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1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学案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学案设计
展开专题一 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包括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另外,人口密度、政策也是其影响因素。
[名师提醒]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典例展示
例题1 图a示意长江三角洲城镇的不同等级规模(2002年),图b示意某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体现的城镇规模、等级、数目之间的关系为( B )
①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多
②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③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④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a、b两区域的城镇规模体系有何差异( C )
①a、b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a区域城镇规模较大,b区域城镇规模较小
②a区域次级城镇有2个,b区域只有1个
③a区域同级别的城镇数目都多于b区域
④a、b区域同级别的城镇相比,b区域的城镇服务的辐射范围较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可反映出城镇规模越大,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城镇规模越小,级别越低,数目越多,②③正确,故选B。第(2)题,从a、b两区域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可看出,同级别的城镇相比较,a区域城镇规模大,所以其服务的辐射范围要比b区域大,①④正确;a区域和b区域最高一级的城镇都只有1个,但次一级城镇a区域有2个,b区域有1个,②正确,③错误。故选C。
对点训练❶ 在“成都东进、重庆西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成渝“双门户”的资阳市,积极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的发展格局。此外,资阳还将加快融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渝直线黄金通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资阳流动和高效集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成渝主轴联动融合发展。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1)~(4)题。
(1)资阳成为成渝中线“核心”担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①地理位置 ②交通条件
③城市规模等级 ④城市腹地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城市中城市职能最多的是( B )
A.资阳 B.成都
C.南充 D.宜宾
(3)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成都服务种类比重庆多
B.自贡服务范围包含内江
C.自贡和内江的城市等级相同
D.成都服务范围包含图示区域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 D )
①培育中小城市,全面提升各中小城市等级
②提升重庆、成都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侧重加强核心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增强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资阳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成都和重庆之间,且与两地之间有便利的铁路连接,所以成为成渝中线的“核心”担当,①②正确。资阳市城市规模小、腹地范围小,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项。第(2)题,成都是省会城市,是四个选项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所以城市职能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项。第(3)题,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不同。成都和重庆均属于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类似。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自贡和内江均属于地级城市,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相互排斥。重庆位于图示区域,所以成都的服务范围不会包含整个图示区域。故本题选C项。第(4)题,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应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但无全面提升中小城市等级的必要,如果中小城市等级全面提升,易造成城市分工不明确、重复性建设、城市间同质竞争加剧等城市发展问题。同时,成渝城市群的建设,还应该依据区域各城市的优势,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只侧重加强核心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②④正确,①③错。故选D。
专题二 我国四大地区产业发展的差异
典例剖析
例题2 (2023·黑龙江青冈一中高二月考)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差异,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划分四大地区依据的是( B )
A.自然条件 B.人口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所属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D )
A.吉林、辽宁、浙江——东北地区
B.内蒙古、山西、西藏——西部地区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解析] 第(1)题,划分四大地区依据的是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人口数量不属于其划分依据,故选B。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属于东部地区,山西和江西均属于中部地区,A、B、C错误;安徽、湖南也属于中部地区,故选D。
对点训练❷ (2023·维拉检测)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图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
A.甲图是东部地区 B.乙图是西部地区
C.丙图是东北地区 D.丁图是中部地区
(2)由图可知( A )
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B.甲、乙、丙、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
C.丙的产业结构最优
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
[解析] 第(1)题,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越低,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结合所学及图示可知,甲图为东部地区,乙图为中部地区,丙图为西部地区,丁图为东北地区。故选A。第(2)题,甲地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A正确。四大地区产业比重差异较大,所以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大,B错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最优,C错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越小,D错误。故选A。
(2022·广东卷)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B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D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解析] 第1题,从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从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能起到一般城市集聚作用;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对于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并未起到主要作用,故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作用最大的应为乙模式,B正确,C、D错误。故选B。第2题,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错误。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错误。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错误。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 D正确。故选D。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B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4.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第4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1·浙江卷)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A )
A.更加灵活和复杂
B.更凸显交通运输的作用
C.更依赖自然资源
D.更趋向市场广阔的地方
6.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影响有( C )
①减少政府投入 ②扩大进口规模
③促进科技创新 ④推进产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多种工业门类,在产业布局上更加灵活和复杂,A正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运输时效性的要求不紧迫,交通运输的作用并不凸显,B错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门槛,对自然资源依赖较小,C错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并非完全面向大众消费者,故无需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及政策支持,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及我国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进而拉动出口增长。综上所述,①②错误,即A、B、D错误;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7.(2020·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a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b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c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图a
图b
图c
(1)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答案] (1)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2)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黄石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说明其产业基础较好;结合图a可知,黄石临长江,水运便利;同时其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距中心城市武汉较近,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且有政策支持。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黄石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因此第二产业转型升级需对传统优势工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结合图c可知,要提高轻工业比重,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废弃物排放等。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劳动力和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密度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人数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政策
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经济发展,同时还可规划城市的发展
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或享有优惠发展政策的城市,其发展速度快,城市规模大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地区
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基地,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地区
能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地区
有漫长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较低,交通网络不完善,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
东北
地区
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矿产资源濒临枯竭,水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建设商品粮、农林牧基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导学案,共15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学案及答案,共16页。
人教版 (2019)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学案设计,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