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
    • 练习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3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4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6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7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8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第1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第2页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第3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8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训练任务群八考点练案8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八考点练案8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赏析景物描写: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①葡萄藤、河水、桃花等景物描写自由灵动,有生命感,营造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②这段景物描写表达出岳珉和北生两个孩子在困窘的生活中对未来的希望,期盼家人团聚,期盼自由与幸福。③这段景物描写反衬出楼下世界的紧张、沉重、死寂、绝望。
    ①由于战乱,岳珉与母亲等人逃难到一座宁静的小城,在景色秀丽、人们生活自在的小城中她们每天盼望着父亲及哥哥的来信。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的田园意境。②但结尾处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情节突转,岳珉一家人的命运幡然若揭,她们的等待是徒劳的,她们所有的期待都将是一场空;父亲的死与岳珉等人急切的期待强烈对比,强化了文章的悲剧色彩,给人一种命运无常的悲凉感。
    ①采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两个判断句,强调风雪之大。②既渲染了宋徽宗所处环境的恶劣,又烘托了其沦为阶下囚后内心的无限悲凉。
    ①宋徽宗希望大雁为他传递求救信息,体现其阶下囚的身份和不谙国事的政治无能。②大雁不听从宋徽宗的摆布,凸显了他被囚禁时的无奈与无助。③宋徽宗将大雁写进诗作,传达出他对家国的思念。④大雁对苏武与宋徽宗的态度一致,侧面表现了二人的不同心境决定了他们面对囚徒生活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结局。
    ①白描手法。颔联描写霜还轻,日还暖,草茂盛,沙地也被晒干,淡笔勾勒,描绘出初冬清爽怡人的风景。②绘形绘色。颈联抓取柘树与樱树,分别用“老”“寒”两字修饰,虽有冬日冷的意味,却用“黄”“白”二字,为画面增加了暖的色调。③精于炼字。颔联写霜着一“轻”字,写日着一“暖”字,薄霜暖阳,准确表现了早冬轻寒且微有暖意的景物特点。④对比手法。颔联用“暖”字,对应颈联的“寒”字,颈联用树的“老”对应叶的“嫩”,表现出江南早冬寒意已起却温暖如春的特点。
    一、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静沈从文春天日子是长极了的。天上白白的日头慢慢地移着,云影慢慢地移着,什么人家的风筝脱线了,各处便都有人仰了头望到天空,小孩子都大声乱嚷,手脚齐动,盼望到这无主风筝,落在自己家中的天井里。
    女孩子岳珉年纪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五岁的北生一起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坠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前面是石头城墙,可以望到城墙上石罅里植根新发芽的葡萄藤。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个大坪,绿得同一块大毡茵一样,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了一会儿天上,又望了一会儿河水。河对岸有三匹白马,两匹黄马,在那里吃草,从从容容,一面低头吃草一面散步。两个人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一切,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糊糊涂涂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既然不能通过,回去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是个军官,二哥在上海教书。岳珉只希望上海先有信来,因此才好读书。
    几个人住此已经有四十天了,每天总是要小丫头翠云跑到城门口那家本地报馆门前去看报,看了报后又赶回来,将一切报上消息告给母亲同姐姐。几人就从这些消息上,找出可安慰的理由来,或者互相谈到晚上各人所做的好梦,从各样梦里,卜取一切不可期待的佳兆。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女孩岳珉常常就想到:“再有半个月不行,我就进党务学校去也好吧。”那时党务学校,一进去不必花一个钱,六个月毕业后,派到各处去服务,还有五十块钱的月薪。这些事情,自然也是这个女孩子,从报纸上看来,保留到心里的。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地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地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地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病人不说什么,微微地笑着。想到刚才咳出的血,伸出自己那只瘦瘦的手来,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好了好了,不要紧的。”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病人明白那个意思了,就说:“没有什么。”又说:“珉珉你站到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像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长高了要笑人的!”静了一会儿。母亲记起什么了。“珉珉我做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还梦到三毛老表来接我们。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会不会有信来。”“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两人故意这样乐观地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卜课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地说着话。
    女孩岳珉走过天井,拉了姐姐往厨房那边走去,低声地说:“姐姐,看样子,妈又吐了!”姐姐说:“怎么办?北京应当来信了!”“你们抽的签?”姐姐一面取那签上的字条给女孩,一面向蹲在地下的北生招手,小孩走过身边来,把两只手围抱着他母亲,“娘,娘,大婆又咯咯地吐了,她收到枕头下!”姐姐说:“北生我告你,不许到婆婆房里去闹,知道么?”小孩很懂事地说:“我知道。”
    这小孩走过小姨身边去,捏了一下小姨的手,乖乖地到他自己小卧房去了。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儿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三个人皆勉强地笑着,且故意想从别一件事上,解除一下当前的悲戚处。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过一阵,听到翠云丫头在晒楼说话:“珉小姐,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
    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从天井里也可以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地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地在空中摇摆。女孩岳珉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地就平静了。下楼后,向病人房门边张望了一下,母亲同姐姐三人都在床上睡着了。再到小孩北生小房里去看看,北生不知在什么时节,也坐在地下小绒狗旁睡着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稀奇地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地走到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地微微地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静”是小说的一条暗线,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营造了一 种静穆的气氛,也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宁静。B.“再有半个月不行,我就进党务学校去也好吧”,体现了岳珉的早慧、 懂事;生活的变化,让她不得不面对成人世界沉重的责任。C.“珉珉我做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在焦灼地等待父亲和 哥哥的音讯时,母亲只能编织好梦,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女儿。D.姐姐不让北生去母亲房间里闹,北生表现得很“懂事”,北生的举止 让人心酸,体现了小北生已在无意识中受到家中压抑氛围的影响。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风筝”多次出现,“断线的风筝”飘摇无所依傍,象征着战乱时 代下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B.小说以少女岳珉的视角来观察和感知,将逃难的原因和父亲的死亡有机地 结合起来,使小说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C.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准确,如对岳珉听到隔壁有人拍门、说话时的心理和 动作描写,表现她盼望亲人的急切。D.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比如情节主要围绕岳珉一家的对话展开,没有激 烈的矛盾冲突和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在平缓叙述中流露出静默的哀伤。
    3.文中画线部分是女孩岳珉在晒楼上看到的景致,请简要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葡萄藤、河水、桃花等景物描写自由灵动,有生命感,营造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②这段景物描写表达出岳珉和北生两个孩子在困窘的生活中对未来的希望,期盼家人团聚,期盼自由与幸福。③这段景物描写反衬出楼下世界的紧张、沉重、死寂、绝望。
    4.有人认为,沈从文先生惯于“最后却以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一下子打断前面的歌咏,把你推入人生无常的悲凉之中”。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无常的悲凉”的理解。
    答案 ①由于战乱,岳珉与母亲等人逃难到一座宁静的小城,在景色秀丽、人们生活自在的小城中她们每天盼望着父亲及哥哥的来信。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的田园意境。②但结尾处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情节突转,岳珉一家人的命运幡然若揭,她们的等待是徒劳的,她们所有的期待都将是一场空;父亲的死与岳珉等人急切的期待强烈对比,强化了文章的悲剧色彩,给人一种命运无常的悲凉感。
    二、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北方,两个囚徒马 温中国古籍中的“北海”就是如今的贝加尔湖,去过的人都说湖光山色美得让人窒息。还有一首歌,歌名就叫《贝加尔湖畔》,说那里春风沉醉,绿草如茵,篝火照亮整个夜晚。这是所有人的观感吗?不见得,至少有个人会缓缓站起来,抖落衣尘说,我来讲讲北海的冬天吧。北海的冬天,一月开始结冰,冰层厚达一米,平均气温是零下三十八摄氏度,直到五月来临,湖面才解冻。讲故事的人叫苏武:牧羊人苏武,受难者苏武,大英雄苏武,爱国者苏武,但首先,他是外交官苏武。
    在汉朝,将一个人变成外交官是极简单的事,皇帝将一根竹竿赐给他,他就成了外交官。竹竿上垂挂着装饰物,因而被敬称为“汉节”,手持汉节,你就是代表国家的使臣。谁知到了匈奴,祸从天降,苏武被诬和一场流产政变有牵连,百口难辩,只好认罚。匈奴王交给他一群公羊,罚他到北海去放牧。苏武问:“哪天放我归汉呢?”匈奴王一脸坏笑:“等公羊生了小羊再议吧!”①就这样,苏武成了一群公羊的囚徒。
    人生的断崖式下跌,这个现实,他非得接受,否则熬不了十九年。“接受”就是不让自己紧绷绷地活在某种意识形态中,不端架子不纠结,该放羊就放羊,该睡觉就睡觉,要像湖边的苔藓、洞中的老鼠那样低矮卑贱地活下去,一切都可以放弃,但汉节——那根竹竿不能丢,这就是保持气节,就是大节不亏了。心理调适完成后,持节放羊的苏武出现在北海就再也没有违和感了。羊角撞开栅门,雪狼偷偷窥伺,鸿鹄长唳,冰湖化解,白云飘,树冠摇,掠过一阵风,吹乱苏武的雪鬓霜鬟,这都是北海牧羊的日常。
    公羊不生崽,流放也就无尽期。②苏武吹笳大概总是不成腔调,一些断续的音,夹杂着沉默,像一头受伤的驯鹿,吃力地将一个个长夜拖走。待到有一天苏武归汉,他会指指胡笳,说它的腔子里存了十九年的昏暗。从大使混到囚徒,苏武真是个倒霉蛋。但历史上还有比苏武更过分的人,他就是直接从皇帝沦为阶下囚的宋徽宗。做了囚徒的人都喜欢仰面看天。天上有鸟,鸟会飞,他若变成鸟就能重获自由,可是人怎么会飞呢?于是这个囚徒抛弃初心,转变思路,开始在天空搜寻:他要找一只鸟,这只鸟在中国文化中叫大雁。大雁具有慈悲心,能为受苦受难的人通风报信。他不想当囚徒,他希望有一支神武的军队将他劫出牢笼,他要命令大雁为他传送这条求救信息——没错,是命令,这是宋徽宗最擅长的表达方式。
    时间向前推一推,当现役囚徒还是现役皇帝的时候,他将治理国家放在末位,而将个人的艺术修养挪到首位,一颠倒,宋徽宗就成了大画家。他的手和普通画家没什么两样。宫女每天将他的手浸在黄铜盆子里细心剔刷,他的手却不可救药,墨渍和颜料深深嵌入掌纹,再也无法洗净。③这双手,锁定了这个男人的文化身份。他画过比大雁高贵的仙鹤,那是一幅著名的画,大片的天空,天空的颜色如同青绿色的湖水,宫殿的屋顶彩云缭绕,彩云之上是一群仙鹤,每只鹤的姿态都听凭宋徽宗随意摆布。他一直认为自己可以给鸟类下令,成了囚徒他才明白,宣纸之外的鸟类根本不听他的话。他每天抬头,日日怅怏,天空寂寞而无情,一只大雁也没有。
    这个掌纹里染着墨渍的皇帝,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度过的。囚室外是这个下台皇帝一点也不熟悉的风景。雪是无边无际的雪,风是无边无际的风。所见的动物,也不是珍禽瑞兽,天上飞着鹰隼,地面狗熊出没。他再也提不起精神画画。画什么?画大雁?大雁已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他有限的文化生活只剩下写诗,比如下面这一首:“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这也是他的观鸟日记,一如既往的是,天上“无雁飞”。这个可怜的男人,他的忍受力被不听话的大雁彻底击毁了。他一心寻死,可是狱吏不准,他就死不成,挣挣扎扎,凄凄苦苦,等了八年,方才遂愿。
    论囚徒的资格,苏武是宋徽宗的老前辈,心灰意懒时,苏武也会抬望眼仰天长啸。北海的天空热闹非凡,这儿是大雁南飞的起点,雁群腾空,遮天蔽日,何止千只万只,只是,究竟有哪一只会为苏武传书呢?大雁对两个囚徒的态度是一致的,并不管谁是昏君,谁是忠臣。鸟类能够翱翔是因为它在不懈扇动翅膀,这份自由是它自己挣来的,不会出卖给宋徽宗,也不会施舍给苏武。贝加尔湖在俄罗斯境内,有些旅行者不坐火车而是自驾,一路开到贝加尔湖,先在湖边买套娃吃烤鱼,然后就想找找苏武当年的痕迹,当然是没有,一块碑、一个指示牌也没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关切点,但我们自己要相信,苏武和他放牧的那群羊,就像天上的一朵云,是从此地出发,飘回南方,飘进班固的《汉书》,最后变成我们的国民记忆的。
    宋徽宗死在五国城。五国城不在境外,要找宋徽宗的痕迹很容易,有石碑高高竖在那儿。④宋朝的这个囚徒灵魂沉重,因此没法飘回故园。汉朝的那个囚徒际遇同样沉重,可是因为灵魂中有轻盈的成分,所以他能够飘举升空。(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借用流行歌曲对贝加尔湖风光的介绍,既自然地引出了苏武, 又拉近了读者与历史人物的距离。B.作者着重肯定了苏武作为外交官的身份,这一身份也是苏武牧羊北海、 苦忍十九年最主要的精神支柱。C.宋徽宗在宫廷中沉迷于水墨丹青,被俘后却逐渐失去了绘画的兴致, 可见屈辱的囚徒生活使他逐渐醒悟。D.苏武未在贝加尔湖畔留下痕迹却成为国民记忆,宋徽宗在五国城留下 一块石碑却不被国民颂扬,二人生命价值高下立判。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苏武成了“公羊的囚徒”既体现了匈奴对苏武的百般刁难, 又强化了苏武的人生悲剧感。B.句子②设喻形象、新奇,既与苏武的生活环境切近,又能准确表达出 苏武度日如年的无奈与辛酸。C.句子③中“锁定”一词是对宋徽宗艺术修为的赞叹,也寄寓了作者对 其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同情。D.句子④评价苏武与宋徽宗这两个囚徒都有“沉重”的一面,但灵魂却 有不同的归宿。
    7.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
    答案 ①采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两个判断句,强调风雪之大。②既渲染了宋徽宗所处环境的恶劣,又烘托了其沦为阶下囚后内心的无限悲凉。
    8.文章多次写到“大雁”,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宋徽宗希望大雁为他传递求救信息,体现其阶下囚的身份和不谙国事的政治无能。②大雁不听从宋徽宗的摆布,凸显了他被囚禁时的无奈与无助。③宋徽宗将大雁写进诗作,传达出他对家国的思念。④大雁对苏武与宋徽宗的态度一致,侧面表现了二人的不同心境决定了他们面对囚徒生活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结局。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早 冬白居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注]无由入酒家。  五马:五马并驰,太守(刺史)的别称。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此诗大致写于任职期间。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好”字,是诗人对“十月江南”的整体评价,朴实的字眼 里饱含深情,传达出冬景惹人爱怜又无法言说的美。B.中间两联集中写景,是对“冬景似春华”的具体刻画。写景与众不同, 构思别出心裁,“萋萋”“漠漠”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诗的节奏感。C.尾联言冬景怡人,让诗人心情舒畅,不知不觉牵马进入酒家,含蓄表 达了诗人厌倦官场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D.这首诗写早冬场景,语言平易浅近,并未刻意雕琢,却能于通俗中见 巧妙,展示出白居易诗歌“不务文字奇”的特色。

    相关课件

    训练任务群九 主题练案8 鲁迅文章研究: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九 主题练案8 鲁迅文章研究: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训练任务群九主题练案8鲁迅文章研究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九主题练案8鲁迅文章研究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训练任务群九 主题练案4 唐诗和李杜: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九 主题练案4 唐诗和李杜: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训练任务群九主题练案4唐诗和李杜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九主题练案4唐诗和李杜信息类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7 分析心理变化: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

    这是一份训练任务群八 考点练案7 分析心理变化: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年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教案+学案,文件包含训练任务群八考点练案7分析心理变化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x、训练任务群八考点练案7分析心理变化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2025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练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