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夏日绝句》精品教案

    《夏日绝句》精品教案第1页
    《夏日绝句》精品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第七单元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第七单元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对比阅读,整体回顾,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夏日绝句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杰”1个生字,会写“杰、亦、雄、项”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3.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抽查背诵《出塞》《凉州词》,齐背。导入《夏日绝句》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诗人。
    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唐朝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身为热血男儿,怀抱爱国之情,都曾奔赴战场,亲历战争。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诗,看身为女子的她又是如何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
    2.解诗题,明背景。
    (1)“夏日绝句”是什么意思?(“夏日”点明写诗的时间,“绝句”点明诗歌的体裁,连起来就是“夏天写的一首绝句”。)
    (2)谁知道这位女诗人的相关情况?(出示课件或点名学生介绍)
    明确: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她的文学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的闺情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靖康之变,朝廷南迁,李清照与丈夫避兵江南,路过乌江时有感而发。)
    3.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出示古诗课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主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正音,教学生字。
    (3)指名学生读诗,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4.提示自学要求。
    阅读与交流:
    (1)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2)联系课文插图和项羽的生平,思考为什么诗人会提到项羽。
    (3)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
    (1)抓住前两句体会诗人的人生态度。
    ①一边读前两句,一边思考:“人杰”是什么意思?“鬼雄”又是什么意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人杰”和“鬼雄”可以用组词法来引导学生解释,前者指人中豪杰,后者指鬼中英雄(即壮烈死去的人)。这两句是李清照的生命观,即做人应该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
    ②从修辞手法入手,体味这两句诗在表达上的精妙。
    明确:“生”与“死”,“人杰”与“鬼雄”,这两组鲜明的对比构成了诗歌中的对偶句式,让读者受到深深的震撼的同时,也体会到诗句的工整,富有韵律感。
    ③先指名学生诵读,用凝重、庄严的语气读出诗中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气势。最后学生齐读。
    (2)立足后两句,探讨诗人情感。
    ①读后两句诗,你们知道项羽吗?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为什么他最终选择在乌江边自刎?
    ②诗人为什么“思项羽”?
    明确: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朝统治者却龟居南隅,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李清照“思项羽”,是思念他“不肯过江东”的败而不屈的气概,因为这与南宋王朝的渡江南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正是借“思项羽”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寄寓自己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③指名学生读,要正气凛然,读出诗人对项羽的盛赞之情。全班学生齐读。
    6.朗读背诵,感悟诗韵。
    (1)指名学生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情感美。
    (3)在此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
    二、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学完这三首古诗并不代表着学习任务就此结束。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更高层次的诗歌鉴赏水平训练——比较阅读。
    (1)齐读三首古诗。
    (2)填写表格,比较异同。
    A.先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教师点拨后出示答案。
    B.对比一下三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这三首诗都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出塞》和《凉州词》都属于(边塞诗);《出塞》和《夏日绝句》都采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不同:三首诗的写作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完全相同。
    2.拓展诗句,促进感悟。
    过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未曾中断,就源于灌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那份爱国情。它涌动在国人的心中,传诵于人民的口中,也流露在诗人的笔下。你们还搜集到了哪些关于爱国的诗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诵一诵。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一向是教学中的难点。作为占据中国古代文化中相当篇幅的一种文学体裁,如何跨越长长的时间鸿沟,让学生欣然接受并体会古诗独有的魅力,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紧扣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巧妙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做好引导工作。
    本次教学过程主要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的:一、注重诵读。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使诵读不至于单调,我安排了学生自读、对读、群读、赛读等方法,调动学生读诗的热情。二、丰富背景。本课的三首古诗,或是写作背景具有极强的历史性,或是诗句中引用了历史人物故事,或二者兼备。这些具有趣味性的背景能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带到诗歌创作的情境之中,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他们体会诗人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抒发。三、适度放手。古诗教学虽然以教师引导为主,但适度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内容、诗歌情感,体会诗歌,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摸索的过程中掌握学习诗歌的诀窍,感受诗歌学习的乐趣。诗名
    类别
    特点
    情感
    《出塞》
    边塞诗
    借古讽今
    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对国家的关注
    《凉州词》
    边塞诗
    借景抒怀
    视死如归的豪情,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
    《夏日绝句》
    咏史诗
    借古讽今
    讽刺南宋朝廷的屈辱行径,抒发爱国之情

    相关教案

    小学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事件,感悟隐喻,背诵默写,内化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