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生字生词。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刘禹锡的豁达态度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
    2. 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思考。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诗歌中的多音字、生僻字和特殊句式。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深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扬州印象
    通过展示扬州的美景图片或播放扬州的风土人情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扬州的历史文化气息。让学生谈谈对扬州的第一印象,激发他们对诗歌背景的好奇心。
    2. 诗人介绍
    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被贬的经历,以及他与白居易的友谊。通过讲述刘禹锡的生平故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人情感的初步理解。
    3. 诗歌背景
    详细讲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创作背景,包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返回洛阳的途中与白居易的相遇,以及白居易赠诗的情景,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故事。
    4. 诗歌主题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如“世事变迁”、“仕途升沉”、“豁达态度”等,让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5. 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如“刘禹锡在诗中是如何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的?”“诗中的‘沉舟’和‘病树’有什么象征意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
    1. 诗歌朗读与感知
    引导学生齐声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语速和停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
    2. 逐句解析与深入理解
    (1)逐句讲解诗歌内容,首先从生字生词入手,如“凄凉”、“弃置”等,让学生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接着,针对多音字和特殊句式进行详细解析,例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中的“巴”字的正确读音,以及“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倒装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3)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沉舟侧畔千帆过”和“病树前头万木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3. 情感体验与思维拓展
    (1)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诗人的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人,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情感,以此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理解。
    (3)结合现代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将诗歌中的哲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哲理的深刻内涵。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在短文中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哲理,进行创造性写作。
    (三)深入探究
    1. 诗歌意象解读
    (1)分析“巴山楚水凄凉地”等意象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2)探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比喻,让学生体会诗人对人生变迁和新旧更替的深刻认识。
    2. 情感与哲理的融合
    (1)通过“怀旧空吟闻笛赋”等句,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2)讨论“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的情感变化,如何从怀旧的忧伤转向对友人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乐观。
    3. 诗歌语言与修辞的运用
    (1)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工整、用词精炼,让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2)讲解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在诗歌中的运用,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加深对诗歌语言魅力的理解。
    (四)课堂互动
    1. 小组讨论:诗歌意境与情感
    (1)分组探究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讨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巴山楚水凄凉地”或“沉舟侧畔千帆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2)角色扮演
    每组选出代表,扮演刘禹锡或白居易,用第一人称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小组成员提问,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2. 情境模拟:诗人的心境体验
    (1)模拟场景
    教师布置一个模拟场景,如扬州初逢的宴席,让学生置身于诗中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模拟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如被贬后的孤独、重逢时的喜悦,以及对新事物的乐观态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
    3. 互动问答:诗歌的深层含义
    (1)提问环节
    教师提出关于诗歌深层含义的问题,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象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2)观点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诗歌鉴赏框架。
    4. 创意写作:我与诗人的对话
    (1)写作任务
    学生以“我与刘禹锡的对话”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人情感和思想的理解,以及从诗人身上学到的人生态度。
    (2)作品展示
    选取几篇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班级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强调诗歌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1. 生活联系与情感体验
    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面对逆境时,如何借鉴刘禹锡的乐观态度来应对。例如,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讨论如何像刘禹锡一样,从挫折中汲取力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还能够学会将文学作品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文学拓展与深度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教师可以推荐刘禹锡的其他诗歌作品,如《乌衣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情感表达以及诗人的人生观。此外,可以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刘禹锡的诗歌进行朗诵,通过声音和情感的传递,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深意。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六)课堂小结
    1. 回顾诗歌主旨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通过刘禹锡的个人经历,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从“巴山楚水凄凉地”到“暂凭杯酒长精神”,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虽然历经挫折,但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2. 赏析诗歌艺术特色
    诗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上。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含哲理,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生命不屈不挠的赞美。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探讨诗歌中的哲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哲理思考是本诗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沉舟”与“病树”的比喻,诗人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一哲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联系生活,启发情感
    诗歌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我们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本诗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从而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5. 布置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们将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这首诗,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其次,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将诗中的哲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这样的作业,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诗歌的背诵任务。
    2.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
    诗歌标题及作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诗歌结构和主要内容
    六、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学领航,自主学习,赏读悟情,总结, 延伸拓展,延读明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