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航海、荒岛、流落、潮水”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4.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遇到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第二单元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本单元围绕这个主题,编排了3部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它们分别是英国作家丹尼尔.迪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的《骑鹅旅行记》、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这组课文的要求:1.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2.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二、学习字词。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先来认读一组词语,读一读,发现了什么?对,这是一组多音字。畜养和圈养这两个词的意思很接近,都有饲养的意思,而圈养则还要强调是像图中一样关在圈里饲养。
2.再来看一个非常容易读错的词,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一个多音字,其实它只有一种读音,只能读第一声ti,剔出来。我们来看剔字的演变。它的右边是一个利刀旁,表示用刀刮掉骨头上的肉。左边是一个易,它有改变的意思 ,把肉从骨头上刮下来之后,就改变了原本骨肉在一起的状态。所以它的本义是分解骨肉。我们还可以用顺口溜来记这个字:用刀容易剔。那这个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
鲁滨逊觉得自己被这个人类世界给抛弃了,把他一个人剔到那与世隔绝的荒岛,受尽苦难。所以剔在这里应该选择第三种意思。
3.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词义是不是很有意思?除了剔字,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理解、记忆本课其它的生字。如“聊”字, 栅栏的“栅”字,请你仔细看看字源!中国的汉字是不是特别的神奇呀!
4.再来读读其余的生字,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形声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字型,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一记这些生字,难写的也可以写一写!注意部件特别多的字,如书籍的籍,覆盖的覆,书写的时候一定要写得紧凑一些!
记住这些生字了吗?接下去咱们来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2题: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的姿势和质量!
5.最后一句有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听说过“这个成语故事吗?请你联系这段话的上文或自己平时的积累来说说成语的意思。
6.是不是跟你说的差不多?来读读课文中带有这个成语的句子,句子中的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你是不是已经很想去认识这个传奇人物了呢!
三、学习梗概部分。
1.请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这篇课文与众不同的地方?
发现了吗?课文由两部分组成:梗概和节选。
2.很多同学心中一定产生了疑问,什么是梗概?梗概就是原著的大略内容。那它一般出现在哪里呢?我们来听智慧胶囊的解答。了解了梗概,那什么是节选呢?节选指的是原著中选取出来的精彩片段。
3.接下去让我们去看看梗概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哪些事?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吗?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标题流落荒岛,它对应的应该是梗概哪几个自然段?对,是1、2自然段。快速默读,想想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
对比这两个情节,对小说来说哪个更主要?所以这一部分选用了小标题:流落荒岛。
5.接下去,请你用这种方法继续默读梗概的其它段落,尝试列出小标题。
6.完成了吗?我们来看看一看,梗概的3、4、5自然段内容比较紧密,分别在写什么?根据主要情节,我们可以概括成小标题:建房定居。
第6自然段在写鲁滨逊,一起读:打猎捕鱼、圈养山羊、播种麦子,我们可以把三个内容概括成一个小标题:驯养培育。
第7鲁滨逊防范野人,第8自然段在写他救下“星期五”。两个情节比较,后一个情节在小说中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可以选取小标题:救“星期五”。
最后两个自然段则在写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船长,终于回到了英国。这是小说的结局部分,所以选用了小标题:回到英国。
7.接下来请根据列出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梗概的主要内容吧,并想想鲁冰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如果你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
四、学习节选部分。
1.学完了梗概,让我们来欣赏节选部分。
2.请你默读节选部分,想一想:鲁冰逊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么在鲁滨逊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哪一处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再好好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
……
说到这张表,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请你再对比着读一读,想一想它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有同学会说是“理性冷静的态度”,有同学会说是“克服沮丧、忧伤的力量”也有同学会说是“顽强活下去的勇气”。
4.那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请你大声读一读他的话。
是的,他从表中找到了理由来宽慰自己,使自己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也正是鲁滨逊的这份智慧、这份勇敢、坚毅,这份积极乐观,这才能让他在荒岛上施展才能,顽强生活了28年。
5.读完了节选部分,根据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请你再对照梗概,你能判断节选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吗?应该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6.接下去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节选和相对应的梗概部分,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7.你发现它们表达上的不同了吗?
第一应该是人称的变化。梗概用的是第三人称他,而节选则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读读节选部分,想想小说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对,它能让情景更真切,缩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同身受。
除了人称的变化,还有不同点吗?我们来对比这两部分。这是节选的3到5自然段,这部分情节对应的是梗概的第3自然段:船中取物。
你们看,节选中划线部分例举了很多具体的物品,但在梗概处全省略了。再如在写猫和狗的时候,节选中具体写了它们是怎么来的,以及我心里的想法。但你们看,在梗概中却概括成了一句话。我们不难发现,梗概中删去了原文中很多细节描写,语言上非常精炼。
8.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梗概与整本书的目录,找一找目录中的哪些内容也没有在梗概中出现。如回到英国后的部分,想想为什么梗概可以减了这部分的内容?这部分是否决定整个故事的发展?所以梗概除了删除细节描写,还要删除与故事主线关联不大的内容。
9.学到这里,有的同学会反问:那原著开头的2个章节对小说的发展来说不是也不重要吗?为什么没删除?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原著里一、二两个章节的内容非常多,完全可以删去,但如果删去,与“荒岛生活”这一部分就会脱节,所以,为了情节的连贯,在梗概中只用了一句话,这是为了连段成文的需要。
当然,梗概和原著比,最大的不同点应该是字数!原著几十万字厚厚的一本书,而这篇梗概只是1000字左右的文章。
10.聊完了不同点,那它们的相同点又是什么呢?我们说梗概就是原著的大概内容,所以,梗概和原著比,它的主题不会变,人物的形象不会变,写作的脉络和主要情节也不会变。
五、拓展延伸
1.那你猜想在梗概或原著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或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的?
2.我想同学们一定都迫不及待地想读这本书了!确实,它比你想象的还要受欢迎。这部书是迪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同学们可以浏览一下写作背景。
3.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了连环画,不计其数的评论和推荐词更是纷至沓来。
先让我们来读读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推荐词。
第二则是我们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推荐词。
再来看看媒体又是如何评论的。
猜猜下一个推荐人会是谁呢?对了,就是你!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试着用简短的话来写一则推荐词,老师相信你写得一定也很精彩!
4.最后,还有一项课后选做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烦恼了吗?如果有,请你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写在这棵幸运树上,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鲁滨逊漂流记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揭示任务,初读课文 了解梗概,聚焦梗概 了解主要内容,比较思辨,你可以知道更多,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鲁滨逊漂流记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2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鲁滨逊漂流记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概览概要,洞察精髓要义,轻探小说天地,发掘故事的璀璨光华,拓展与启示,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