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含答案) (7)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含答案) (7)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含答案) (7)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含答案) (7)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含答案) (7)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含答案) (7),共13页。
    陈毓
    是那场突然降临的死亡出卖了她。
    灾难降临以前,她是一个不久就要当妈妈的女人。那时她的妊娠反应已经过去,对食物的热爱回到她心里,睡眠也回到她的眼睛里,她看上去很强健,有旺盛的精力。生活很好,即使她的肚子高高地隆起来了,腰身的粗壮使她原来的衣服不再适合她,但是春天的到来却使她很容易打扮自己,她穿着宽松舒适的孕妇裙,看上去比从前更闲适自在。
    是一个周末,她要去郊区镇子上看望一位女友。女友在电话里不止一次跟她描述小镇油菜花开的样子,麦苗青青菜花黄,那情景她是熟悉的。只是好多年没看见了。现在,怀孕使她从容起来,那就去看看吧。
    她拒绝了丈夫的陪同,她说,离产期还早呢,没那么金贵,一个人去得了。她心疼上夜班的丈夫——他就靠白天的睡眠补精神,她不能叫他缺觉。
    丈夫送她出门,随手理了理她耳边的头发,使她的头发更整齐些。
    他陪她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路公共汽车,可以载她去女友所在的小镇。他看着她上了公共汽车,他们相互挥手道别后。他就回家了。他睡觉。他的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一个完整的夜班的确使他累。他的睡眠一片黑暗,那里很少有梦。
    他不知道正有什么在他安睡时发生。那辆公交车——载着他妻子和将要出生孩子的车。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车撞到了路基下。他的妻子和他未来的孩子就在那一瞬间永远地弃他而去了。
    他在医院里看见他们,准确点说,是看见他的妻子,他妻子的尸体。
    跟他谈判的是医生。医生说,她死了,在撞车的一瞬就死了,她撞坏了大脑,她没有痛苦。医生替他揭开那块白布,他看见她的脸,她的身子。她的身子和脸都是完好的,区别是它们现在看上去僵僵的,没了血色。他仔细地看她,他看见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里没有恐惧,只有吃惊,像是看见什么叫她不明白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从前他惹她生气时她多半就是那表情,吃惊无辜地看着他,看得他心软,把所有的过错自觉承担在身上,不管事情的起因在不在自己,他都甘心。现在,那样的目光再次出现在他眼前,他立即就有了要承担什么义务的准备了。可这一次,他能承担什么呢?
    我们医院想买你妻子的身体,当然,这得你肯成全。医生在说话,在对他说。
    等他终于明白医生的话,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但他控制了自己。他虽然活得粗糙,但这并不意味他缺少教养。
    我们很想把你妻子的身体留在这里,你不知道,这对医学研究,有多高的价值。医生更加小心地寻找字眼儿,生怕伤害了那做丈夫的情感。
    谈判是艰难的。一方是刚刚痛失亲人的丈夫,一方是对科学秉承严谨态度的医生。
    总之这桩谈判最后定下来了。那丈夫终因那笔他不再有力气拒绝的金钱放弃了他的坚持;而医生,一个视人体研究如同生命的人得到了那具人体: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年轻女人的健康完整的身体。
    据说,那个女人的身体用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被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
    我是在一次名为“人体奥秘”的展览里见到她的。于我,那是众多参观者中的一个参观者,是一个不明就里就走进去了的一次观看。讲解的先生一再说,一定进去看看,这里有中国仅此一家的珍藏。讲解先生说的“仅此一家的珍藏”指的就是那个怀孕六个月女人的身体,她在这里有一个名字“惊鸿”。那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但在这里我看不见诗意,也因此怀疑,那不是她的本名。
    讲解先生说了她的来历,她现在的身价,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只因为,她的遭遇的偶然性导致了她的身体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和奇缺。
    时光过去了二十年,这也是讲解先生告诉的,她依旧保持着二十年前那一瞬发生时的表情。让她“永恒”的技术的确高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大方而周正,大睁的吃惊的眼睛叫她的表情看上去无辜而年轻。她的双乳饱满坚挺,鼓荡着生命力,她四肢和腹部的肌肉纹理结实有韵味,她孕育和护佑她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里的秘密:她是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你看她的宝宝多健康,仿佛随时都会在她的子宫里伸个懒腰踢一下腿似的。
    我回到展览馆外,九月海滨的阳光明亮清润,空气里有青草的浓香气。我使劲摇了摇头,想摇落那女人留在我记忆里的目光,可是摇不掉。
    我再回头,看见明亮的阳光使展览馆待在黑影里。
    那里,藏着科学的凉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孕妇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细心温柔,体贴丈夫,展现了女性的恬静美。
    B.丈夫送妻子出门时,随手理了理她的头发,为人物活动设定了温情细腻的场景。
    C.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丈夫的态度是冷静决绝的,最终因金钱的诱惑舍弃妻儿。
    D.死亡的瞬间被永恒保存在展览馆,两个冲突性的场景展现人道与科学的冲突。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冷静克制的叙事表象下,暗藏着锋锐的心,掩盖不住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B.文章叙述视角灵活多变,从不同维度观察同一事件,从而层层推进故事情节。
    C.文章多处巧设伏笔、看似不经意的笔墨意蕴深厚,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灵动性。
    D.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和富有深度的思考来关注现实,语言瑰丽恢弘,震撼人心。
    3.文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说“小小说如何写出‘大’的作品?最根本的,还是在思想内涵上下功夫,在人性深度上下功夫”。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在思想内涵上呈现出矛盾性的特点,请结合文本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杏黄狗
    陈毓
    一夜之间,他们就把日子过塌了。一个在床上喊:死了算了!一个在门口答:一起死,早死早托生!
    他们看过别人死,从未想过自己的死,现在死从两个人嘴里冒出来,却把他们击回活的现实。
    床上的人寂静,仿佛已经死去,只有风翻跃门槛,吹得堂屋的门帘扑哒扑哒响,门帘上的两朵并蒂牡丹,一会儿翻出红色的花瓣,一会儿绽开黄色的花蕊,一会儿干脆是一片莹莹的绿叶。牡丹花是她的针线,她的好针线远近闻名,以至于谁家嫁闺女,谁家娶媳妇,都要请她做工。
    但那些都是从前。
    自打老婆像一枚钉子钉进板凳,他的日子再也回不到从前。从前他可以眺望未来,愿意望多久望多久,要是嫌肉眼看不远,买架望远镜也不是不可以。媳妇是个实诚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如果她当时没反对,过后也不会有意见。但现在,这个实诚人只能躺着或坐着了。为使她坐得舒服些,他亲手给她做了一把椅子,使她背有靠、脚有托、胳膊有扶。她坐进椅子的那一刻,感慨地说:这是你半生所做的最实用、最有能耐的一件事。他赶紧说:你想明白了,不死了吧。
    她的眼泪流下来。不死了。
    不死了,就好好活。
    他们的角色反过来,但不是临时反串,是长期从事。以前她做饭,侍弄土地,生孩子并养大孩子,再把孩子送到远方。他呢?好像也没闲着。最初他打猎,后来打猎简化到捕野猪,再后来,打猎被严禁,他就改行了。他满山满谷找暴露在外的树根,一切他能够得着、觉得好看的树根,他都找回来,堆在院子里。天明起来,吃过她做好的早饭,立即投入工作,像城里人上班一样准时。他又改良了以前堆放柴火和杂物的小屋,弄成工作间。锛子斧子推子刨子样样俱全。砍斫锛刨,木花四溅,若是陌生人此刻走进来,还以为到了木工的地盘。但谁又能说他不是木工呢,你看,家里几个相当漂亮的凳子、木墩儿,甚至他们吃饭的小桌,都是他用树根做成的。他觉得好,她用得愉快,就够了。
    这就够。他常这么说。她只是笑,不发一言。她大概觉得,她能够做到的,就无须他参与,他做的事情,她不觉得多好,也不觉得多不好,但是,他喜欢,那就让他做吧。
    但现在改变了。她坐着,就够费劲。至于他,有多不适应、多困顿、多艰难,天知道,她也知道。
    从前属于他做的那些事情,他还得做;从前他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现在也要做。
    他把她从前做的那些事情能省略的都省略,比如猪啊鸡啊,大猪卖了,小猪不再来;鸡卖了,鸡蛋吃了,院子里不再有鸡鸣;田地、坡上的事,他留下窄窄的一溜菜地,其余都种树。树是杏树,这一地儿种杏的人多,但没有白杏。白杏的味道盖过其余杏子的味道,价格也高,但白杏成本高。他选择种白杏。
    他从前不做饭,他过的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他从前没想过那日子好不好,现在他感叹,那样的日子一去不返。他做饭,第一顿碰翻了一壶油,又一次打碎了一只碗。但现在好多了,有时他还会把一把勺子掉在地上,但是,他不会让自己的手受伤了。
    不养猪和鸡了,他倒是养了一只狗,人家送了他一只小狗,开始是白色的,长着长着变成黄色的了。他说不清狗的品种。狗似乎并不见长个儿,这正好,他就担心狗长得太大,还有,他担心过狗的饭量。总之,他现在变成了一个小心的人,需要算计的人。有一天,看着狗的时候,他意识到这点,闷闷不乐了一会儿。还有他的那些树根,从前他从未想到要卖。但是一直有人问价格。问了他也不卖。也只这一天,有人问他价格,他就随口说了一个,对方立即和他拍板成交。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他的树根开始卖了,甚至有一天,一个人将车开进院子,把他的那些树根都买走。他在空荡荡因此显出空间的那间他摆放树根的屋子站着,觉得陌生,不适应。
    黄狗养着,目的明确,他不在家的时候,狗代替他陪妻子,但狗似乎更爱陪他去外面,杏子熟了的时候,他走到哪里,狗就跟到哪里。他去卖杏,小狗跟在他的推车后,亦步亦趋,像是为他操生计的心。安静的样子,有一种认命的恬静。
    “你的狗乖。”
    “你的杏甜。”
    买他杏的人都爱这么说。
    “杏甜。狗乖。”他轻声附和,完全赞同。
    白杏熟了,除大批交给来收杏的外地客商,他留下一些自己卖,卖给镇上的熟人和可能是第一次买他杏的旅人。镇子附近有家景区,杏熟的时候旅游旺季到来,于是,这种原产朝鲜的白杏,在他这条山沟,和一个又一个人相遇。
    杏树四月下旬开花,七月中旬杏就熟了,淡黄色,却叫白杏。
    七月下旬摘杏,杏味道甜多酸少。他第一次吃白杏,就这么总结了。后来,这感受,是他对那些买他杏的游客一次次反复说的话。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说“这是你半生所做的最实用、最有能耐的一件事”这句话,运用反语,表达了对丈夫不务正业的不满和嗔怪。
    B.妻子对丈夫做的事情“不觉得多好,也不觉得多不好”,表明她对丈夫的做法不理解又无可奈何,表现了她的隐忍。
    C.“他”“担心过狗的饭量”,变得“小心”“算计”,后又卖他的“树根”,说明他已经向沉重的生活投降,变得世俗。
    D.在与买杏顾客应答时,他说出“杏甜狗乖”“甜多酸少”等话语,显示出他对生活变故的接纳和对眼下生活的满足。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线部分的句子,通过写绣有并蒂牡丹的门帘在风中翻飞作响,反衬了环境的压抑,人物内心的沉重绝望。
    B.“像一枚钉子钉进板凳”,运用比喻修辞格,形象地写出妻子所患疾病的严重,暗示了未来生活负担之重。
    C.狗“开始是白色的,长着长着变成黄色的了”,杏“淡黄色,却叫白杏”,象征人生的无常和生活的荒谬。
    D.本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写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共同应对生活的变故,行文自然从容,富有淡雅的诗意美。
    7.小说在构思上使用了“今昔对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8.文中的“他”说“不死了,就好好活”。结合文章,解读“好好活”的内涵,并概括“他”是怎样“好好活”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绣球花
    陈毓
    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
    这是柰子的观察。住在金农山庄这三年,每年的4到6月,绣球花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盏盏饱满的灯盏,越过竹篱笆,沉沉地垂向江心,眼看要触及到江水,却停住了,像是故意逗耍看花人。
    柰子每天停留在绣球花边的时间足够她观察花儿。洗菜池在绣球花树下,柰子看花择菜洗菜,都不耽搁。
    绣球花泛着淡绿的时候,小柯还睡在床上。通常是柰子做好了早饭他才起床。
    5年前,柰子在思源烹饪班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小柯,俩人一边学习烹饪一边学习恋爱,学习结束后的某天小柯带柰子回了趟汉江边上的老家漩涡镇。柰子一见钟情地喜欢上了小柯的故乡,在柰子看来,漩涡镇像一幅能在四季里变换,在晨昏里变换,在风雨霜晴的日子里变换的画儿。变换就是生长,这让柰子喜欢。她嫁给了小柯,成了漩涡镇的居民。
    小柯父母喜欢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她似乎比本地姑娘更适应漩涡镇上的生活。漩涡镇的食物、风光、空气当然都是好的。不久小柯争取到了县上的扶持项目,在近公路又临江的一片坪上经营起这个农家乐,烹饪技校学来的手艺学以致用,小柯说他们是闪闪发光的农民,于是农家乐就叫金农山庄。
    经营上夫妻两个有基本的分工。柰子负责食材采集以及清洗打理,这些工作在午前完成。炒蒸炸煮小柯上手。
    新鲜、朴素、本真,夫妻两个定下的经营原则。食材多取本地产,顺应季节,天赐什么人吃什么,这样在原材料的第一道关口就保证了新鲜。烹炒中用的香料也是就地取材,藿香茴香葱蒜花椒丁香肉桂当归百合山药,一律本地出产。小柯在烹饪的时候喜欢随灵感混搭,那些随灵感降临创造的美食使来小店的食客赞不绝口,小柯每每听着,不知何故总想起那句圣人的感叹:治大国若烹小鲜。某天他把案板上剩余的几样东西自由搭配的时候想,好厨师是要原创精神和随机发挥的才能的,尤其一个做乡村农家吃食的厨师。于是那张写满一页纸的正反两面的菜单上多了一道“小柯炒”。这道菜你八回吃,回回味道不同,吃过了,满意了,下次来时,还会再点。
    因为菜品都是当地应季出产主打,不足的才会借用外来食材补充。春天是笋子花朵菜墨野菜的季节。笋子有清炒笋、焖笋、笋片鱼汤;野菜是荠菜雪蒿马齿苋香椿野蒜春菜灰条菜芍芍菜叶上花;花朵有玉兰槐花胡桃穗……做着吃着,夏天就来了。
    夏天来漩涡镇旅游的人多,停留在金农农家院的人也自然多起来。别的季节也许只做一桌两桌,在夏天一定超过了三桌四桌。好在不会再多了,再多可能做不出来了,但从来也没多到他们应付不过来的局面。
    来农庄吃饭的人在国庆小长假后又慢慢回落到一年中最低的状态,但于小柯他们也是合适的。一两天做一桌,一周做一桌也是合适的,人少,正好可以缓缓神,缓缓目光。用春天晒的干笋炖火腿,干锅灰菇里加洋葱丝,好吃。冬天也有新鲜的汉江酸味鱼,酸萝卜红艳艳清冽冽的,牛肝菌爆牛肉、萝卜干炒腊肉、焗老南瓜、洋芋粑粑……木耳香菇更是伴随一年的食材,冬天的食谱也像日子一样,内敛着热火。土地山林得来,由不得人要感恩。
    农庄的后门外是一条公路,公路通往凤堰梯田,梯田开发于明清时代,梯田近年申遗,于是漩涡镇嵌进陕南这条长长的旅游链条里,油菜花节、茶叶节、樱桃节、兰花节、槐花节,在季节里轮转,一个节一个结,打着一个个结,日子都显得短了。
    那第一个拍下凤堰梯田美景的人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拍摄,梯田、菜花、碧绿稻田,看见图片的人感慨,何必要去元阳,原来离家不远就有啊。
    这就是小柯夫妇金农山庄生意不愁,过上好日子的缘故。他们夫妻不必有两地打工的分居生活。
    日子顺,时间就快。转眼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这一天,我们在看完漩涡镇的梯田之后,也顺路来到了小柯夫妇的金农山庄吃饭。我们赞叹小柯长得那么帅,有手艺。柰子人这么美,却也好脾气。这看似简单的存在却让我们感慨了又感慨,柰子每端上一道菜我们就感慨赞美一番,赞美食物,赞美人。直到客人主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但我们还是慷慨奉献着也许他们不需要的赞美。
    吃饱了我们就站在篱笆边的绣球花树下看江,看江上渔船。比邻江畔的坪地养了一群鸡。一些公鸡,更多的是一些母鸡,鸡时时打架。空气那么好,我们笑言鸡们有惊无险的打斗只当是鸡在做有氧运动。母鸡下的蛋我们刚刚吃过,蛋黄微红,懂得的人说,区分是否真正的土鸡蛋,这个颜色是参照,说话的人笑,公鸡活跃,母鸡蛋好吃。
    我们告辞的时候,女主人用几瓶自家做的腐乳相送,刚才桌上吃锅巴饭的时候她就送上一碟,说当地人最喜欢这样配锅巴饭吃。我们第一次这样吃,很是喜欢,自然又是赞美不断。
    我们告别,看见主人的女儿用粉笔在粉墙上写字,写人。许多的人。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菜池就在绣球花树下,柰子看花择菜洗菜,都不耽搁,这一句重点并不是想表现柰子勤劳能干,做事有条理。
    B.听到顾客的称赞,小柯总想起“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不知想起这句的原因,但可以看出人物此刻内心的骄傲。
    C.金农山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但小柯极富原创精神的烹饪方式极大地弥补了山庄硬件上的不足。
    D.虽然感觉小柯夫妇并不需要赞美,但“我们”还是慷慨地给予赞美,这足见小柯夫妇为人之道以及经营策略的成功。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置身于情节之外,客观地讲述和呈现情节和事件。
    B.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的冲突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但并不影响故事的严谨结构和内在逻辑的完整。
    C.作者以从容的文笔,精心控制着写作的节奏,在捕捉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体验方面,表现出了作者的细腻。
    D.小说结尾,小柯夫妇的女儿用粉笔在粉墙上写了许多“人”字,旨在表现小孩子的热爱学习,活泼可爱。
    11.如果将小说标题“绣球花”改成“小柯夫妇的金农山庄”,你觉得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分析。
    12.有名家评价陈毓的写作内质,“是超越了世俗忧患和物质困扰的心灵和精神化写作,是有文化心理深度的写作,她的小说中始终有一个‘彼岸’存在”。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中的“彼岸”。
    参考答案:
    1.C2.D3.①展馆外环境的明亮温暖与展馆内令人惊心的残酷情景形成比对,突显科学的冷酷、阴暗与寒凉.②衬托“我”的心境,九月阳光明亮清润反衬“我”内心挥之不去的哀伤与隐痛,引发“我”对科学更深入的思考。4.①科学与人道的相生相克。文章通过写一名被医学以“永恒”的技术定格生命的孕妇,一边是严谨冷酷的科学研究,一边是人道的缺失,展现科学与人道的冲突,②爱情与金钱的矛盾。丈夫痛失妻儿,不忍将遗体卖给医生,但终因那笔不可拒绝的金钱放弃了坚持,金钱战胜了爱情。③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科学研究的严谨冷酷,丈夫权衡后的理智抉择,展览馆的珍藏与展示,理性力量的背后却是两条鲜活生命的终结,展现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这也是人性中永远的纠结。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丈夫的态度是冷静决绝的”错,原文“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丈夫的心理也有过痛苦、愤怒、挣扎的起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语言瑰丽恢弘,震撼人心”错,语言简洁凝练,富有哲思。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
    ①“我回到展览馆外,九月海滨的阳光明亮清润,空气里有青草的浓香气”,这是描写展馆外的环境,阳光明亮,青草芬芳,温暖明亮而美好;这与展馆里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展馆里那个死去的年轻孕妇被做成标本陈列在展柜里,“她孕育和护佑她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里的秘密”,而让她成为标本的是医生,医生从科学的角度希望他的丈夫出卖妻儿,“你不知道,这对医学研究,有多高的价值”,于是她和她的孩子就只能永远面对无数的人们,为科学奉献出身体。总之,展馆外环境的明亮温暖与展馆内令人惊心的残酷情景形成比对,突显科学的冷酷、阴暗与寒凉。
    ②划线句后面有一句“我使劲摇了摇头,想摇落那女人留在我记忆里的目光,可是摇不掉”,“摇”体现“我”想要努力摆脱展馆内看到的场景对“我”心灵的触动,对那对母子的同情让“我”内心有着哀伤和隐痛,而“摇不掉”则说明这种伤痛挥之不去。而站展馆外的温暖明亮反衬“我”内心挥之不去的哀伤与隐痛,引发“我”对科学更深入的思考。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思想意蕴和写作特点的能力。
    要抓住“人性”“矛盾”这些关键词来分析。
    ①科学与人道的相生相克。文章叙述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健康的孕妇遭遇了车祸,又因为只伤到了大脑,车祸瞬间她就死去了,因此她的身体很有科学价值,被医院买下来做成了标本;文章描写了展馆里的她,“她站在那里的样子大方而周正,大睁的吃惊的眼睛叫她的表情看上去无辜而年轻。她的双乳饱满坚挺,鼓荡着生命力,她四肢和腹部的肌肉纹理结实有韵味,她孕育和护佑她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里的秘密……”。孕妇的身体固然有科学研究价值,但她的标本却让人不适,因为缺少人道。总之,文章通过写一名被医学以“永恒”的技术定格生命的孕妇,一边是严谨冷酷的科学研究,一边是人道的缺失,展现科学与人道的冲突,
    ②爱情与金钱的矛盾。文章描写了他的丈夫得知医院的想法后的愤怒,“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但最终“那丈夫终因那笔他不再有力气拒绝的金钱放弃了他的坚持”。丈夫痛失妻儿,不忍将遗体卖给医生,但终因那笔不可拒绝的金钱放弃了坚持,金钱战胜了爱情。
    ③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文章写“依旧保持着二十年前那一瞬发生时的表情。让她‘永恒’的技术的确高超”,写他的丈夫最后的妥协与放弃,写展馆里她就那样永远地站立,展示着她的身体的秘密。你无法批判,因为科学需要她;你也无法释怀,因为这是两条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尊严。科学研究的严谨冷酷,丈夫权衡后的理智抉择,展览馆的珍藏与展示,理性力量的背后却是两条鲜活生命的终结,展现理智与情感的冲突,这也是人性中永远的纠结。
    5.D6.C7.①写妻子今昔对照,是面对突然的灾难给她带来的不幸和艰难,展示的是命运悲情的一面;②写丈夫今昔对照,意在表现没有责任心的人在灾难面前也可以变得坚强,有担当,有温情,给人以很多的鼓励。③这样写淡化了情节,但突出了人物命运和人生内涵的传达,反而增加了小说的厚度。8.(1)内涵:坦然接受并沉静坚韧地接纳人生变故,与妻子相濡以沫地去面对生活,艰难时段也不忘赋予生活以诗意美。
    (2)做法:①转变思想:由被照顾转变为照顾妻子、承担家庭的重担;②采取措施:扬长避短扎实生活,精心经营;③转变态度:对生活不抱怨,恬然乐观诗意地面对生活的艰辛。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运用反语”错。由原文“为使她坐得舒服些,他亲手给她做了一把椅子,使她背有靠、脚有托、胳膊有扶。她坐进椅子的那一刻,感慨地说:这是你半生所做的最实用、最有能耐的一件事。他赶紧说:你想明白了,不死了吧。她的眼泪流下来。不死了”可知,既有对他些许的嗔怪,又满怀着认可和期待。
    B.“不理解又无可奈何,表现了她的隐忍”错。应是妻子对他是包容的。
    C.“变得世俗”错。应是变得务实了。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生活的荒谬”过度阐释,原文意思是生活也是有变化的。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①原文“牡丹花是她的针线,她的好针线远近闻名,以至于谁家嫁闺女,谁家娶媳妇,都要请她做工”与“但现在,这个实诚人只能躺着或坐着了”“但现在改变了。她坐着,就够费劲。至于他,有多不适应、多困顿、多艰难,天知道,她也知道”做了对比,写妻子今昔对照,是面对突然的灾难给她带来的不幸和艰难,展示的是命运悲情的一面;
    ②原文“从前他可以眺望未来,愿意望多久望多久,要是嫌肉眼看不远,买架望远镜也不是不可以”“从前属于他做的那些事情,他还得做;从前他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现在也要做”“还有他的那些树根,从前他从未想到要卖。……一个人将车开进院子,把他的那些树根都买走”等处,写丈夫今昔对照,意在表现没有责任心的人在灾难面前也可以变得坚强,有担当,有温情,给人以很多的鼓励。
    ③综上可见,小说在构思上使用了“今昔对照”,这样写淡化了情节,行文自然从容,但突出了人物命运和人生内涵的传达,写了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共同应对生活的变故反而增加了小说的厚度。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内涵:由原文“从前属于他做的那些事情,他还得做;从前他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现在也要做”“还有他的那些树根,从前他从未想到要卖。……一个人将车开进院子,把他的那些树根都买走”“安静的样子,有一种认命的恬静”“‘杏甜。狗乖。’他轻声附和,完全赞同”“七月下旬摘杏,杏味道甜多酸少。他第一次吃白杏,就这么总结了。后来,这感受,是他对那些买他杏的游客一次次反复说的话”可知,坦然接受并沉静坚韧地接纳人生变故,与妻子相濡以沫地去面对生活,艰难时段也不忘赋予生活以诗意美。
    做法:①转变思想:由原文“从前属于他做的那些事情,他还得做;从前他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他现在也要做”可见,他由被照顾转变为照顾妻子、承担家庭的重担;
    ②采取措施:由原文“他把她从前做的那些事情能省略的都省略,……但白杏成本高。他选择种白杏”“狗似乎并不见长个儿,这正好……闷闷不乐了一会儿”“黄狗养着,目的明确,他不在家的时候,狗代替他陪妻子”可见,他扬长避短扎实生活,精心经营;
    ③转变态度:在与买杏顾客应答时,他说出“杏甜狗乖”“甜多酸少”等话语,表现了他对生活不抱怨,恬然乐观诗意地面对生活的艰辛,显示出他对生活变故的接纳和对眼下生活的满足。
    9.C10.B11.“绣球花”更好。①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绣球花多姿多彩,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增加小说唯美诗意的特征。②结构上首尾呼应。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均出现绣球花,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密,浑然一体。③能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美丽的花与美丽的人相互映衬,更能体现人物温婉美丽的形象气质,更能表现小说人情美,人性美的主题。12.小说中的“彼岸”是作者完美主义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明净澄澈的意境。彼岸一方面是指人物生活的客观环境漩涡镇,藏在大山深处,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另一方面指人文环境,生活在其间的人们朴素、本真。热爱大自然,顺应自然的节奏,心境安然,精神富足。做事踏实用心,以诚待人。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金农山庄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不对,从文中可以看出,金农山庄是人们放松心情,走进自然的好去处,看不出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叙述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置身于情节之外,客观地讲述和呈现情节和事件”错误,叙述者参与其中,带着欣赏赞扬的态度来讲述事件。
    C.“在捕捉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体验”错误,人物性格总体是纯朴、单纯、自然。
    D.“旨在表现小孩子的热爱学习”错误,一方面突出孩子活泼可爱,另一方面表现环境和谐宁静。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回答“绣球花”更好,然后阐述理由。
    由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每年的4到6月,绣球花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盏盏饱满的灯盏,越过竹篱笆,沉沉地垂向江心,眼看要触及到江水,却停住了,像是故意逗耍看花人”可知,以“绣球花”为题,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绣球花多姿多彩,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增加小说唯美诗意的特征。
    从结构上看,开头写“晨曦微露时,绣球花是淡绿色,太阳一出,就变奶白色了,有月光的夜里,绣球花又是鹅黄色”,结尾写“吃饱了我们就站在篱笆边的绣球花树下看江,看江上渔船”,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均出现绣球花,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为紧密,浑然一体。
    由“每年的4到6月,绣球花都会一粒粒绽开,细密的花朵慢慢张开、饱满,终于结成一个个绣球模样,团团抱紧柔韧的枝条,又如一盏盏饱满的灯盏,越过竹篱笆,沉沉地垂向江心,眼看要触及到江水,却停住了,像是故意逗耍看花人。柰子有足够时间观察花儿。洗菜池在绣球花树下,柰子看花择菜洗菜,都不耽搁”可知,“绣球花”能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美丽的花与美丽的人相互映衬,更能体现人物温婉美丽的形象气质,更能表现小说人情美,人性美的主题。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小说中的“彼岸”是作者完美主义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明净澄澈的意境。
    由“漩涡镇像一幅能在四季里变换,在晨昏里变换,在风雨霜晴的日子里变换的画儿”“漩涡镇的食物、风光、空气当然都是好的”“学习结束后的某天小柯带柰子回了趟汉江边上的老家漩涡镇”可知,“彼岸”是指人物生活的客观环境凝涡镇,藏在大山深处,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
    由“清鲜、朴素、本真,是夫妻两个定下的经营原则,食材多本地产,顺应季节,天赐什么人吃什么。这样在原材料的第一道关口就保证了新鲜。香料也是这样”“春天是笋子花朵菜薹野策的季节。笋子有清炒笋、焖笋、笋片鱼汤;野菜是荠菜雪蒿马齿苋香椿野蒜春菜灰条菜芍芍桀叶上花;花朵有用兰槐花胡桃穗……做着吃着,夏天就来了"可知,“彼岸”指人文环境,生活在其间的人们朴素、本真。热爱大自然,顺应自然的节奏,心境安然,精神富足。
    由“别的季节也许只做一桌两桌,在夏天一定超过了三桌四桌。好在不会再多了,再多可能做不出来了,但从来也没多到他们应付不过来的局面”“我们告辞的时候,女主人用几瓶自家做的腐乳相送,刚才桌上吃锅巴饭的时候她就送上一碟,说当地人最喜欢这样配锅巴饭吃”等可知,“彼岸”也指做事踏实用心,以诚待人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08小说阅读--综合训练限时练 -: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08小说阅读--综合训练限时练 -,共4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最简流程(题型训练):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最简流程(题型训练),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最简流程(题型训练):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最简流程(题型训练),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