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展开课 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4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 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1、通过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方向、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变化的方向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并结合速度的方向判断运动性质。
3、学习并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
4、能用v-t图像分析、计算加速度,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5、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会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初步体会变化率对描述变化过程的意义。
6、通过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利用和危害防止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
通过观察运动过程特点体会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的变化率。讨论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大小以及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加速度的特点。在运动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建立正方向,求解加速度,培养形成物理矢量运算的思维。类比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之间关系,体会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以及斜率的意义.
在生活具体情境中体会变化量和变化率,并且由此及彼的回忆到位置的变化量以及变化率,自然联想到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率,促进学生将生活中各种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构建新的知识。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学习过速度和路程,但他们学习的是标量没有方向性可言,在他们初中做题中不需要考虑速度的分解和结合而我们高中学习的知识中要考虑这些物理量的方向性而且他们也要接触新的物理量“位移”“加速度”。因此对这些新的物理量的抽象性是同学们理解的难点。
能力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公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分析纸带,学会使用逐差法等。
思维能力: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又一个重要概念。在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加速度的引入可以更加完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促进学生运动观念的初步建构。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 知道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区别;
(2) 知道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关系;
(3) 知道加速度的定义。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一个完整探究过程,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物体运动的相关视频,教学图片等
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活动一:导入新课
(一)检测导学案完成情况
1.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2.小组讨论导学案复习内容。
(1)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
(2)必要时选讲导学案知识内容。
(1)各小组反馈各组作业完成情况情况;
(2)对导学案偏难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
(1)导学案完成小组评分;
(2)表扬完成优秀的同学;
(3)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方向、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变化的方向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并结合速度的方向判断运动性质。
3、学习并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
4、能用v-t图像分析、计算加速度,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5、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会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初步体会变化率对描述变化过程的意义。
6、通过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利用和危害防止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
1、让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课后根据目标,学生自我评价得失情况。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问题情境导入
一辆小汽车在10s内速度从0达到100km/h,一列火车在300s内速度从0达到100km/h。虽然汽车和火车的速度都从0达到100km/h,但是他们的运动情况显然不同。
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1、你觉得用“速度大”或“速度变化大”能描述这种不同吗?
如果不能,应该怎样描述呢?
变速运动的物体他们速度变化快慢会不一样,那么如何去判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呢?
结合教材开始的问题引入,认真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
2、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加速度的概念。讨论完后小组展示答案。
(1)通过学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行评价;三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对描述物理运动的重要性。
活动二:新课教学
(一)加速度
加速度
提出问题
1、如何描述加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加速度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3,怎样通过v-t图像得出加速度?
4,在题目中加速度怎样应用?
5,在生活中加速度如何应用?
6、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得到其公式:
2、认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3、根据相关要求,在草稿纸上写出相关物理表达式。
4、深刻体会物理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1、通过学习和应用加速度对同学们学会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进行评价。
2、从学生分析、推导、表达等方面对学生已有的能力进行拓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点评。
4、从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进行评价。
(二)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它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吗?
物理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物理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吗?
如何通过画箭头的方式表示速度改变量。
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寻求提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2、小组成员对代表的发言可以进行补充,让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借助加速度方向深刻领会矢量方向性的学习。
1、通过课堂学生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
2、通过学生对知识点讨论激烈程度进行合适评价
3、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结合问题引领,紧跟课堂内容以及阅读教材的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从速度-时间(v-t)图像看加速度
从速度-时间(v-t)图像看加速度
提出问题
前面已经学习过v-t图像,v-t图像的斜率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如何通过v-t图像判断出加速度的正负。
怎样通过v-t图像比较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1、学生结合教材29页图1.4-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看v-t图。得到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2、学生根据图像斜率的正负区别加速度方向与选定正方向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作图情况进行评价
活动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两个课时,每个课时都进行课后小结,着重引领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v-t图像看加速度是重难点,第二课时必须引导学生领会透彻。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得失
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学到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四:作业设计
阅读教材29页的科学漫步,体会变化率这个概念对描述速度变化快慢妙处。
教材P31页练习与应用第3——5题。
1、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对科学漫步的内容深入挖掘,领会其中的物理含义。
2、批改学生做的作业。
按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
1、从完成情况和书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对作业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地方进行讲评并评价。
主板书设计
一、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用ɑ表示。
3、定义式(比值定义法):
4、加速度的单位:m/s2(或m·s-2);读为“米每二次方秒”,常用单位还有cm/s2
二、加速度的方向
1. 速度的变化量
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三、从v-t图像看加速度
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a href="/wl/tb_c16292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究方法,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集体备课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集体备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