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第1页
    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文中的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抓住文章的几处“对比”,感受文章典雅的语言特色,感悟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与同学交流思乡的诗文,品味思乡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2.抓住文章的几处“对比”,感受文章典雅的语言特色,感悟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与同学交流思乡的诗文,品味思乡情怀。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亲近“诗中之月”
    1.(回顾本单元关于童年的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故乡,走近季老童年的那轮月。
    2.课文题目来自于一句诗(简介《月夜忆舍弟》)。关于月亮的诗,你还知道哪些?
    3.评议并小结: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着作者的爱恨情仇,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
    二、默读课文,明析线索之“月”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读读“自读提示”,这里提示我们阅读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自读提示”默读课文。提醒学生读通顺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往事和经历?试着批注。
    2.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用了很多四字词语,你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
    (1)指名读。关注多音字“燕”。
    (2)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由这些词语,你想到了哪些迷人的风景?想起了曾经去过的哪些风景名胜?
    预设:
    “烟波浩渺”让你好像到了哪里?
    “茂林修竹”是怎样的风景?(补充: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
    (3)小结:学习词语,联系生活来理解,便于我们更好地积累运用。
    (4)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同一处月夜美景吗?
    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分组,体会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家乡月下的情景、他乡的望月经历。
    三、对比名胜,品味“故乡之月”
    过渡: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季老的故乡藏着他童年的往事。
    1.作者笔下的故乡有什么特别之处?月下的哪些往事和经历令他难忘?
    2.学生汇报体会到的作者家乡的地理特点,引出与月有关的诗文名胜。
    出示: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学生交流对这些美景名胜的认知。
    3.作者写自己的童年经历,引用这些名胜名篇要表达什么?
    预设: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景点,与之对比,季老家乡的月有些相形见绌,以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达对家乡的依恋。
    4.故乡的月夜,哪些往事和经历令作者难忘?
    预设学生概括出的几件事:场院里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苇坑边看月亮。
    季老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可能有哪些感受?
    通过“乐此不疲”“萌动”等想象作者对幼时故乡生活的赞美。指导朗读。
    5.简介作者。
    季羡林,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
    季先生的散文有着浓厚的底蕴。“真”与“朴”是季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也是其散文的独特风格。
    作者的哪些文字让你感受到他对故乡“真挚朴实”的情感?
    预设:体会作者注意详略安排、对比突出故乡特点、直接抒情的写法,抒发对故乡的赞美与依恋。
    四、对比美景,品味“他乡之月”
    过渡:虽然“山高月小”“三潭映月”名扬天下,童年故乡苇坑边望月才是季老心头晶莹澄澈的美好回忆。
    1.梳理一下,除了故乡的月亮外,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这些望月的经历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1)季老看到过许多地方的月亮(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指名读,谈自己读这些望月经历的感受。
    (2)作者采用什么样的写法,令我们感受到不同地点的月夜之美?
    (变换文字排列如诗,引导发现句式特点,相机引导朗读。)
    (3)作者此时望月是什么样的感受?(抓住“美妙绝伦”谈感受,朗读。)
    (4)仿写句子:季羡林还可能在哪里看过月亮?出示:在()的()。
    (5)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心中的美景吗?
    3.在作者居住的朗润园里,月夜又是怎样的?谈谈哪些文字让你感觉到美。(预设:通过对仗、有节奏的四字词语,感知季老散文浓厚的底蕴。)
    在这良辰美景下望月怀远,季老有怎样的感受?(体会“良辰美景”“绝妙”蕴含的赞美之情)
    4.对比出现故乡苇坑图与各地月景图。课文题目是“月是故乡明”,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写他乡之月?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根据学生交流总结:作者将他乡的月夜写得越美,越是对比体现出对故土的依恋。直接抒情,流露出对童年对故乡的依恋。“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反复出现,渲染出浓烈的思乡情,体现季老朴实、诚挚的风格。
    五、对比数字,感悟“童年之月”
    过渡:作者以“月”为线索,串联起一生的望月经历。
    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表示年龄变化的词语。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汇报发现。
    3.总结:都说“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而从这些数字的对比中,却足以看出童年岁月是季老最美的风景,故土的一草一木令他难以忘怀。
    冰心奶奶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童年望月的记忆刻骨铭心,所以季羡林老先生才深情地感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季羡林先生在《去故国》中这样写道:
    我只希望,当我从异邦转回来的时候,我能看到一个一切都不变的故国,一切都不变的故乡,使我感觉不到我曾这样长的时间离开过它,正如从一个短短的午梦转来一样。
    离别的日子只是一场梦,他永远走不出童年,永远是苇坑边看月的少年。请大家再读结尾。
    六、对比古今,交流思乡情
    古往今来,思乡历来是飘在游子心头解不开的云。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的古诗?
    学生汇报交流。
    七、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摘录下来,和同学交流。烟波浩渺 清光四溢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胜地
    荷香远溢
    茂林修竹
    宿鸟幽鸣
    绿水环流
    点缀其间
    故乡
    待了六年
    他乡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思念
    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
    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年事已高

    相关教案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1页。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文中月”,聚焦“童年月”,对比“他乡月”,关注“燕园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