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解析版).docx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原卷版)第1页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原卷版)第2页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原卷版)第3页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解析版)第1页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解析版)第2页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16文意理解题原卷版docx、考点16文意理解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 考点
    把握文段的细节;分析、评价相关人物;理解作者情感及文章主旨;发表观点;赏析文章重要语句。
    二、 知识点讲解
    文意理解题是文言文阅读中必然要涉及到的题型。文意理解,就是在理解词义、句义后,着眼于全篇,综合运用所把握的分析文章的方法,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通读、理解,能够初步概括其内容,体味感情基调,筛选捕捉信息等,从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从内容上看,主要有:
    1.根据要求筛选文中信息并加以概括;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感情或概括文章主旨;
    4.分析文章写作特点,赏析文章手法等;
    5.拟写从文中获得的启发或感悟,表达观点等。
    三、 方法点拨
    (一)概括文意、筛选内容
    初中阶段对文言文阅读中“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一般侧重于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和提取信息。答题时,学生要精读文章,初步筛选,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最终找出原句或关键语句。
    例1:下列选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样的特点?从段中哪些描写句可以看出来?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选段)
    答:这段表现出狼狡猾的特点。从“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以看出来。
    例2:陈胜领导的起义得到了众人的拥护,【乙】(《陈涉世家》)文中徒属对陈胜做出了_____①_______的承诺,受苦大众也以_______②_____的行动支持陈胜。起义的队伍迅速_____③_______,起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而秦朝的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这正如【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所说: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第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其他三空用原文回答)
    答:这两篇课内的文言文,我们根据内容梳理即可得到答案,即①敬受命;②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③发展壮大;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概括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情感、发表观点
    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也可根据文章的类型来概括,写人的文章中心侧重于人物的性格品质;写事和寓言类的文章侧重说理;写景状物的文章旨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及借景喻理。
    例如:阅读《伤仲永》,回答下列问题。
    (1)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文中什么地方集中体现了这个道理?
    答:一个人即使再有天赋,如果不加强后天学习,也会变得平庸无奇;天赋较差的,如果不学习,结果更是不堪设想。作者说明了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文章第三段议论集中体现了这个道理(作者观点)。
    (2)有人说:学习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天赋的高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答: 不同意。一个人学习的好坏与他的天赋有关,更与一个人所受的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只凭借天赋,不加强后天学习,将会成为平庸之人。
    (三)分析人物形象。
    解答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类的文意理解题,需要在理解文章大致意思后,根据人物的言行、其他人物评价,以及故事情节和文章主旨,分析总结出符合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形容词。
    例如: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依据?请结合下列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答:从文中“每以天下为己任(年轻时,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做官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不顾自身利益。)”、“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以此话鼓励自己))”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胸有大志、关心(热爱)国家的人。
    (四)鉴赏评析文章
    解答文言文的赏析题,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主旨、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段作用等方面,把切题的答案概括出来。答题方法与现代文阅读的赏析题基本一致。
    例1:《岳阳楼记》中“文章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请简述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表现作者的旷达胸怀及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例2:《曹刿论战》中“曹刿见庄公前插入一段曹刿与乡人的对白,有什么作用?”
    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答案为“既写出曹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又为后文的君臣两段对白做铺垫。”
    例3: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答:《出师表》一文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结合文章内容),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从形式来看)。
    四、 例题解析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人,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又五里,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可: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长:网名。又名松柏、刺柏。
    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_____、____。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____、_____。(4分)
    【答案】森列 离奇 盛大 湍急
    (二)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宋] 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节选)
    [宋] 王禹偁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吟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③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回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及时代背景。
    甲文中由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看出,作者以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
    乙文中由第②段“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第③段“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送夕阳,迎素月”等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根据第②段“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工工然”写作者悠闲自得、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表现了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三)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有删改)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②数百万,戎悉不受。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虓(xiā):怒吼。②赙(fù):送给别人办丧事的财物。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在宣武昌看戏,猛兽把众人吓跑,而王戎一动不动,可见他是一个聪明、淡定自若的人。⑵丧亲时伤心过度,骨瘦如柴,可见他是一个有孝心的人。⑶父亲的部下给他筹集的丧葬费他都没有接受,可见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四)
    《平山堂记》节选
    郑兴裔①
    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臒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节选自《郑忠肃奏议遗集》,有删减)
    [注]①郑兴裔,宋朝人,曾任扬州知州,有政绩。②荆榛,灌木树丛。③涂,道路。④隆兴,南宋孝宗的年号.⑤周君淙,即周淙,曾在扬州驻军抗金。⑥朴斫而丹臒,修缮装饰。⑦圮,毁坏、坍塌。
    作者详细描述平山堂优美的风光和欧阳修等先贤的“风流逸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体现平山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表现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五、 自主练习
    (一)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⑤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⑥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数:技法、技巧。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⑤为人:作曲的人。⑥《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两篇选文都是谈到了学习,甲文谈了“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讲述了__________的故事。
    (2)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②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冰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①骥:千里马。②文公:韩文公,即韩愈。
    【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聚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古代文学家笔下的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生发出无限情思。但在纪实文本里对山水的描写则细致准确,山势缓急,道路走向,山石泉水都很清晰,例如明代孟霦在《贺兰山赤木隘口记略》中的记述:
    贺兰山,回斜四百余里。高冈耸萃,为镇之壁。其蹊径可驰入者,五余处。而赤木口尤易。入岁久,关敝,敌得轻进。二年渐次修复惟赤木口关不能固盖山势至此散缓溪口可容百马。其南低峰仄径,通敌人者不可胜。塞麓有古墙可蹴而倾也,以其地多砾少泉,故难为工。刘公乃奏请重修,发金四万。己亥,巡抚杨公守礼至,则循麓抵口,令人遍剖崖谷,得壤土数处。且山多石,可作砌,省斧铲。又去口三十里,有四泉。作水车百辆,运之,令都指挥吕仲良董①其役,比他关为最固。谋及百年,成于一旦,视修葺之慎,其无望于来者乎。
    注:①董:监管;督查。
    (有删改)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山水的作用和《贺兰山赤木隘口记略》中山水的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当堂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后作业
    (一)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①,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
    (3)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4)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不必: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静以修身/亦以焦躁故尔
    B.此即日趋于奢矣/小区即日解除封控
    C.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为人谋而不忠乎
    D.淫慢则不能励精/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遂成枯落”四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A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B ”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用原文词句填空)。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材料二: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①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②,夫藩篱之鷃③,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④,暴鬐⑤于碣石,暮宿于孟诸⑥,夫尺泽之鲵⑦,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⑧,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四·楚辞》)
    【注释】①绝:超越。②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脚踏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空。③藩篱:篱笆。鷃:一种小鸟。④墟:山脚。⑤暴(pú):暴露在阳光之下。鬐(qí):鱼脊鳍。⑥孟诸:泽名。⑦鲩(ní):一种小鱼。⑧瑰意琦行:卓越不凡的思想行为。
    材料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 阴风怒号B. 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C. 鲲鱼朝发昆仑之墟 野芳发而幽香D. 暮宿于孟诸 暮投石壕村
    3. 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朗读有助于了解文意,体悟感情。材料二结尾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应该用下列哪种语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A.平淡 B.祈使 C.反问 D.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大鹏形象的塑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上述三则材料都运用了想象这一写作手法,请从中任选一例分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考点12 状语后置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2 状语后置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12状语后置句原卷版docx、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0 被动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10 被动句(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10被动句原卷版docx、考点10被动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7 断句技巧(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07 断句技巧(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07断句技巧原卷版docx、考点07断句技巧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考点16 文意理解题(讲练)-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