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10年烟台质检)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EV71(RNA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EV71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B.可利用肠道病毒EV71的特定序列来鉴别是否感染EV71
C.成人感染EV71不易患病,是因为可能已有相应的抗体
D.抗生素可有效治疗手足口病
【答案】 D
2.(2010年南昌高三测试)如下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①表示细胞免疫中溶酶体内水解酶分解细菌
B.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④中物质合成受细胞核控制,需要在③中加工
D.若②为处理后的抗原,可能引起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
【答案】 B
3.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器官在被剥离后必须马上放入一种“特殊液体”中,对这种“特殊液体”的成分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有红细胞,为离体器官提供氧气
B.有免疫细胞,清除抗原
C.有氯化钠,保持细胞形态
D.有多种水解酶,为细胞提供生物催化剂
【解析】 0.9%的氯化钠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也称生理盐水。
【答案】 C
4.(2010年南昌高三测试)下面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B淋巴细胞是HIV的主要宿主细胞
B.造血干细胞产生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T淋巴细胞
C.效应B细胞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进行细胞免疫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将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答案】 D
5.(2009年北京东城区高三月考)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马的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属于
(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答案】 D
6.(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的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 )
①过敏反应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答案】 A
7.(2008年高考天津理综卷)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解析】 体液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感染免疫中与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免疫作用。一般病原体是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复合体,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不同的免疫活性细胞,因而常能同时形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不同的病原体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常以一种方式为主。例如,细菌外毒素需有特异的抗毒素与之中和,故以体液免疫为主;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抗体不能进入与之作用,需依赖细胞免疫将其杀灭;而在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可阻止病毒在血液中播散,但要彻底消灭病毒需依赖细胞免疫。
【答案】 C
8.(2008年高考海南卷)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解析】 脊髓灰质炎病毒不是过敏原,不能引起过敏反应;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从而分泌具有专一性的抗体,与病毒结合;二次免疫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答案】 C
9.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b分别指的是子代H5N1和抗体
B.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C.据图可知,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涉及逆转录酶
D.c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然后释放淋巴因子杀灭靶细胞释放出来的抗原
【答案】 D
10.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
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解析】 干扰素不属于抗体;抗体的本质是球蛋白;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抗体分布在血清、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
【答案】 D
11.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但不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 A
12.如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解析】 细胞Ⅲ是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过程⑦是通过记忆细胞产生的免疫过程,速度快、免疫效应更强;细胞Ⅱ是记忆细胞,细胞Ⅲ是效应B细胞。
【答案】 D
13.(2010年佛山高三质检)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有青霉素过敏史,一般不使用青霉素治疗
B.若第一次做青霉素“皮试”无反应,则终身可以使用青霉素
C.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患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
D.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
【答案】 B
14.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 )
【解析】 相同的抗原的再次感染会因为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而使患病程度降低。
【答案】 B
15.(2009年江苏三校联考)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传染病,结核杆菌可通过空气媒介或痰液传播。儿童接种BCG疫苗,能有效预防结核病。下列与该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的是
(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并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结合的淋巴因子
B.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抗结核杆菌的干扰素,使结核杆菌在宿主细胞中不能增殖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增强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结合的抗体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6.(2010年济南模拟)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________(填编号)。
(5)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解析】 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④⑤免疫类型的识别,区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分水岭是T细胞,只有在体液免疫中多数抗原物质需要T细胞的呈递,因此细胞b就是T细胞,其他细胞的名称相继得出: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g为记忆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物质B为抗体,③为效应T细胞的作用,④为细胞免疫,⑤为体液免疫。
【答案】 (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效应T 二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 bcdeg (4)④ (5) b 免疫缺陷病
17.(2009年福建四校联考)某位35岁的男性感染了禽流感病原体,下表显示了该感染者两个星期内体温和体内相应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感染禽流感病原体后的发热源于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2)请完成下列图解(该图解表示人体首次对禽流感病毒进行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的具体过程)。
(3)当禽类被禽流感病毒感染后,首先会通过________免疫作用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然后通过________免疫作用来消灭已侵入细胞内部的病毒。
【答案】 (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T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3)体液 细胞
18.(2010年滨州模拟)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两种)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实现的。
(4)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关免疫机理存在着两种学说:诱导学说和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各种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表面带有与某种抗原互补的受体,当某种抗原侵入后,少数淋巴细胞能与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并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大量带有相同抗体的淋巴细胞群。
按照克隆选择学说,如果体内的某淋巴细胞消失或丧失其功能,就不能与某种抗原结合并发生免疫反应。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克隆选择学说。
实验材料:1只健康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发出射线定向杀死细胞)标记的甲种抗原,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乙种抗原等。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给小白鼠以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观察现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预期结果:
①不发生免疫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识别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 (2)释放神经递质 (3)激素、神经递质通过细胞间的接触 (4)过敏反应 (5)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实验步骤:②再给小白鼠以低剂量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种抗原 ③给该小白鼠以乙种抗原
预期结果:②不发生免疫反应 ③发生免疫反应
日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体温(℃)
37
37
37
39
37
37
37
抗体水平变化
无
无
无
无
无
低
低
中
高
高
中
低
低
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群落的演替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