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堂练习题
展开0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综合思维: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布局,分析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及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02
知识网图
03
课前准备
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
一、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 促进要素合理流动
(1)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资源 、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 优化配置 。
(2) 交通运输越 便利、快捷 ,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2.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1) 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 海运 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
(2) 边境聚落依托 国际陆路交通 的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
3. 交通运输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 交通运输产业的特点:交通运输不仅是重要的产业,还是 经济拉动 效应明显的产业。
(2)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 就业 。
4. “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
(1) “一带一路”:是指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 意义: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 对外开放 的需要,也是加强与相关国家互利合作的需要。
二、 影响聚落发展
1. 交通枢纽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 影响: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会集聚与货物相关的 制造业 ,并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 案例:石家庄、 株洲 、新加坡等。
2. 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 影响: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 商业网点 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2) 案例: 扬州 的兴衰。
3. 交通运输布局与乡村
(1)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 主要公路 。
(2) 交通不便 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04
课中学习
探究活动01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与扬州的鼎盛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周转的地方,服务于客、货集散的餐饮、旅馆、装卸、包装、批发和零售等行业便在交通枢纽集聚。
漕运的发展,盐业的兴盛,对于扬州的商业、手工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四处可见的绸缎铺、茶馆、酒楼、工艺漆器、玉器、镂金器、刺绣等日用品生产业的发达,足可见出当时扬州的整体消费水平。
1.指出放大简图中扬州下属小城镇的分布特征,并指出长江对这些小城镇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沿江河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北岸。长江为城镇提供充足水源;便利水运,河流淤积带来的肥沃土壤。
2.扬州市紧临京杭大运河,推测大运河繁荣时期对扬州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交通繁忙,沿河一 带客货流量大,商业发达,扬州城市繁荣;城市空间形态以沿运河走向伸展为主。
探究活动02
分析近现代以来京杭大运河北段不再通航的原因。
运河北段所在的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故流量小且不稳定(对航运不利) ;
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易淤积(运河疏浚维护费用高) ;
近现代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兴起(铁路、公路远比水路运速快、效率高) ;
(海运运量更大, 比河运更廉价)海运的发展(挤占了河运的发展空间)。
探究活动03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1.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链接的大洲和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洲和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非洲和欧洲。
2.我国连云港的货物运至荷兰鹿特丹,请从运距、运时、运费几方面,比较陆路运输与海路运输的优劣。
陆路运输:运距短、速度快、运费高;海上运输:运距长、速度慢、运费低。
3.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讨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探究活动04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和线路分布特点
从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地形(平原、山区)两方面,归纳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多平原最早建设;中部地区位于阶梯分布区,地势起伏较大路线相对较少建设时间相对较早;西部地区多山岖线路较少且建设较晚。
简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东部人口多,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人吵,地形崎岖;中部地区主要是地势起伏较大,建设难度较大多起过度连接作用。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减轻交通环境污染。缩短与中心城市和全国市场的距离,增强对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的吸引力。降低当地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05
课堂总结
06
强化特训营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是( )
A.I主要功能为科研、行政等B.II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
C.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均大于ID.III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教育等
2.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 )
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旅游城市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城市
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城市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都市圈核心城市
【答案】1.D 2.D
【分析】1.I核心层圈与高铁站的交通枢纽关联性最强,是高铁站交通服务区域,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高速、便捷的服务,匹配高铁客流商业、办公,酒店住宿等。所以该圈主要功能包括交通集散、商业商贸、商务办公等。科研机构应布局在环境较好,高等教育发达的地方,A错;II圈层是对I圈层功能的补充及相关功能的延伸拓展,功能包括办公、商务、居住,以及文化、教育、医疗、产业等,B错;I核心层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所以筑密度和建筑高度更大,C错;III圈层相对于I、II圈层,在功能组织、空间结构等方面,与高铁站场枢纽关联性较弱,属于在I、II区域的兴起带动下,周边人流的聚集区域,大部分为住宅、文化、教育等,D正确。故本题选D。
2.高铁可促进旅游城市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所以高铁新城与之匹配的发展方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A错;若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所以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应当是区域中心城市,B错;高铁以客运服务为主,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不是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故则与转型升级城市不匹配,C错;高铁增强了核心城市与周围城市密切联系,高铁新城依托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能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协调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D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高铁客运站建成后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增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其可达性效应使经济交往克服了地理界限,以垂直结构为特征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产业逐步向高可达性的城市转移,引导城市产业布局结构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高铁客运站带来人流、信息流、资本流、商业流等的交互,会迅速产生人口和经济的集聚,其带来的费用节约和利益增长促进进一步集聚,其内聚力产生的倍数效应不断增强,集聚和扩散作用得到加强,城市经济发展重心产生偏移,并逐渐成为城市的增长极并演变为城市的副中心,从而促成城市多中心结构的产生,在此同时,人口分布产生变化,城市空间扩张方向也发生改变。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1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4.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②线路过长③车流量过大④路口过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D.县城商业萎缩
【答案】3.A 4.C 5.A
【解析】3.国道线等级高且多为直道,比一般道路标准高和行车速度快,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对外运输,故A正确;国道为过境道路,增加县城内部运输的交通压力,B错误;国道运输条件优越,可能会吸引工业区分布在其沿线,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是其带来的影响,C错误;国道运输优势明显,可能在与城郊环状道路交汇处吸引批发商业区集聚,但也不是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而是其带来的影响,D错误。故选A。
4.旧国道穿城而过,对城镇内部交通影响较大,造成车流量较大,与城内各种道路形成交叉口,路口过多,容易产生拥堵,故③④符合题意;国道等级较高,①不符合题意;旧国道为直道,线路相对较短,②错误。故③④正确,故选C。
5.新国道避开了城内交通线路的影响,车辆行驶较为通畅,车辆过境速度提高,过境用时会缩短,A正确,B错误;新国道本身对县城汽车保有量没有直接影响,C错误;新国道对城内交通具有缓解拥堵的作用,应该是有利于城内商业发展,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国道建设绕城而过有利于城乡发展。国省道由原来的穿城而过变为绕城而走,对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减少城市噪音,疏导过境交通,优化路网区域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及促进县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7.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A.助力乡村振兴B.促进物流发展C.提高城镇化率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6.B 7.C 8.A
【解析】6.本题考查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只能使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与“出门见路”无关,A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有利于实现百姓“出门见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抬脚上车”,B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与题意不符,CD项错误。故选B。
7.本题考查公交车的有效利用。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其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②正确;增加客货运输量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③正确。公交运营成本没有降低、也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由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相比于个体营运,政府组织营运,能够规范城乡客运市场,利于保障运输安全同时,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四个选项相比较而言,其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其余三个选项的最终归宿与目的所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交通线路修筑的消极意义:一些交通线路穿过居民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干扰;修建交通路线时,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地表,对动植物的生产生活造成干扰。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建设陆港使海港(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
11.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
【答案】9.A 10.C 11.C
【分析】本题考查港口的发展和影响港口建设的条件
9.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影响范围更大,扩大了承载规模,①正确。不再扩大海港的规模,减少土地使用,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用地成本下降,②正确,③错误。海港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设备水平没有较大影响,④错误,故选择A项。
10.陆港对交通状况没影响,A错误。报关效率是由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决定的,B错误。陆港可以使港口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C正确。陆港远近与污染无关,D错误。
11.远海陆港距离海港远,交通不便,资源加工产业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可以依托远海陆港发展,C正确。服务外包,高科技、前瞻性产业时效性强,需要更跨快速便捷的交通,ABD错误。
【点睛】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促进区域间经济协作,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等。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促进区域间社会的分工,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产业、交通建设发展,促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增加收入,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对社会的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防等。缩短两地之间的距离,节约运输时间;完善交通运输网,缓解区域间交通运输压力。
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13.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答案】12.C 13.A
【解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减小,D选项错误。所以选C。
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的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选项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现象错误;边缘区人口的空间部分差异减小,导致居住地空间分布更加分散,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尽管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的分布或多或少打上自然因素的烙印,但是,自然界只是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生产方式才是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决定性因素。
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开封市夜市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城市的特色名片。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下图示意开封市河大东门、东苑和鼓楼夜市摊贩的日常作息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调查发现,开封夜市摊贩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主要考虑( )
A.个人喜怒B.人流量多少C.照顾家庭D.经营便利
15.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 )
①扩大服务范围 ②降低摊位租金 ③便于集中管理 ④减少经营竞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从夜市摊贩日常作息时间可以推测( )
A.河大东门夜市靠近主干道B.东苑夜市距离居民点近
C.鼓楼夜市位于城市中心D.三个夜市均管理严格规范
【答案】14.D 15.B 16.C
【分析】14.夜市摊贩经营装备和商品往往较多,运输工具相对简单,因此为了经营便利性,一般具有“短距离流动”的特征,D符合题意;“短距离流动”与人流量多少、个人喜怒无关,A、B不符合题意;“短距离流动”也可以通过减少来回的时间而方便照顾家庭,但不是主要考虑因素,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扩大经营的规模,提高夜市的知名度,从而扩大服务范围,①正确;集聚的摊贩越多,占地越紧张,有可能会升高摊位租金,②错误;大量摊贩经营活动集聚于夜市,可以方便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③正确;更多摊贩集中,增加竞争,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河大东门夜市经营时间比较早,河大东门夜市不可能靠近主干道,靠近主干道对交通造成影响,A错误;东苑夜市经营时间比较夜,如果是靠近居民区,会居民生活造成影响,B错误;鼓楼夜市经营时间从18时开始,24时结束,说明夜市经营能避开交通高峰,又不影响居民生活,管理严格,因此其位置应是城市中心区域,C正确;从图的经营作息时间,可以看出,鼓楼经营时间比较有序,而另外两个夜市经营时间无严格控制,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夜市经济,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和提取,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夜市的经营时间进行判断,再结合材料的信息“夜市经营时间主要考虑对周边交通及居民等的影响”,可以判断不同的夜市所在的位置。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18.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
C.工业品D.石材
19.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
【答案】17.B 18.A 19.D
【解析】17.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对,ACD错。故选B。
18.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19.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轨道交通是一种舒适、准时、高运输能力的运载方式。多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能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某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分布B.土地面积C.出行需求D.人口规模
21.不同层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作用是( )
A.高速铁路实现城市间的客货运输B.城际铁路满足城市群的对外联系
C.都市圈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D.市郊铁路可以促进功能区发展
22.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③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④提升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20.C 21.D 22.B
【解析】20.城市群轨道交通主要以客运为主的公共交通网络,A不符题意;城市发展形态的人口规模方面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城市用地面积影响了居民出行时间和距离,即城市规模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从而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 ,但是两者并不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B、D不符题意;城市交通需求是居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程度,交通需求的大小,尤其是城市居民公共交通需求的大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直接和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C符合题意。故选C。
21.高速铁路主要实现城市间的客运运输,A错误;城际铁路主要满足城市群的内部的联系,B错误;都市圈轻轨一是作为城市骨干交通模式,承担大量的公共交通客流;二是在城市经济活动密集的中心区域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三是作为快速轨道交通在城市特殊地区的延伸或加密,C错误;市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D正确。故选D。
22.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②错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以及相关产业的转移,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次中心城市的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但不能提高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①③正确;④错误。综前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治安环境较差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24.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
A.2.5千米、1千米B.1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D.2.5千米、3千米
25.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23.D 24.A 25.D
【分析】23.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因此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正确。地铁站附近,有可能人员流动性大,有可能治安环境较差,但不是地铁线附近,因此这不是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铁运营期间,可以大批量的输送人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B错误。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C错误。故选D。
24.据图可知,S线开通后,除去0.2千米范围内外,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受地铁影响小,可见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同理,T线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1千米,可见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加上两线附近整体上住宅价格高低差异可知,可知S线附近的配套设施更完善,①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的环境质量有可能更好,但环境质量可以影响住宅价格高低,对住宅价格增幅影响不大,②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原有公共交通密度较小,T线建成后,沿线交通便捷度明显增加,因为其它交通线少,T线的带动效益非常突出,因此受其影响住宅价格增加幅度,③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低,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似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明显会高,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铁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的判断,主要看房价的变化,一般来说,距离地铁线越远,房价越低,因此房价变低的范围就是地铁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
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
27.“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
A.减轻自然灾害B.提高环境容量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26.D 27.C
【解析】26.读图可知,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现代该小镇主要沿高速公路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方式,故D对。故选D。
27.从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小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不能判断“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是否能减轻自然灾害,A错。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为“现代拓展区”的建立而提高,B错。“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错。“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相对减少了对明清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C对。故选C。
【点睛】本题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的基础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提示,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此题。
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
A.修建在地上B.日客运总量大
C.发车频次高D.站点间距离小
29.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28.A 29.D
【解析】28.为了避免干扰市内地面交通,减轻市内交通压力,市内地铁修建在地下,而市郊铁路通常是修建在地上,A正确。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客流量大,所以,市内地铁日客运总量大;发车频次高;站点间距离小,BCD错误。故选A。
29.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分工合作,A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可以缩短与外围城镇的运输时间,并不能缩短与外围城镇的空间距离,B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有利于人口、产业扩散,C错误。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可以使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D正确。故选D。
【点睛】交通线修建的意义:缩短时空距离;缓解交通压力;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1.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生产效率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城市布局D.改善城市交通
【答案】30.C 31.B
【解析】30.夜市地摊方便、实惠但规模小,主要消费者是城市普通居民,工薪阶层,从图中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和四地位置分析,可知甲位于郊外,乙为景区边缘,丙为居民区内,丁位于铁路沿线,甲、乙、丁远离居民区,不方便居民消费,顾客较少而导致经济效益差,ABD错误。丙地位于居民区内部,市场距离近,最适宜布局,C正确。故选C。
31.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是为了应对今年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而提出来发展的一种商业活动模式。疫情过后,部分劳动力待业,收入下降,通过地摊经济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B正确。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城市布局影响不大,摆地摊占用交通道路还会对城市交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ACD错误。故选B。
老挝是东南亚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中老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装备,预计2021年12月建成通车。中老铁路最初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后中国铁路专家建议降为160公里。下图为中老铁路及周边区域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中老铁路设计时速降低主要是考虑( )
A.运输需求量小B.地势起伏大C.雨雾天气多D.技术难度大
33.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可以( )
A.提高运营安全性B.减少人工投入C.降低建设难度D.缩短线路里程
34.铁路建成通车后,老挝最先受益的出口产品是( )
A.农产品B.手工制品C.工业机械D.电子产品
【答案】32.B 33.A 34.A
【解析】32.运输需求量小,可减少铁路频次,并不需要降低铁路时速,A选项错误。中老铁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该地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从铁路安全运行的角度采取降低时速的做法,B选项正确。铁路受雨雾天气影响相对较小,天气因素并不是减速的原因,C选项错误。中老铁路的最初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00公里,是主动降速,与技术难度并无关联,排除D选项。故选B。
33.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中国装备,无论从设备的安全性,还是从设计建造的整体性,都能够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 A选项正确。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中国装备对建设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并无影响,不能减少人工的投入,B选项错误。建设难度与该地地形、气候、地质条件、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与是否使用中国独立技术并无关联,C选项错误。线路的长度受当地地形和沿途经济发展影响,与是否完全使用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无关,排除D选项。故选A。
34.老挝是传统的农业国,铁路修通后可以促进中老之间的农产品货物运输,首先受益的出口产品便是老挝的农产品,A选项正确。老挝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并不发达,老挝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会以农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相对较少,手工制品、工业机械和电子产品并不会优先受益,B、 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交通选线的地形条件: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跨河大桥成本高。
35.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
(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
(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4)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
【答案】(1)减少私人小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减轻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程度;便于居民出行,改善生活环境。
(2)建设成本较低;建设速度较快,效率较高,灵活性强;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利于城市综合发展。
(3)优化土地利用,充分开发城市空间;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城市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
(4)布局在郊外,土地成本较低;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有利于搭建便捷的物流线和供应链;有利于减小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分析】本大题以巴西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工业区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通过建设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公交网路,库里蒂巴能够是供高效,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或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库里蒂巴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有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公交系统的建设使得出行更加便利,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2)与地铁建设相比,直接在地面上建设,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地铁建设规划和施工时间长,而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更快速地建设和投入使用。地面快速公交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城市发展变化。
(3)沿着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浪费。高密度开发使得人口和就业机会集中在快速交通线附近,减少了通勤距离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快速交通线两侧的高密度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住宅和办公等功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高密度开发可以塑造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建设的土地成本较低。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快速交通线附近,与居民区相分离,减少了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区靠近快速交通线,便于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的建设。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可以减少工业区内部和周边的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
【答案】(1)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政策的引导作用;老港工业区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2)政策支持;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地租低;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3)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市民休憩空间充足,提高人居环境;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
【分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城市的区位条件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调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其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注意材料信息“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
(2)“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汉堡新城建设受到政策的支持;其次,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地租低;读图可知,汉堡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
(3)汉堡新城设计10大特色板块,各区特色鲜明,且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根据材料“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可知,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鹿特丹港是欧洲吞吐量最大、最繁忙的港口20世纪80年代以来,鹿特丹港口与芬洛展开合作,利用芬洛集散物资并完成报关,通过铁路及内河到鹿特丹出海。芬洛在西北郊区建成了荷兰最大的物流仓储基地。鹿特丹港口公司先后获得了铁路连接线及芬洛内河码头的经营权,实现对芬洛交通物流产业的全面托管。2004年起,芬洛依托发达的温室农业基础,实施“绿港”战略,将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与仓储和物流体系连接,经鹿特丹直通全球市场。图1示意鹿特丹和芬洛位置,下图2示意芬洛物流仓储和农业用地分布。
(1)与鹿特丹相比,简述芬洛发展物流仓储产业的优势。
(2)分析芬洛西北郊区建设大型物流园的有利条件。
(3)说明芬洛将铁路连接线和内河码头交给鹿特丹港经营管理的原因。
(4)阐述“绿港”战略对芬洛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与鹿特丹相比,)芬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成本低;与德国和比利时邻近且交通便利,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或物资流量);港口拥挤程度低,船舶进出港效率较高。
(2)西北郊区位于港口附近且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便于货物集散;郊区地价较低,建设成本低;周围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运输需求量大。
(3)与芬洛相比,鹿特丹港口经营历史悠久,有着成熟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技术(反向答芬洛劣势也可);有利于与鹿特丹港协同运作,实现海陆(河)联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中转成本。
(4)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便于产品快速运抵市场,保障新鲜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地域性特色产业集群,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解析】本题考查港口的区位优势及其对农业发展的意义,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与应用能力。
【详解】(1)与鹿特丹相比,芬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租金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芬洛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与欧洲腹地相连,可通过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来实现良好的连通,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港口拥挤程度低,船舶进出港效率较高。
(2)大型物流园的建设有利区位可从交通、地价、货物运输量分析。西北郊区位于港口附近且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便于货物集散;郊区地价较低,建设成本低;芬洛的果蔬产量占荷兰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荷兰南部最发达的生鲜蔬菜集散地,农产品运输需求量大。
(3)与芬洛相比,鹿特丹是世界大港,港口经营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有成熟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技术;加强港口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与鹿特丹港协同运作,实现海陆(河)联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中转成本。
(4)“绿港”由种植、种苗、育种、温室建设、物流、水与能源循环系统、农药、环境、协会联合会、咨询与金融等各类组织构成。“绿港”战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便于产品快速运抵市场,减少货物的中转,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保障蔬果的新鲜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便利的服务,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芬洛绿港主要依托铁路及本地农业基础,发展果蔬等品类研发、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有利于打造地域性特色产业集群,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中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全年均适宜花卉种植。昆明呈贡区斗南镇,历经40年的发展,带动了滇中地区鲜花种植,并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2021年,平均每天有2810万枝鲜花从斗南经上海、广州中转集散,其中约10%跨过国门,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排名世界第一的荷兰相比,斗南鲜花目前还有“高门槛”需要跨越,才有可能从“亚洲花都”转身为“世界花都”。下图为斗南镇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气温角度说明滇中地区可全年种植鲜花的原因。
(2)分析上海、广州成为国内斗南鲜花主要“集散中心”的原因。
(3)请你为斗南小镇走向“世界花都”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海拔高,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纬度低,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下,最冷月平均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可全年种植鲜花。
(2)冷链运输技术进步,斗南鲜花可通过高速公路实现大批量、快速运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鲜花市场需求量大;上海、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国际货运航班比长水机场更多),有利于斗南鲜花快速运住世界各地。
(3)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建立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特有花卉品种;及时对新品种实施国际标准的专利保护;研发先进园艺栽培技术,提升产出效益;研发冷链流通综合保鲜技术,降低流通成本。
【分析】本题以斗南镇地理位置示意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滇中地区可全年种植鲜花的气温原因,上海、广州成为国内斗南鲜花主要“集散中心”的原因,斗南小镇走向“世界花都”的措施,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鲜花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云南气候四季如春,全年气温稳定在23℃上下,无严寒酷暑,日照充足,非常适合鲜花种植。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与滇中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有关,其位于云贵高原,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海拔高,夏季气温不高,纬度低,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不冷,气温年较差小,因此全年均适宜花卉种植。
(2)上海、广州距离斗南花卉交易中心距离较远,鲜花对冷鲜保藏技术要求较高,我国冷链运输技术的进步,使斗南鲜花可通过高速公路实现大批量、快速运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对鲜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更是鲜花主要消费市场;由材料“约10%跨过国门,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斗南花卉交易中心对国际交通运输能力要求较高,相比长水机场,上海、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国际货运航班更多,有利于斗南鲜花快速运住世界各地。
(3)由材料“与排名世界第一的荷兰相比,斗南鲜花目前还有‘高门槛’需要跨越,才有可能从‘亚洲花都’转身为‘世界花都’”可知,斗南还需要跨越‘高门槛’,而这道障碍主要指的是鲜花品种的专利和知识产权。达到这方面的提升,需要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建立花卉新品种研发基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南特有花卉品种;还要加强对新品种实施国际标准的专利保护;为了提升竞争力,需要研发先进园艺栽培技术,提升产出效益;为了应对国际市场,需要研发冷链流通综合保鲜技术,降低流通成本。
项目距离(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116.0
13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900.0
255.69
2893.3
10325.0
256.86
0.3~0.5
9173.3
25493.7
177.91
3827.3
10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383.3
149.93
3160.0
10162.5
221.60
0.75~1
7854.3
18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066.7
137.41
3768.7
10000.0
165.35
1.5~2
6413.0
12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解析版docx、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一练</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速铁路环岛布局,其主要意义有,由图可知,现阶段济宁比枣庄,梧州能成为广西最大城市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当堂检测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