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学弈》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59352/0-17312141328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把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在合作中探究。
【学情分析】
我上课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不错而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精妙的回答。
作为学习北师大版教材的六年级学生,他们很早就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古文,所以对文言文他们不会感到陌生,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也大致了解学习古文的步骤和一些重要环节,比如说:有节奏的读、明白古文的意思和所揭示的道理。所以本文的教学应重在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如“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琢磨出“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设计意图:用简单易懂的成语导入,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自读自悟,探究理解:
1、看投影试着先将课文读通读顺。
2、师范读。
3、请数名学生试读。
4、理解句意。
5、明白了意思,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总结:本文写了两人向弈秋学习下棋的事。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汇报解疑,深入探究:
1、问:为什么要拜弈秋为师呢?从书中哪句话可知?
学生汇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⑴、指名读、说句意。
⑵、哪个字最能体现他棋艺高超?(善)
⑶、怎样读?评一评。(应该读出敬仰、叹服的语气。)
⑷、指名读画节奏线的句子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问:两人一起学习,结果相同吗?
(板书:学习结果不一样)
课文哪句中可看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他们一起学习,为什么成绩却不同呢?是智力不一样吗?(不是的),那是什么原因呢?你能从文中找到句子来回答吗?
3、出示: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⑴、指名读、说句意。
⑵、看课本图片:指导释句并看图,两个人是什么样子的?注意看他们的神态。
⑶、创设情境:
师:请注意,此时弈秋正在讲授棋艺,
突然肚子饿了,这个人会怎样做?生答(惟弈秋之为听)
这时有人叫他去玩,他又会……
即使突然外面下起了大雨,他仍会……
可见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他都是(惟弈秋之为听),
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他的这种精神吗?
(板书:其一人:专心致志)
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⑷、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过度,问:那另一人呢?
4、出示句子:“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⑴、指名读、说句意。
⑵、问:他一心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用一个成语形容?
(三心二意)还可用什么词?(心不在焉 )
(板书:一人: 三心二意)
⑶、哪应怎样读才能反映出心不在焉?指导朗读。
⑷、师生合作读:
师:使/弈秋/诲/二人弈 男生:其一人……女生:一人…
5、 问:虽然拜同一个人为师,可两人学习的结果却不一样,是因为智力原因造成的不同结果吗?
⑴、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句话连起来,属于设问句,男女生一问一答读,体会语气。
⑵、理解“弗若”的意思?
⑶、不是因为她的智力不如那个人,而是因为什么的不同?(板书:学习态度不同)
[设计意图:在品读中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
四、总结:
课文学完了,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板书设计】
学 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学习态度不同 学习结果不一样
一人: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学弈》这篇文章通过弈秋教两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的差别。这篇文章不仅思想内容好,而且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我以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经历对照注释理解、朗读、感悟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以图激趣引导理解
《学弈》一文配有一幅插图,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师在讲解“其一人和一人”的表现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通过图中人物不同的姿态、表情,来说说两人的不同表现,再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根据观察插图、依靠注释和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二、反复朗读感悟道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时,还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并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⑴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⑵《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后有何体会?
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感悟思考、集体分析讨论,达到共识:两个学下围棋的人在主观条件(智慧一样)和客观条件(一起向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弈秋学习)相同的情况下,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1、学生没有完成当堂背诵;2、课外延伸还不到位,应该再延伸一、两篇其他文言文让学生读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探索问题的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学弈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延伸,设境激趣,指导朗读,熟读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研读探究,感悟道理,小结全文,升华感情,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