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试讲课ppt课件
展开17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视频或图片。
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古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2.搜集描写祖国大好山河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庭、未、盘”3个字,读准多音字“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学习《望洞庭》,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了解诗文
活动1 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我们跟随作者“欣赏”了雄伟的天门山,“游览”了妩媚的西湖,现在我们一起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板书课题《望洞庭》。
3.齐读课题。
活动2 了解创作背景
1.课件展示洞庭湖风光,教师结合图片简介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庭,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2.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当看到这样的美景时你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过渡: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在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4.播放配乐诗朗诵。
操作指导:可通过直观演示洞庭湖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洞庭湖之间的距离、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借助画面,初步感知古诗,为理解古诗内容奠定扎实的基础。
板块二 质疑问难,自悟诗意
活动1 自学《望洞庭》,汇报交流
1.课件先出示古诗,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汇报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庭”是后鼻音。
“盘”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二声,还可以组词为磨刀;还读mò,可以组词为石磨、磨盘。
3.交流回忆理解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想画面、查资料等。)
4.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
5.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相关词语的意思。(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6.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活动2 师生互动游戏,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讲述古诗大意。
2.师生互动读诗句,理解意思。
预设:
师: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
生: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被磨过的镜子。
生: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
生:遥望洞庭山水翠。
师: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借助书中注释,老师释义等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促进学生对古诗大意的理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兴趣。
板块三 聚焦景色,丰富画面
活动1 理解感悟,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引导学生品读。
(1)指名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抓住“秋月”感悟诗句描绘的时间。(秋天的夜晚)
(2)出示“秋月映照湖面”“水平如镜的洞庭湖”等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3)这里藏着一个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4)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想象中的美景。)
(5)指导朗读。教师引读,升华情感。
2.引读:
师: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多么宁静啊——
生: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洞庭湖在朦胧的月光的笼罩下,泛起点点银光,仿佛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此时是那么温柔——
生:潭面无风镜未磨。
3.课件出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引导学生观察洞庭湖中的君山图,借助图片,品读诗意。
(1)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青螺”又指什么?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的美。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感悟比喻的形象、生动、巧妙。)
(2)师简单介绍君山的传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活动2 了解作者,感悟诗情
1.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充。
(1)作者的才学。(2)政治上的不得志。(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2.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3.欣赏画面,配乐齐读。
操作指导: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丰富古诗内容。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这首诗,实现学生、文本、读者的多角度对话。
板块四 拓展阅读,指导书写
活动1 拓展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1.拓展相关诗句,配乐朗诵:
课件展示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2.课件播放洞庭湖图片。
3.学生挑选感兴趣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
活动2 指导书写
1.课件演示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说一说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找出认为较难写的字。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断、楚、孤、遥”。
断:左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的捺变为点。“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面。
楚: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左边的捺变为点。下边部分要舒展,横钩在横中线上,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孤:左窄右宽。“瓜”的竖撇要舒展,捺要写得直立。
遥: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走之的捺要舒展。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指导:可通过拓展有关洞庭湖的诗句,感受众多诗人笔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在感知画面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指导书写生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教师可通过示范、点拨,使学生掌握书写要点,从而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在理解诗意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先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想象古诗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兴趣盎然,感受到古诗的画面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欣赏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苑风荷,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作背景,西湖简介,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生字,题目赏析,注释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示范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我会认,我会写,饮冷饮,初初晴,蒙空蒙,奇奇怪,妆化妆,浓浓烟,课文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