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案及反思
展开《诫子书》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全文,正确朗读并背诵。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和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重点)
3.感受诸葛亮人格魅力,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殷切期望,体会文章主旨,树立文化自信,思考其现实意义。(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和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受诸葛亮人格魅力,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殷切期望,体会文章主旨,树立文化自信,思考其现实意义。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建兴十二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背景资料】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写《诫子书》之前,他在征伐武功县时给兄长诸葛瑾《与兄瑾言子瞻书》中可以看出些端倪:“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文学常识】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时年已经53岁的诸葛亮,不顾重病缠身,在五丈原军中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信。由于军务在身,诸葛亮无法亲自将书信交给儿子,只能由他人代为传送。今天,我们将穿越到建兴十二年,化身为送信人,帮助诸葛亮将这封《诫子书》交给诸葛瞻,同时代替诸葛亮完为诸葛瞻讲解这份家书的内容。
任务一:初读课文,诵君子情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注意易错字音,如“夫" 字,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发议论或表示判断某事,读“ fú "。
2.读出语气。
同学们结合背景想一想,如果诸葛亮要把这家书亲自读给儿子诸葛瞻听,会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明确: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的无奈。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揣摩语气,做一次最美朗读者。
任务二:合作探究,读懂家书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四人组一人一句疏通文意。注意不会的地方做好标记。
明确: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任务三:品读家书,感受殷殷期待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接着,诸葛亮告知儿子怎样才能拥有君子的行为操守,成为一名君子,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看集中体现在哪句话?
明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就是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
A.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4.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最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资料卡片】
诸葛瞻在父亲的教育下,励学成才,忠君报国。在魏军攻灭蜀汉的绵竹大战中,诸葛瞻(时年37岁)带着儿子诸葛尚(时年17岁),浴血奋战,光荣殉国。诸葛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君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准则。诸葛家族,一门忠烈,三世忠贞,这就是君子的气节与担当。
任务四:悟读家书,畅谈阅读感受
1.一篇好的文章,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思考与感悟。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说哪一句给你启发最深。(提示:可从句式、内容等角度思考。)
示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问。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在劝勉教导儿子时,不仅从从正面进行教导,而且还从反面进行教导,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言外之意就是诸葛亮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正反对比,劝诫艺术技巧更高明。
2.亲爱的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有很多感触?你是否已经很久没有跟父母好好沟通过了?
请拿起你的笔,写一封给父母的书信,可以说说你的成长、生活、感慨、建议,说说你对父母的爱……
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他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字句句都是真心话,不仅劝诫他的子孙,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重点生字,词语解释,目空一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17 猫/郑振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8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7 猫/郑振铎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重点生字,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5* 梅岭三章/陈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5* 梅岭三章/陈毅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重点生字,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