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学案设计
展开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以时间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预习导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当)
B.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C.即更刮目相待(更加)
D.结友而别(表承接关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见往事耳
D.卿言多务,孰若孤
3.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 》《 》《 》《 》《 》等书。
4.用原文内容填空。
(1)课文中,孙权指出吕蒙学习必要性的句子是“ , ”。
(2)孙权劝诫吕蒙学习的结果是“ , ”。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理解称谓含义,品味语言
1.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品味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心情,理解文章内容。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神情?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2)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可见鲁肃怎样的神态?分角色朗读,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明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任务驱动二概括人物特征,拓展延伸
1.孙权、吕蒙和鲁肃各有怎样的特点?
2.孙权劝说吕蒙,使之“就学”,分析一下他劝说技巧的高妙之处。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C
2.A
3.(1)北宋 司马光 编年
(2)诗 书 礼 易 春秋
4.(1)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2)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理解称谓含义,品味语言
1.(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妻间也常以“卿”为爱称。(2)古时王侯的自称。(3)对朋友辈的敬称。
2.(1)表现了孙权郑重严肃的神态。反映了其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见关心,并对其寄予厚望的心理。
(2)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变化很大、进步很大,与之前判若两人,鲁肃既感到吃惊,又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3)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回应。吕蒙为自己的进步颇为自得,表现出一种坦然态度。
任务驱动二概括人物特征,拓展延伸
1.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勤学,善劝。
吕蒙:在孙权的关心下,知错就改,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敬才,爱才。
2.①他劝说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明读书的原因,可谓以理服人,语重心长。
②他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来反问吕蒙,有责备之意,随后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言辞恳切,以情感人。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以事实服人。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0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孙权劝学导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0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孙权劝学导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共同探究,归纳整理,拓展练习,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0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孙权劝学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文体知识,生字注音,词语汇总,特殊句式,课文翻译,核心理解,课文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