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最新统编版七下语文-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统编版七下语文-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共1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文化自信: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语言运用: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思维能力: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审美创造: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提升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泊秦淮》(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杜牧】(公元803—约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2.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听示范朗读。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理解词语商女:歌女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②诗歌大意: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靠近岸上的秦淮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三)细节探究1.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明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2.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明确: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3.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确:《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四)课堂小结明确:本诗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与无助之情。(五)拓展延伸读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诗句,加深体会。“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南唐·李煜《浪淘沙》“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 ——元·傅若金《金陵晚眺》“既是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目标导学二:学习《贾生》(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2.写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3.相关介绍【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听示范朗读。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理解重点词语。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伦:无人能比。虚:徒然。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苍生:指百姓。②诗的大意: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三)细节探究1.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明确: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佩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2.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明确: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蓄,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峻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3.如何理解“不问苍生问鬼神”。明确: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四)主旨探究《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象,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目标导学三: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代表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重点词语赚得:骗得错喜欢:空欢喜政:同“正”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②诗的大意: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三)细节探究1.赏析:“莫言下岭便无难”明确: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2.赏析:“赚得行人错喜欢”。明确:“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2.如何理解:“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明确:这是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山本无知,这里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四)主旨探究明确: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为夷。人生中可能会有“假突围现象”,以为原来突破过的包围不会再经历,其实,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脉,还在那里没有移动,在另一个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因此,在某个阶段突围过后,千万不要“错欢喜”,还要做好再突围一次,再升华一次的打算。(五)拓展延伸找出其他的哲理诗读一读。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标导学四:学习《约客》(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 “江湖派”一代诗风。(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听示范朗读。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重点词语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②诗的大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只好消磨时间似的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三)细节探究1.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明确:交待了当时的环境,视觉上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心情异常恬静安详。2赏析:“青草池塘处处蛙”。明确:诗人的注意力从毛毛细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处 —— 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围的清静。3.赏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明确:有约而朋友不来,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4.诗歌意境:明确: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四)主旨探究明确: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等待客人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焦躁失落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五)拓展延伸再读诗歌,深入感受诗歌情感。体会那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三、板书设计泊秦淮写景 淡雅朦胧 忧愁伤感抒情 讽刺揭露 借古讽今贾 生欲抑先扬 热烈赞颂借古讽今 怀才不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山行感受:意外、厌烦——恍然大悟人生哲理:顺境不自满 逆境敢突破约客环境 时令 反衬寂静人物 事情 闲逸怅惘教学反思可取之处首先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诗歌主旨,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不足之处在教学古诗时可以选择同主题的诗进行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文化自信: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语言运用: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思维能力: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审美创造: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提升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泊秦淮》(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杜牧】(公元803—约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2.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听示范朗读。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理解词语商女:歌女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②诗歌大意: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靠近岸上的秦淮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三)细节探究1.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明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2.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明确: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3.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确:《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四)课堂小结明确:本诗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与无助之情。(五)拓展延伸读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诗句,加深体会。“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南唐·李煜《浪淘沙》“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 ——元·傅若金《金陵晚眺》“既是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目标导学二:学习《贾生》(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2.写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3.相关介绍【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听示范朗读。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理解重点词语。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征求意见。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伦:无人能比。虚:徒然。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苍生:指百姓。②诗的大意: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三)细节探究1.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明确: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佩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2.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明确: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蓄,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峻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3.如何理解“不问苍生问鬼神”。明确: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四)主旨探究《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象,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目标导学三: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代表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重点词语赚得:骗得错喜欢:空欢喜政:同“正”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②诗的大意: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三)细节探究1.赏析:“莫言下岭便无难”明确: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2.赏析:“赚得行人错喜欢”。明确:“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2.如何理解:“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明确:这是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山本无知,这里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四)主旨探究明确: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为夷。人生中可能会有“假突围现象”,以为原来突破过的包围不会再经历,其实,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脉,还在那里没有移动,在另一个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因此,在某个阶段突围过后,千万不要“错欢喜”,还要做好再突围一次,再升华一次的打算。(五)拓展延伸找出其他的哲理诗读一读。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目标导学四:学习《约客》(一)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 “江湖派”一代诗风。(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明确: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听示范朗读。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①重点词语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②诗的大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只好消磨时间似的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三)细节探究1.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明确:交待了当时的环境,视觉上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心情异常恬静安详。2赏析:“青草池塘处处蛙”。明确:诗人的注意力从毛毛细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处 —— 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围的清静。3.赏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明确:有约而朋友不来,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4.诗歌意境:明确: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四)主旨探究明确: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等待客人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焦躁失落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五)拓展延伸再读诗歌,深入感受诗歌情感。体会那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境。三、板书设计泊秦淮写景 淡雅朦胧 忧愁伤感抒情 讽刺揭露 借古讽今贾 生欲抑先扬 热烈赞颂借古讽今 怀才不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山行感受:意外、厌烦——恍然大悟人生哲理:顺境不自满 逆境敢突破约客环境 时令 反衬寂静人物 事情 闲逸怅惘教学反思可取之处首先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诗歌主旨,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不足之处在教学古诗时可以选择同主题的诗进行积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