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
展开这是一份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共3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目标1.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2.了解有关“板块构造学”和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知识。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二、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1.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曾获雨果奖和星云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泰斗。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骨骼(gé) 臀(tún) 驮(tuó)褶皱(zhě zhòu) 两栖(qī)3.词语解释【褶皱】课文中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繁盛】繁密茂盛。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交流点拨】不是。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2.课文中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个说法是怎样得出来的?【交流点拨】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3.“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交流点拨】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有”。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四、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1.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交流点拨】泛大陆: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过程: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6 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2.图示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交流点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其他大陆上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有→恐龙不会迁移→大陆漂移。3.朗读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恐龙无处不有”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交流点拨】逻辑顺序。作者在第1段提出逻辑基础,然后通过举例子说明恐龙无处不有,并提出问题:恐龙是如何迁移的?然后给出答案——大陆漂移,从而引出“板块构造”理论。接下来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板块学说,说明了恐龙是由于大陆漂移才分布到南极的,从而得出了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4.短文的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交流点拨】“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1段所说:“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五、品味语言 提升素养浏览课文,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并简析。【交流点拨】①使用设问句:“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引出“板块构造”理论。②采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清楚明白,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③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极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六、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2.拓展延伸科学家研究事物或事理,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这给你什么启发?【交流点拨】在学习研究中,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在学科内或学科间进行沟通,促进自己思维的发散,从而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3.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篇课文涉及到较多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但这些知识的介绍不能变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或有关介绍恐龙知识的生物课。所以,针对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我以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课前完成,而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是把说明文的特点作为重点讲解对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