部分构成,两端是白色的 肌腱 ,中间是红色的 肌腹 。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答案】(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2)屈肘;收缩;
(3)肌腱;肌腹。
【分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解答】解:(1)观图可知: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
(2)图A表示屈肘动作,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3)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都由两部分构成,两端是白色的肌腱,属于结缔组织;中间是红色的肌腹,主要肌细胞构成。
故答案为:(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2)屈肘;收缩;
(3)肌腱;肌腹。
【点评】掌握骨骼肌的结构及运动的产生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
1.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的认识】
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
1、骨膜:起着营养和神经作用,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成年后骨化成骨)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2、骨质:骨密质:致密而坚硬,主要分布在骨骺,骨干的内侧,骨松质﹣﹣质松(疏松),主要分布在骨干外周.
3、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扁骨、不规则骨和骺端松质骨中的红骨髓终生有造血功能.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题型多样,难度一般.会结合骨骼图出解答题.
例:骨折后骨能自己愈合主要是由于骨膜内具有( )
A.神经 B.血管 C.血细胞 D.成骨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成骨细胞的功能.掌握骨的基本结构组成,熟知各结构的功能,才能较轻松地解答此题.
解答: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解题思路点拔】
考查人体的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正确区分骨和骨骼,熟记人体骨的数目及各结构的功能.可以借助骨的结构及功能知识结构图去分析解答.
2.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
骨的成分:
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与骨的韧性有关,可以燃烧,成人约三分之一
无机盐:以钙盐(碳酸钙CaCO3)为主,与骨的坚硬性有关,溶于酸,成人约三分之二
此外还含有:水
骨是人体的钙库:
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三分之一,无机物少于三分之二,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三分之一,无机物约占三分之二,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
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三分之二,有机物少于三分之一,则这种骨的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
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三分之一,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 )
A.睡较柔软的弹簧床 B.背单肩书包 C.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D.少参加体育运动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据此答题.
解答: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故选:C
点评: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越多,柔韧性较强,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较多,易骨折.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有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得柔韧,无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的脆、硬,记住两类物质的物理特性有利于我们识记这部分知识.骨的成分随不同年龄阶段而发生变化,同时骨的物理特性也发生改变.
3.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红色)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做引体向上练习时属于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命题的方向】
直接考查了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需重点掌握知识,题型多样,常结合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出题,有一定的综合性,需灵活解答.
例:完成一个运动只需要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 )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骨骼肌的收缩要受到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据此答题.
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故答案为:×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题思路点拔】
本考点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熟记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和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结合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来理解记忆.可以拿自己做“模特”进行现场“体验”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从中获取信息达到解题的目的.
4.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知识点的认识】
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手臂提重物时与吊环运动员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命题的方向】
直接考查了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需重点掌握知识,题型多样,常结合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出题,有一定的综合性,需灵活解答.
例: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 )为杠杆、( )为支点、( )为动力形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起动力作用.
故答案为:骨骼;关节;骨骼肌收缩.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关键认识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可结合结构模式图来理解记忆.
5.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识点的认识】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爬行、游泳、倒退、漂浮等.水生生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水中的动物除了鱼类还有腔肠动物(如珊瑚虫、水母);节肢动物(如虾、蟹);软体动物(如河蚌);两栖动物(如青蛙)及哺乳动物.鱼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两个特点:一个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一个是能在水中呼吸.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1)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2)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如猫、狗、大象、马.
(3)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马等大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4)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5)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如猴子、猩猩等.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动,进行滑翔和鼓翼飞行.
(1)滑翔:一些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方式,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2)鼓翼飞行: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命题的方向】
本考点考查了对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多以选择、填空题为主,有一定综合性.
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解答: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的运动方式是飞翔,鱼的运动方式为游泳.
故选:D
点评:关于动物的运动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结合着具体的例子理解.
【解题思路点拔】
运动是动物的主要特征,各种动物的运动器官不同,运动的方式也不同.熟记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器官与生活环境相适应.解题是注意区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6.动物运动的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
运动的意义:动物的运动,既能使其找到食物,又有利于躲避敌害.其运动方式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命题的方向】
直接考查了对动物运动的意义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为选择、填空题.
例:几位同学讨论动物运动的意义,他们提出了以下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 C.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 D.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运动的意义.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解答: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运动与动物物种的进化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D.
点评:要掌握动物的运动在动物的取食、躲避敌害、迁移栖息场所、求偶、交配等各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动物的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动物运动对其的重要的意义即可.运动的意义:主动获取食物、逃避敌害、迁移栖息场所,有利于自身生存、繁衍后代.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1/16 13:29:53;用户:组卷79;邮箱:zyb079@xyh.cm;学号:4203907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生物圈中的动物,共19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动物的行为,共25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常考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共3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