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解析版).docx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第1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第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第3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解析版)第1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解析版)第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辨析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
    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
    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 )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 )
    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 )
    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
    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变化可以刺激相关细胞或下丘脑中的相关部位,所以葡萄糖也可以是信息分子。( √ )
    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防止在寒冷环境中体温降低。 ( × )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 )
    [解析]
    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使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水分交换不平衡,更多的水分进入或停留在了组织液中,从而导致了组织水肿。
    血浆内有缓冲物质,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血糖浓度变化可以刺激相关细胞或下丘脑中的相关部位,说明葡萄糖可以传递信息,是信息分子。
    提示:只要不超过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基本保持平衡。
    提示: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免疫调节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 )
    新型冠状病毒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抗体。( × )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裂解。( × )
    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 √ )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 × )
    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 )
    [解析]
    感染该病毒的部分人由于其机体免疫力强而未出现症状,但其体内让发生了免疫应答,故其体内也能产生相应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经吞噬细胞处理消化掉。
    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
    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整合在辅助性T细胞DNA上的病毒DNA为模板转录合成新的病毒基因组RNA或病毒mRNA,后者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各种病毒蛋白,然后组装成新的子代病毒,故并非利用RNA为模板直接指导合成RNA。
    HIV感染初期,机体可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规范表述
    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高 ,其原因是 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进食后正好相反 。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 组织液 ,主要是由 血浆 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可自行消失是因为 组织液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
    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普遍存在这稳态。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属于 分子 水平的稳态。
    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 刺激呼吸中枢 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比较多,夏天人的尿比较少,原因是 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导致尿量增加 。
    抗原的本质是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 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
    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明确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
    (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尿素等。
    ②大分子物质—— 血浆蛋白 、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 激素 、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物质(如 血红蛋白 、呼吸酶、载体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
    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血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缓冲反应。
    ② 神经递质 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反应。
    ③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
    关注4个“≠”
    ①身体内的液体≠体液,如消化液、尿液、乳汁等。
    ②体液≠内环境,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构成。
    ③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④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处于细胞内液中,而血浆蛋白处于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及稳态调节机制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下丘脑参与的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
    ①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②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增加散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 神经调节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③无论是在寒冷还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 产热量 与 散热量 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持平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
    (3)水盐平衡调节
    (4)综合分析
    ①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
    a.四个功能: 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
    b.三个中枢: 体温 调节中枢、 血糖 调节中枢和 水盐 调节中枢。
    ②水盐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中枢在 大脑皮层 。
    ③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 肾上腺素 ;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考法1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
    (2022•张家口三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胰岛A细胞后,血糖浓度会下降
    C.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人体的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
    【分析】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从生活的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没有内环境,A错误;
    B、人体饥饿时,胰岛A细胞会产生胰高血糖素,由于胰岛A细胞并不是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其细胞代谢需要消耗葡萄糖,血液流经胰岛A细胞后,血糖浓度会下降,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C错误;
    D、麦芽糖不能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因此麦芽糖不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成分,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功能、稳态等基础知识,侧重生命观念的考查,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022•洪山区校级模拟)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多样,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死因。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的诱因之一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重要原因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
    【解答】解:A、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A正确;
    B、由题干可知,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会升高,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错误;
    C、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C正确;
    D、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为血浆中HCO3﹣丢失过多,因此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以补充血浆中的HCO3﹣,纠正酸碱失衡的状态,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2022•沙坪坝区校级模拟)17岁小将苏翊鸣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获得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关于运动员在比赛时体内生命活动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冰雪环境下进行比赛,运动员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B.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运动员血浆pH明显降低
    C.运动员在比赛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D.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手臂擦伤,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手臂组织水肿
    【分析】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的热多,散的热也多。
    2、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解答】解:A、在冰雪环境下进行比赛,运动员体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以维持体温恒定,A错误;
    B、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对,可以调节pH相对稳定,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后,pH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比赛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都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正确;
    D、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手臂擦伤,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组织液中血浆蛋白增多,渗透压升高所致,导致手臂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要求明确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掌握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
    (2022•龙岩模拟)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的物质相互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d4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可能是d
    B.a1中代谢旺盛,若产物积累在b处会导致b处液体增多
    C.液体c中的物质进入d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d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体液中的物质相互交换的示意图,由于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进入淋巴,而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淋巴可以进入血浆,而血浆不能进入淋巴,所以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推知,a代表细胞内液,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d代表血浆,a1是组织细胞。a2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a3是血细胞。
    【解答】解:A、图中a、b、c、d4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可能是a细胞内液,A错误;
    B、a1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代谢旺盛,若产物积累在b组织液处会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
    C、液体c是淋巴,淋巴中的物质进入d血浆中,不需要穿过生物膜,C错误;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d血浆,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中的物质相互交换的示意图,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明确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考法2 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实例
    (2022•罗田县校级模拟)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的枢纽,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中甲、乙、丙表示 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 表示不同调节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是通过途径 A 实现的
    B.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通过途径 B 实现的
    C.C 途径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 A 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答】解:A、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汗腺分泌增强,图中A途径可以表示该过程,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通过途径B实现的,B正确;
    C、C途径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C错误;
    D、图中途径A为神经调节,途径B和C为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因此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A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2•荆州模拟)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
    B.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的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
    C.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
    【分析】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导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随着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
    【解答】解:A、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与BAT 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导致cAMP 增加,促进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B、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BAT细胞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BAT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核中的UCP﹣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产热,C正确;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增加产热量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两者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体温平衡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022•滨州二模)胰岛素受体被胰岛素激活后会磷酸化,进而使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Akt磷酸化,磷酸化的Akt可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向膜转移。Akt的磷酸化受阻是导致机体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一。
    (1)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通过促进
    过程,从而降低血糖。
    (2)研究人员利用人参皂苷进行了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用1μml/L地塞米松(DEX)处理正常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25、50、100μml/L人参皂苷处理胰岛素抵抗细胞,检测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及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4)表达水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推测人参皂苷能降低血糖的原因是

    ②若要进一步确定人参皂苷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需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检测 水平和 含量。
    (3)人参皂苷能否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人参皂苷对高血糖小鼠是否有降糖作用。
    实验材料及用具: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若千只,生理盐水,人参皂苷稀释液,血糖仪等。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

    【分析】分析题干: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一是胰岛素受体被胰岛素激活后会磷酸化,进而使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Akt磷酸化,磷酸化的Akt可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向膜转移。Akt的磷酸化受阻是导致机体组织细胞(如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解答】解:(1)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对于脂肪细胞来说胰岛素传递信号之后,可以促进葡萄糖向脂肪细胞的转运。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人参皂苷的浓度,因变量是用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及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4)表达水平来进行反映。分析实验结果图像可知,人参皂苷能够增加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加快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若要进一步确定人参皂苷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还需要检测Akt磷酸化水平和胰岛素的含量来确认。
    (3)本实验是探究人参皂苷对高血糖小鼠是否有降糖作用。自变量是人参皂苷的有无,因变量是血糖是否降低。因此实验设计思路是:选取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若干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灌胃(或注射)人参皂苷稀释液,B组灌胃(或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血糖含量。
    预期结果及结论是:若A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B组,则人参皂苷具有降糖作用;若A组小鼠与B组小鼠血糖浓度没有明显差异,则人参皂苷无降糖作用。
    故答案为:
    (1)葡萄糖向脂肪细胞的转运(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2)增加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加快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 (胰岛素受体和)Akt磷酸化 胰岛素
    (3)选取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若干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灌胃(或注射)人参皂苷稀释液,B组灌胃(或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血糖含量 若A组小鼠血糖浓度低于B组,则人参皂苷具有降糖作用;若A组小鼠与B组小鼠血糖浓度没有明显差异,则人参皂苷无降糖作用
    【点评】本题结合血糖调节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一些实验设计。
    考点2 免疫调节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
    免疫调节要点归纳
    信号分子相关知识归纳
    快速确认三类免疫异常病
    免疫应用中的“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免疫预防——重在“预防”,注射物为“经处理的”丧失致病性却具“抗原性”的抗原即疫苗,目的是 刺激机体主动产生抗体,尤其是产生记忆细胞,以备真正病原体感染 。
    (2)免疫治疗——重在“治疗”,注射物是“抗体”或免疫增强剂等,目的是 “立竿见影”地直接消灭病原体 。
    考法1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析
    (2022•青岛二模)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但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而引发持续有害的炎症性免疫病理损伤,甚至导致炎症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研究发现Rhbdd3基因敲除的小鼠出现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的现象,更易发生炎症损伤和自身免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hbdd3分子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
    B.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增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C.持续有害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
    D.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
    2、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
    3、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解答】解:A、Rhbdd3基因敲除的小鼠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说明Rhbdd3分子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
    B、树突状细胞会刺激辅助性T细胞,进而使B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过度活化会增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B正确;
    C、免疫自稳功能是指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持续有害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C正确;
    D、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导致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并作答是解答本题关键。
    (2022•聊城二模)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CD28分子相互识别完成抗原呈递。与CD28分子相比,癌细胞膜上的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更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D80分子与CD28分子相互识别可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B.PD﹣L1竞争性抑制了树突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信息传递
    C.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或失调有关
    D.能与PD﹣L1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
    【分析】辅助性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解答】解:A、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CD28分子相互识别完成抗原呈递,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能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故CD80分子与CD28分子相互识别可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
    B、与CD28分子相比,癌细胞膜上的PD一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的亲和力更大,故PD一L1比CD28分子的竞争性结合CD80分子的概率更大,从而竞争性抑制了树突状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信息传递,B正确;
    C、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因此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有关,C错误;
    D、能与PD﹣L1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与癌细胞膜上的PD﹣L1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膜上的PD﹣L1与树突状细胞的CD80分子结合,进而使癌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所以能与PD﹣L1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CD80分子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免疫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022•东营区校级模拟)人类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包括MHC﹣Ⅰ和MHC﹣Ⅱ两类。MHC﹣Ⅰ分子能与侵入人体细胞的抗原水解产生的短肽结合,形成的MHC﹣Ⅰ抗原肽复合物转至靶细胞表面,呈递给免疫细胞。MHC﹣Ⅰ只参与未侵入细胞的抗原的呈递,在抗原呈递细胞中形成MHC﹣Ⅱ抗原肽复合物,转至细胞表面。MHC﹣Ⅰ几乎能在所有有核细胞中表达,可作为分子标签被自身免疫细胞识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可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B.MHC﹣Ⅱ可在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
    C.病毒侵入人体后形成的抗原肽不能被MHC﹣Ⅱ呈递
    D.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MHC﹣Ⅰ是否一致或相似
    【分析】1、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决定簇,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附着。在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辅助性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解答】解:A、由题可知,形成的MHC﹣Ⅰ抗原肽复合物转至靶细胞表面,呈递给免疫细胞。MHC﹣Ⅰ只参与未侵入细胞的抗原的呈递,在抗原呈递细胞中形成MHC﹣Ⅱ抗原肽复合物,转至细胞表面,判断MHC﹣Ⅰ抗原肽复合物可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A正确;
    B、在抗原呈递细胞中形成MHC﹣Ⅱ抗原肽复合物,故MHC﹣Ⅱ可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B正确;
    C、病毒侵入人体后形成的抗原肽与MHC﹣Ⅰ结合,在抗原呈递细胞中形成MHC﹣Ⅱ抗原肽复合物,故病毒侵入人体后形成的抗原肽能被MHC﹣Ⅱ呈递,C错误;
    D、对机体来说,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故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MHC﹣Ⅰ是否一致或相似,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免疫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考法2 免疫调节及过程分析
    (2023•寿光市校级模拟)《战狼2》电影中小女孩帕莎是感染“拉曼拉”病毒后的自行痊愈者,医生从她的血清中检测到“拉曼拉”抗体,这种抗体是终结这场瘟疫的希望。冷锋在保护帕莎撤退时,误闯“拉曼拉”疫区而感染病毒,后来被同行的援非医生救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猜测冷锋被治愈是用了帕莎血清中的抗体,抗体进入细胞内才能起作用
    C.帕莎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帕莎在自愈过程中,其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发挥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体液免疫过程:
    (3)细胞免疫过程:
    【解答】解:A、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抗原,效应T细胞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A错误;
    B、抗体不进入细胞,在细胞外起作用,B错误;
    C、帕莎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
    D、帕莎在自愈过程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同时发生,共同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战狼2》中拉曼拉病毒为素材,考查免疫调节、体温调节和细胞代谢,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掌握疫苗的功能,了解体温调节过程,掌握细胞代谢的过程,难度不大。
    (2022•烟台三模)目前有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疫苗①:将新冠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病毒疫苗;疫苗②:用腺病毒载体携带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疫苗②可使人体细胞高效表达出S蛋白,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疫苗均需多次接种,因为单次接种无法产生大量记忆细胞
    B.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离不开浆细胞对疫苗的识别作用
    C.机体接种两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种类完全相同
    D.机体接种疫苗②前感染过腺病毒,可能会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疫苗必须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解答】解:A、疫苗②可使人体细胞高效表达出S蛋白,能长时间反复刺激免疫系统,可不用多次接种,A错误;
    B、浆细胞对疫苗(抗原)没有识别作用,B错误;
    C、疫苗①②均产生与S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疫苗②还能还能产生与腺病毒结合的抗体,C错误;
    D、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体内具有相应抗体,可能会出现“预存免疫”,即接种疫苗时会被体内相应抗体部分清除而降低免疫效果或导致不能携带S蛋白基因进入细胞内表达,从而减弱疫苗的免疫效果,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2022•历城区校级模拟)新冠病毒的流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如图表示针对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活动增强
    B.感染初期,感染者体内都能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核酸和特异性抗体
    C.在重度感染人群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启动晚且强度低
    D.在重度感染人群中,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长且强度高
    【分析】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营寄生生活,通过侵染宿主进行增殖,进入宿主细胞后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离开活细胞后不再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解:A、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非特异性免疫强度增强,吞噬细胞的活动增强,A正确;
    B、感染初期,先非特异性免疫强度增强,特异性免疫启动晚,因而在感染初期感染者体内不能检测到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B错误;
    C、在重度感染人群中,患者的T细胞强度较低,且启动晚,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而可知细胞免疫功能启动晚且强度低,C正确;
    D、在重度感染人群中,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长且强度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T细胞、抗体水平变化曲线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022•洛阳一模)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过敏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细胞①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都能特异性识别过敏原
    D.过敏介质可能会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分析】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题图分析:细胞①是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细胞④是浆细胞。
    【解答】解:A、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引起过敏的物质未必是蛋白质,A错误;
    B、细胞①是T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C错误;
    D、过敏介质可能会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使组织液增多,人体将会出现组织水肿等过敏症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022•枣庄二模)已知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是掌控垂体一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激活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我国科学家在利用小鼠模型接种疫苗进行免疫研究时发现,和正常小鼠相比,去除脾神经小鼠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浆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脾神经与室旁核(PVN)、中央杏仁核(CeA)(这两个区域与应激、恐惧反应有关)中的CRH神经元有连接。该项研究揭示了CRH神经元具有双重免疫调节的功能。
    (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经过垂体一肾上腺轴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的调节方式为 (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其中CRH的靶器官是 。长期焦虑和精神压力大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中的 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
    (2)该研究为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免疫力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适度锻炼可恰到好处地刺激CeA和PVN的CRH神经元,通过脾神经增加了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的生成。可过度运动后人们却易于感冒,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为验证CRH神经元是通过直接操控脾神经这一神经通路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来促进浆细胞的产生,并分泌抗体。请利用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模型若干只、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注射器、电刺激装置和抗体检测仪,设计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 。
    【分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解答】解:(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会通过反射弧使下丘脑分泌CRH增多,通过分级调节作用于垂体细胞,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其中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RH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只有垂体细胞有相应的受体,故CRH的靶器官是垂体。人体处于焦虑和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2)分析题意可知,脾神经与室旁核(PVN)、中央杏仁核(CeA)(这两个区域与应激、恐惧反应有关)中的CRH神经元有连接,过度运动刺激CeA和PVN的CRN神经元释放较多的CRH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其效果超过了脾神经促进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产生的免疫增强效果。
    (3)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CRH神经元是通过直接操控脾神经这一神经通路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来促进浆细胞的产生,并分泌抗体,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脾神经这一神经通路,故可以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模型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去除脾神经,乙组不处理作为对照。由于CRH分泌增加,可以和垂体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故该实验过程可以先用注射器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抑制该受体和糖皮质激素结合并起作用,然后用电刺激装置刺激小鼠的CRH神经元,利用抗体检测仪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含量。
    实验结果:由于甲组去除脾神经,CRH神经元无法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血清中的抗体含量基本不变,乙组由于没有去除脾神经,CRH神经元兴奋,可以促进浆细胞生成,并增加抗体的生产量。
    故答案为:
    (1)神经—体液 垂体 交感
    (2)过度运动刺激CeA和PVN的CRN神经元释放较多的CRH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抑制免疫的效果超过了脾神经促进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产生的免疫增强效果
    (3)实验思路: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模型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去除脾神经,乙组不处理作为对照;先用注射器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剂,然后用电刺激装置刺激小鼠的CRH神经元,利用抗体检测仪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含量 实验结果:甲组血清中的抗体含量基本不变;乙组增加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以及免疫调节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识记和理解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要结合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综合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2022•重庆)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是血浆pH由于血浆存在缓冲对的调节,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细胞外液中与缓冲物质中和,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态的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22•湖北)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分析】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当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当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时,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呼吸,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根据血红蛋白的相关知识,考查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生要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曲线图的能力。
    (2022•湖北)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约3万个核苷酸。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
    B.ACE2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
    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ACE2蛋白的抗体
    D.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
    【分析】1、体液免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繁殖快,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进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降低。
    【解答】解:A、病毒的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A错误;
    B、人类本身含有ACE2蛋白,并非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B错误;
    C、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新冠病毒的抗体,C错误;
    D、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体液免疫、新冠病毒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022•湖北)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解答】解:A、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
    B、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即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血浆置换术可以去除受者体内天然抗体,避免激发免疫反应,所以在器官移植前,可以对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实质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的移植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2021•重庆)如图为用三种不同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小鼠①、②、③对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最迅速B.②最迅速C.③最迅速D.②与③相近
    【分析】1、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解答】解:根据题干实验设计分析,①中直接将灰鼠皮肤移植物移植到黑鼠体内,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属于初次免疫;②是对黑鼠移植灰鼠皮肤移植物后过一段时间再次移植灰鼠皮肤移植物,前后两次的抗原相同,会引起二次免疫,②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速度最快;③是对黑鼠先移植灰鼠皮肤移植物,一段时间后再移植黑鼠皮肤移植物,前后两次的抗原不同,不会引起二次免疫。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设计分析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明确二次免疫和免疫排斥反应的特点,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2021•湖北)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分析】据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抑制T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不结合时,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解答】解:A、PD﹣L1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
    B、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
    C、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免疫调节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022•河北)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增多,这种调控机制可使肌肉运动状态时的血流量增加到静息状态时的15~20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
    B.肌肉处于运动状态时,体液调节对肌肉血流量的影响大于神经调节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分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
    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可以进入内环境,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
    B、神经调节收缩血管,体液调节舒张血管,运动状态肌肉血流量增大,说明体液调节的作用应大于神经调节,B正确;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效应,其经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液,血流量增多利于维持肌细胞在肌肉运动状态时的需求,利于维持肌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稳定,C正确;
    D、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机体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以增加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要求明确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的,明确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作答。
    (2021•河北)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
    【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答】解: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B正确;
    C、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错误;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盐调节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21•山东)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不仅会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也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利用黑色小鼠进行研究得出的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G的体液调节方式为 。
    (2)研究发现,NE主要通过过程②影响MeSC,过程①作用很小。两过程中,NE作用于MeSC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答出3种原因即可)
    (3)已知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调节机制中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
    实验思路:

    实验现象:

    【分析】题图分析,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通过一系列途经最终分化出的毛囊细胞减少。与此同时,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NE或传出神经分泌NE作用于MeSc,使其异常增殖分化,最终黑色素细胞减少。
    【解答】解:(1)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这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过程②为传出神经直接分泌NE作用于MeSC细胞,过程①是传出神经先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NE再作用于MeSC细胞,这两种方式中过程②的作用效果大于过程①,这可能原因有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过程②中NE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而过程①NE作为激素起作用,也可能是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或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过程②中NE作用时间快,过程①中NE作用时间慢。
    (3)观察黑色小鼠的体毛即观察是否变白以及是否脱发,由图可知,过度紧张和焦虑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引起头发变白和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为了验证长期束缚及肾上腺对黑毛小鼠体毛的影响,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色小鼠若识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组小鼠的体毛无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且变白,D组小鼠毛发增多(生长旺盛),变白。由此可见,长期束缚会引起小鼠过度紧张、焦虑导致脱发和白化现象,切除肾上腺有助于抑制脱毛的现象,但对白化减少影响不大。
    故答案为:
    (1)分级调节
    (2)两过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或NE分别作为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 两过程NE的浓度不同 两过程NE运输到MeSC的时间不同
    (3)取生理状况相同的黑色小鼠若干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B组切除肾上腺,C组束缚,D组切除肾上腺并束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小鼠体毛数量(生长情况)和颜色的变化。
    A组小鼠的体毛无变化,B组小鼠的体毛增多,不变白,C组小鼠脱毛租变白,D组小鼠毛发增多( 生长旺盛),变白。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022•重庆)人体内的蛋白可发生瓜氨酸化,部分人的B细胞对其异常敏感,而将其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ACPA,攻击人体细胞,导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的 功能异常所致。
    (2)如图①所示,CD20是所有B细胞膜上共有的受体,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通过结合CD20,破坏B细胞。推测这种疗法可以 (填“缓解”或“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可能的副作用是

    (3)患者体内部分B细胞的膜上存在蛋白X(如图②)。为了专一破坏该类B细胞,研究人员设计了携带有SCP和药物的复合物。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推测X应为 。为检测SCP的作用,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解答】解:(1)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2)由题意可知,B细胞由于误将人体内发生瓜氨酸化的蛋白识别为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攻击人体细胞,进而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B细胞与抗原的识别是通过CD20受体进行的,由于CD20是所有B细胞膜上共有的受体,故人工制备的CD20抗体结合CD20之后,B细胞不再能识别瓜氨酸化的蛋白,也就不再攻击人体细胞,可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但B细胞同时也不能识别外来病原体,可能会带来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的副作用。
    (3)SCP是人工合成的瓜氨酸化蛋白的类似物,类似于抗原,B细胞膜上的蛋白X能与其结合,推测X应为抗体。研究人员对健康小鼠注射了SCP,小鼠出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原因可能是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人体细胞。
    故答案为:
    (1)免疫自稳
    (2)根治 降低体液免疫能力,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减弱
    (3)受体 其他B细胞识别了SCP,产生ACPA攻击SCP的同时,也攻击人体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等功能,还考察了体液免疫的机理,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是解题的关键。
    (2021•河北)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 。VZV感染引发机体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 反应,是免疫系统的 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解答】解:(1)水泡是由于皮下组织受到某种形式的刺激或损伤后,组织液渗出后在皮下形成的水疱,因此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其第一道防线受损,病毒更易侵犯机体,故原因是黏膜是第一道防线。VZV感染人体后会侵犯人体的正常细胞,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靶细胞。
    (3)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是一种过敏症状,因此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因此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的表现。
    (4)接种疫苗VarV后,会引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分泌抗体。
    (5)疫苗接种后,机体内会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细胞,但若以后长期不接触抗原,记忆细胞和抗体就会慢慢消失,等VZV侵袭机体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不足以对抗病毒,因此必须及时接种第二针以保证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因此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的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如果不及时接种第二针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会消失。
    故答案为:
    (1)组织液
    (2)黏膜是第一道防线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卫
    (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如果不及时接种第二针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会消失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体液调节途径
    胰岛B(A)细胞→ 胰岛素 (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血糖 降低 ( 升高 )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刺激 胰岛B细胞 → 胰岛素 分泌增加→血糖 降低
    神经-体液调节途径
    血糖含量升高(降低)→刺激 下丘脑 有关神经细胞→胰岛 B细胞 (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 胰岛素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 降低 (升高)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
    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
    葡萄糖、神经递质、胰岛素
    神经调节途径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神经—体液调节途径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eq \(――→,\s\up7(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 减少
    易错点
    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是 渗透压 的变化。
    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
    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水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 肾脏 来完成的。
    B细胞的活化
    两个信号的刺激
    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细胞因子的作用
    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可以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的过程
    2个特点
    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长期记住入侵的抗原
    二次免疫的特点
    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
    神经递质
    激素
    细胞因子
    化学本质
    多为小分子有机物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衍生物、 类固醇
    蛋白质
    调节方式
    神经 调节
    体液 调节
    免疫 调节
    来源
    突触前膜 释放
    内分泌细胞
    辅助性T 细胞
    作用部位/靶细胞
    突触 后膜
    靶细胞
    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共同点
    作用方式
    均直接与 受体 接触
    作用特点
    均具有 特异性
    受体本质
    一般为 蛋白质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