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01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02
    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二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宜”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饮、初”等8个字。
    2.想象《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描绘的景色。
    3.用自己的话说出《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1.背诵《望天门山》。
    2.回顾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3.提示学法。
    (1)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3)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4.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要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另外两首诗,去领略西湖和洞庭湖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遵循的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回顾学法是为了激活储存在大脑里的学习方法,为后两首古诗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迁移学法,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过渡揭题,读诗题。
    (1)揭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色美丽,所以从古至今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2)板书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范读诗题,指导停顿: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指名试读。
    ④按节奏齐读。
    (3)读诗题,猜诗意。猜猜看:诗中会写什么?
    2.简介诗人及背景。(介绍苏轼)
    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诗的孩子。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3.运用学法自学古诗。
    (1)课件出示学法,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①指导读准字音:读准“潋滟、亦、抹、宜”,开火车读诗,一人一句。
    ②相机指导读出节奏。
    饮湖上 / 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这首诗写什么大家都读懂了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①出示晴天西湖。你想到了哪个词语?(板书:潋滟)“潋滟”二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
    ②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
    想象说话:金色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引导朗读——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③“西湖之雨”你们又是抓住什么关键词感受到的?
    (板书:空蒙)
    出示雨天西湖,想象说话:轻纱似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点击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④个性赏读“晴、雨西湖”。
    晴、雨两种天气,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生自由练读,展示读,师激情引读。
    (4)引导学生交流“西子”比喻的巧妙,入境体会赞美之情。
    ①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②启发: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是怎么赞美她的呢?淡妆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
    ③指导朗读:难怪诗人说——出示诗句学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链接两首写西湖的诗,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首写西湖的诗,学生读完后谈感受到了西湖怎样的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②学生交流。
    ③小结回扣“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西湖的“浓抹”,那么“白雨跳珠乱入船”应该是它的“淡妆”,但我们都感受到西湖是那么美,难怪作者说——(出示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学生有感情地读)
    4.背诵、积累古诗。
    (1)指名读,齐读。
    (2)填空搭支架背诵。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__潋滟晴方好__,山色__空蒙雨亦奇__。
    __欲把西湖__比西子,__淡妆浓抹__总相宜。
    (3)根据描述说诗句。
    (4)齐背全诗。
    【设计意图】勾连已经习得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学习新的古诗,在自主学习中锻炼学习古诗的能力。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让学生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板块三 运用学法,学习《望洞庭》
    1.学习单助学,小组合作学习。
    (1)谈话导入: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壮丽,西湖的西子神韵,我们再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脚步——望洞庭。
    (2)简介刘禹锡。
    (3)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单,运用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4)课件同时出示学习单。
    《望洞庭》学习单
    1.我能读好停顿,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画节奏。
    (2)读一读。
    2.我能想象画面。
    (1)结合注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我猜测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未打磨的镜子。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2.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按学习单交流。
    (2)相机引导。
    ①抓住“和”字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诗句。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是多么宁静。一起来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的笼罩下,泛起点点银光,此时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间,是那么温柔。一起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诗眼。
    ②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品味“和”。
    引导:这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链接雍陶《题君山》,对比阅读升华美。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学生读一读,交流:两位诗人不同的比喻,表达出相同的感受——君山的秀美。
    (2)教师引读。
    点点银光跳跃,君山翠绿迷人,诗人不由赞叹——(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君山倒映在洞庭湖,是那么妩媚,美如仙女,楚楚动人——(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4.配乐朗读全诗,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及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引导:“白银盘里一青螺”,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5.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背诵。
    学习单的设计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路径,为学生获得个性化阅读体验提供支撑,更能为学生运用“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学法进行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的相机指导,能让学生抓住诗眼,感受奇丽美景和作者的豁达胸怀。
    板块四 指导书写,交流学习所得
    1.指导书写“饮、初、镜、未、磨、遥、银、盘”。
    (1)归类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饮、初、镜、银
    上下结构的字:盘
    半包围结构的字:磨、遥
    独体字:未
    (2)总结要点:左右结构的字中,“饮、初、镜”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银”的末笔捺要写舒展。(教师范写“银”)
    范写“磨”,“广”的一撇要拉长,“林”要写得扁一些,捺要舒展,“石”也要写扁一点,撇不能超出“广”的撇。
    (3)学生练写,师生共同评价,没写好的字再写一个。
    2.交流学习所得。
    (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从古诗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等不同方面谈收获。
    3.总结引领。
    今天,我们运用“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的方法学习了三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领略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独特的美景。在古诗的王国里,山水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继续去领略祖国山水的壮丽和古诗的魅力。
    生字教学中分类指导有代表性的字,一字带多字是高效写字教学的策略,重点范写“银、磨”,是因为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两个字不容易写好,也容易写错,这是关注学情使然。交流学习所得,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固着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我把古诗教学放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展开。开课前让学生朗读熟悉的古诗,由古诗说到唐诗,由唐诗聊到李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中。每首古诗的学习,我都会找到一个链接点,链接相关古诗或诗句,让学习古诗的过程丰满起来。如由“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孤帆”,链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体会诗人的不同心境。《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中链接了两首写西湖的诗,感受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望洞庭》学习中,链接雍陶的《题君山》,在对比阅读中升华美,感受洞庭湖的秀美迷人。三首古诗教学之后,告诉学生古诗王国里山水诗还有很多,鼓励他们继续去领略祖国山水的壮丽和古诗的魅力。整个思路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
    三首古诗的教学,我做到了梯度训练,形成能力。在第一首诗《望天门山》的学习中教授古诗学习的方法——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第二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学习则聚焦学法,运用学法自学。到学习《望洞庭》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借助平移式的练习,让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内化”“显化”,力争教与学相融无痕。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设计,共3页。

    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课文,做一做,读一读,认一认,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外延伸,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