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章末整合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97222/0-17318381343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中地理章末整合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章末整合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共3页。
材料一 中国各区域干旱状况的动态变化统计图(1949~1990年)。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位干旱灾害分布图。
材料三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1)由材料一可知,1949~1990年间干旱影响面积和成灾面积增加明显的是________地区;基本持平,且影响面积和成灾面积较小的是________地位。(2分)
(2)材料二中A、B、C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位,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在________季,成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多发生在__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多发生在________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3)材料二中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4分)
(4)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干旱灾害及其成因、分布。第(3)题,云贵高原干旱并不是降水少,而关键是岩溶地貌导致地表水不易保存所致;海南干旱关键是地形地势导致地表水流失快。
【答案】 (1)东北 华南
(2)春 该地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夏 该地在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形成伏旱 冬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但此地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旱
(3)①地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②地地形中央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流急,很快注入海洋,使当地地表水缺乏。
(4)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2.(2009年辽宁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图中A地区全年降水丰富但干旱严重,请简要分析其出现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
【答案】 (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乱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3)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3.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与影响。第(1)题,①与②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应从湿润情况与农田分布上考虑。①与④地纬度差异大,同时考虑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第(2)题,洪水有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②地虽气候干旱,但存在融雪洪水和融冰洪水。第(3)题,③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是该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气候诱因。第(4)题,④地降水变率大,适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
【答案】 (1)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2)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蝗灾。这里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
4.(2010年海南模拟)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图示区域地处长江中游,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见图),同时也是气候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暴雨、大风、冰雹、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洪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
该地区为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一是发展避灾农业,建立能够避开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利用生物能资源及食物链关系发展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外来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1)简述避灾农业和生态农业特征的异同。
(2)湖北每年都发生冰雹(直径在以上的固体降水)灾害,其发生频率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简述原因。
(3)A河段夏季洪涝频发,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1)相同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不同点:避灾农业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避开灾害时间;生态农业主要是调整农业类型,保护生态环境。
(2)海拔增高,气流上升幅度增大,降温迅速。
(3)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变率大;上游来水量大;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5.(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 (1)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地震可诱发海啸、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按题目要求答出其中属于地质灾害的就可。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可由极重灾区图例分布特点得出。(2)由题干获取堰塞湖的成因,并联系唐家山堰塞湖是由汶川地震引发了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综合考虑唐家山堰塞湖周围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特点,可顺利突破该题。
【答案】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73
13
长江中下游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2,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章末整合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共2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防灾与减灾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3,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