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共3页。
1.借助北京春节的“时间轴”,回顾北京春节的一段经历,理解作者根据写作意图分清详略主次。
2.体味孩子过节的“三个味”,链接自己的过节体验,寻找春节中属于自己的“三个味”。
3.比较不同地域的“春节情”,在习俗的同与异中,感受和延续情感的相连和文化的传承。
教学重点
借助北京春节的“时间轴”,回顾北京春节的一段经历,理解作者根据写作意图分清详略主次。
教学难点
体味孩子过节的“三个味”,链接自己的过节体验,寻找春节中属于自己的“三个味”。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制作北京春节的“时间轴”
学习任务二:寻找孩子过节的“三个味”
(一)学习活动1:准备过年,孩子过节的“三个味”
北京的春节是一段很长的经历,在这样一段经历中,大人们很忙碌,忙着给孩子们做新衣、忙着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对孩子们而言,春节是最快乐的一段经历,你看,从腊八起,准备过年,孩子们在做什么呢?
出示: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读出年味儿的事件
提示:指名读一读,圈一圈,孩子们在腊八节这一天都做了那些事?
要点: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用三个字来说就是买买买,或者吃吃吃,或者玩玩玩等。
2.读出乐味儿的心情
提示:老舍所写的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还是比较贫穷的,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才能让小孩去买这些东西,读读看,孩子们难得买这些东西,会有什么感觉呢?
要点:也用三个字来说,那就是乐乐乐。
3.读出京味儿的语言
提示:这里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
要点:儿化音,是京味儿的语言一大特点。
(二)学习活动2:其他时间,孩子过节的“三个味”
过春节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孩子们还做了哪些事,请大家再找一找,圈一圈,并在旁边适当写一写批注。
1.初一的时光的味道
出示:初一,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要点:年初一,孩子们逛庙会、骑毛驴、买新年特有的玩具,充满着年味儿与乐味儿。
2.元宵的时光的味道
出示: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色地玩耍。
要点:元宵节,对孩子们来说,买买买、玩玩玩,就是孩子在春节时的快乐表现。
(三)学习活动3:链接生活,自己过节的“三个味”
读着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中孩子们的快乐,相信早已勾起我们过春节时的回忆,想一想,你们在过年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要点:收红包、吃年夜饭、看春晚、放鞭炮……这些都充满了年味、乐味。
提示:把你们刚才说的一件件连起来说一说,年味就更浓了,乐味就更足了。如果你能用家乡的话来说,那又有不同的感觉了。
学习任务三:比较不同地域的“春节情”
(一)学习活动1:不同地域的除夕习俗
在这春节的一段经历中,除夕一定是非常隆重的,读读北京的除夕和闽南的除夕习俗,看看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又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出示:“阅读链接”和《北京的春节》中描写“除夕”的小节。
⑴圈一圈:同样是除夕,都有哪些习俗?
⑵说一说:用一一罗列的方式说说习俗。
⑶比一比:这些习俗中有哪些是相同的?
⑷辩一辩:这些相同习俗的背后是什么?
(二)学习活动2:江阴本地的除夕习俗
⑴读一读:写江阴“除夕”的文章。
⑵说一说:江阴的除夕习俗。
⑶写一写:我家的年夜饭。
要点:列菜单,报菜名,说寓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顺序,体会详略,除夕,走进腊八,感受风俗,总结回顾,布置作业,阅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清详略,展示朗读,除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目标要求,教学过程预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