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坐井观天》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生字“话、际”,掌握多音字“哪”,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出故事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只落在井沿上的小鸟和坐在井里的青蛙在相遇之后发生了争论,谁还记得它们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吗?它们两个中间发生了几组对话呢?
预设:“天有多大”这一问题。一共有三组对话。
过渡: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从它们的对话中找找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
2.学习第二次对话,明确各自的观点。
(1)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提示学生“哪”在句尾读轻声,但感情强烈。
(2)理解“大话”的意思。
预设:就是认为别人是在吹牛。
①教师明确:“大话”就是吹牛、夸张、不切实际的话。
②分清“谎话”和“大话”。
(3)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①教师讲解:“无边无际”就是没有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
②想象拓展说话:还有什么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预设:大海、沙漠、田野
(4)圈画句子“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启发:其实青蛙是想说——(指名回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这说明青蛙对小鸟的话( )
预设:表示怀疑,不相信。
(5)拓展想象。
联系生活想一想: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预设:大海、森林、沙漠、草原
课件出示大海、森林、沙漠、草原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无边无际”。
(6)青蛙和小鸟因为天多大而发生争论。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观点?
预设: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板书:井口那么大)
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7)学生读一读,比较下面的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第一句感情更强烈,更能表现出青蛙对小鸟的怀疑,突出了它的自以为是。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很大。
第一句用了感叹的语气,更突出了天的大,表现了小鸟的见多识广。
(8)指导朗读。
朗读青蛙的话时,“别”要读出劝告的语气。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青蛙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
朗读小鸟的话时语速稍舒缓,重读“很”字,表示强调,读出小鸟真诚、劝告的语气,句末的“哪”在这里要读轻声,表示感叹。
(9)同桌练读对话,加上神态、动作、句前提示语读出相应语气。
过渡:既然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那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到底是谁错了?又是因为什么而错了呢?
3.学习第三次对话,找出双方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1)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想到自己一抬头就能看到天,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笑了,说:“ 。”(指名读)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点拨:这句话对应了我们的课文题目“坐井观天”。
(2)引读:小鸟也笑了,说:“ 。”(指名读)
(3)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教师明确: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说明它很自大;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他是在诚心诚恳地提出建议。
(4)启发思考: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弄错了?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预设:小鸟说得对,青蛙说得错。因为青蛙整天都在井里,看不到全部的天。
(5)“纸筒游戏”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个薄点本,卷成圆筒状,把天花板当成天,先不用卷筒看一下“天”,再将左眼闭上,将卷筒放到右眼上去看“天”,做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小结: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就像我们卷起纸筒看天一样,所以它目光短浅、所见有限,它的观点是错误的。(板书:目光狭小)
(6)指导朗读。
朗读青蛙的话时,要适当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表现出青蛙是在非常自信地强调自己的理由。小鸟说的话中,“你就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
三、创编对话,揭示寓意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对话。
(1)思考:同学们,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此时的青蛙,你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呢?(预设:我真是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了。)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指名汇报对话,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3.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学完本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你想对井底的青蛙说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一样眼界狭窄,对万千世界认识不足,见识短浅又盲目自大。老师希望咱们每一位同学都要从小多学知识,多读书,多走出去看看,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才不会成为一个像井底之蛙一样的人。(板书:看得全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兴趣紧密相关。创编对话,延续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心,把握寓意。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四、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话、际”,请学生观察,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1)指导“话”的书写要点:左窄右宽,“讠”的点、横折的折笔、提的折笔在一条竖线上;“舌”首笔撇收笔于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
(2)指导书写“际”:左窄右宽,“阝”的横撇弯钩要写得小,“示”第四笔是点。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飞的地方多,说天无边无际。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2.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3.课堂演练。
4.课后作业。
(1)给家人讲讲《坐井观天》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作为一则寓言故事,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思维方法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掌握寓意。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在多轮朗读、识字认字的基础上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注重质疑问难,设置阅读期待。在精读课文阶段,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读和重点句对比朗读,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创设了续编故事的环节,启发学生想象,充分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寓意。
另外,低学段的学生也对课堂充满期待,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多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事实证明,在游戏环节学生能更充分融入了课堂,走近了主人公的角色。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知识,还教育学生懂得如何看待问题、认识事物,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认知世界,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本课的教学也有很多不足,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较少。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