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71512/0-1731422054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6371512/0-173142205499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为什么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法不可违》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能够尊法学法守法,让法治观念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健全人格:能够反思日常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重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难点
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热点材料:路虎女司机逆行还狂扇对向司机耳光后逃离
如何评价王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本节课一起学习5.1《法不可违》
重点问题
1.为什么法不可违?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热点材料:路虎女司机逆行还狂扇对向司机耳光后逃离。思考:如何评价王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
你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吗?请学生举例
讲授新课
第一目 违法无小事
探究一 为什么法不可违?
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提示:小勤虽然出于勤工俭学的目的,但是触犯了法律,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
思考:(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提示:可以避免。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从而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思考:(3)如果你是民警,在了解小勤的情况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提示:要尊法守法,不要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了。
笔记 为什么法不可违
指引: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评价: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强制: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探究二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笔记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
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②行政违法行为: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类:
讨论一下: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结论: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第二目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三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思考:1.材料中该男子违反了哪部法律?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提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提示: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思考:该咖啡生产商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提示:民事违法行为
思考二: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提示: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思考三:启示我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怎么做?
提示: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权益,又尊重他人权益。
笔记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学生阅读课堂素材,思考:(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思考:(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思考:(3)如果你是民警,在了解小勤的情况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分别得出每个问题的结论
学生根据课堂案例,并结合案例完成表格,思考归纳并总结相关违法行为的特征、危害
讨论一下: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分组讨论 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学生阅读课堂视频,
思考:1.材料中该男子违反了哪部法律?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阅读课堂素材,根据图片思考并回答 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观看课堂视频,思考:该咖啡生产商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启示我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怎么做?
课堂小结
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甚至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已经涉及到违法,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和民事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增强守法观念;
板书
、
学生总结记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违法无小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新闻链接,拓展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