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原卷版).docx
    • 解析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解析版).docx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原卷版)第1页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原卷版)第2页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原卷版)第3页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解析版)第1页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解析版)第2页
    9.1 电荷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 同步练(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优秀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优秀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91电荷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原卷版docx、91电荷练习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思维导图
    03
    知识梳理
    课前研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一、电荷
    1.原子的组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整体对外呈现电中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的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组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4.电荷的分配原则:两个形状、大小相同且带同种电荷的同种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带等量同种电荷,若两导体原来带异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余下的电荷再平分。
    二、静电感应
    1.感应电荷的分布
    分布在离场源最近和最远处(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2.验电器
    构造?
    用途?
    3.静电计:又叫电势差计、指针式验电器,它是中学静电实验中常用的半定量测量仪器。
    构造?指针,金属外壳
    用途?
    静电计属于验电器,是更高级的验电器
    三、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得失电子。
    四、元电荷
    1.元电荷
    e=1.60×10-19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测量
    美国 密立根 油滴实验
    3.比荷?又叫荷质比、带电率。
    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C/㎏
    04
    题型精讲
    【题型一】接触起电与摩擦起电
    【典型例题1】为了研究空腔导体内外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取两个验电器A和B,在B上装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球C(仅在上端开有小孔),D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如图所示.实验前他们都不带电,实验时首先将带正电的玻璃棒(图中未画出)与C接触使C带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外表面,则B的箔片带负电
    B.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内表面,则B的箔片不会带电
    C.使D接触C的外表面,然后接触A,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的箔片张角变大
    D.使D接触C的内表面,然后接触A,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的箔片张角变大
    答案:C
    解析:A.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外表面,则C以及与C连接的B的箔片都带正电;故A错误.
    B.若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C内表面,则C以及与C连接的B的箔片都带正电;故B错误.
    C.若使D接触C的外表面,D上的电荷只有一部分转移到C上,D仍然带电;然后接触A,则A的一部分电荷又转移到A上;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的箔片张角变大;故C正确.
    D.若使D接触C的内表面,则D上的电荷全部转移到C上,D不再带电;然后接触A,A不能带电;操作若干次,观察到A的箔片张角不变;故D错误.
    【典型例题2】(多选)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且所带电荷量为1.6×
    10-10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摩擦前在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 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答案 BC
    解析 摩擦前M和N都不带电,是指这两个物体都呈电中性,没有“净电荷”,也就是没有得失电子,但内部仍有正电荷和负电荷,选项A错误;M和N摩擦后M带正电荷,说明M失去电子,电子从M转移到N,选项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和N这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原来电荷量的代数和为0,摩擦后电荷量的代数和应仍为0,选项C正确;元电荷的值为1.60×10-19 C,摩擦后M带正电且所带电荷量为1.6×10-10 C,由于M带电荷量应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09个电子,选项D错误.
    【对点训练1】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 )
    A.-q B.q
    C. 2q D.4q
    【答案】C
    【对点训练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毛皮摩擦过的PVC管靠近一细水流,发现细水流向靠近PVC管的方向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可以创造更多电荷
    B.下雨天,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C.PVC管所带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代替本实验的PVC管,细水流会向远离玻璃棒的方向偏转
    答案:C
    解析:A.摩擦只能转移电荷,不能够创造电荷,A错误;
    B.下雨天,对细水流的偏转会有着一定的影响,实验效果会不明显,B错误;
    C.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为元电荷的整数倍,C正确;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会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PVC管带负电,虽然二者带电种类不同,但细水流依旧会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转,D错误。
    故选C。
    【题型二】静电感应
    【典型例题3】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相同且不带电的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哪些方法能使两球带等量的电荷?
    答案:将带电棒移近两个导体球,然后将两个导体球分开,最后撤去带电棒,则两球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让带电棒接触某个导体球,然后撤去带电棒,则两球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典型例题4】如图所示,A带正电,若原来不带电的条形金属 C 端接地,问B、C端各带什么电荷?B端带负电,C端不带电。若此时断开 C与地的连线,B、C端带什么电荷?B端带负电,C端不带电。整个导体净余什么电荷?负电荷
    若B端接地,整个导体净余什么电荷?负电荷
    【对点训练3】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N
    M
    A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
    【答案】C
    【对点训练4】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
    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导线,
    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
    A
    B
    +
    C
    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
    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
    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D
    【题型三】元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5】(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1e=1.60×10-19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试验测得的
    【答案】BCD
    【典型例题6】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后,A、B带电荷量各是多少?此过程中电子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转移了多少电荷量?
    答案:1.6×10-9 C,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4.8×10-9 C
    解析:接触后两小球带电量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净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荷。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
    【对点训练5】(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元电荷就是指电子和质子
    B.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e=1.60×10-19C
    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扭秤实验测得的
    答案:BC
    解析:A.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错误;
    B.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故B正确;
    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C正确;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故D错误。
    故选BC。
    【对点训练6】放在绝缘支架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
    答案: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3.0×1010(个)
    解析: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完全相同,剩余正电荷一定平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自身的净电荷全部中和后,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荷量为
    ΔQ=QB′-QB=4.8×10-9 C
    则转移的电子数
    (个)
    0501
    强化训练
    【基础强化】
    1.(多选)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答案:BD
    2.A、B带等量的异种电荷,不带电物体C先后与A、B接触后A、B、C三者电荷量之比为______ .
    答案:2:1:1
    解析:假设A带电量为Q,B带电量为-Q,第三个不带电的金属小球C与A接触后,A和C的电量都为,C与B接触时先中和再平分,则C、B分开后电量均为,所以A、B、C三者电荷量之比为2:1:1
    3.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 16 C电量等于______e.
    答案:8.00×10-19C,1020
    4.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数字中的( )
    A.6.2×10-19 C B.6.4×10-19 C
    C.6.6×10-19 C D.6.8×10-19 C
    答案:B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10-19 C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项是1.6×10-19 C的整数倍,故选项B正确.
    5.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撑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答案:AB
    解析:C移近A时,带正电的小球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得A上积累了负电荷,B上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的金属箔片也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性质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作用,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选项A正确.C靠近后保持不动,把A、B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的异种感应电荷,此时再移走C,因A、B已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不会变,金属箔片仍张开,选项B正确.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的引力作用下中和,不再带电,所以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C错误.先把A、B分开,移走C,然后重新让A、B接触,A、B所带的异种电荷马上中和,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D错误.
    6 关于物体所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答案】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被中和,这种现象说明电荷会消失
    【答案】B
    8.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C
    9、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均相互吸引,如果A带正电,则 (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答案:C
    10.如图,把一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光滑绝缘面上,欲使球a能静止在斜面上,需在MN间放一带电小球b,则b应( )
    A.带负电,放在A点 B.带正电,放在B点
    C.带负电,放在C点 D.带正电,放在C点
    【答案】C
    【素养提升】
    11.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即琥珀,芥指芥菜籽,统喻干草、纸等微小屑末。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经过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干草、纸等轻小的物体。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B.经过摩擦的琥珀有了磁性
    C.琥珀与干草带异种电荷D.琥珀与干草带同种电荷
    答案:A
    解析:AB.“顿牟掇芥”属于静电现象,是经过摩擦的琥珀带了电, B错误A正确;
    C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干草不一定带电,CD错误。
    故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被中和,这种现象说明电荷会消失
    【答案】B
    1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桌上放两摞书,然后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放在上面,使玻璃板离开桌面2~3cm,在宽约0.5cm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板下面再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擦动,此时会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下列哪种做法能使实验效果更好( )
    A.将玻璃板换成钢板B.向舞区哈一口气
    C.将玻璃板和地面用导线连接D.用一根火柴把舞区烤一烤
    答案:D
    解析:A.钢板是导体,与泡沫摩擦时不易带电,故效果并不好,故A错误;
    B.向舞区哈一口气时,由于含有大量的水分,电量会减小,效果更不明显,故B错误;
    C.将玻璃板和地面用导线连接时,电量会流入大地,电量减小,故效果不明显,故C错误;
    D.用火烤会使玻璃板更加干燥,更容易发生静电现象,实验现象更明显,故D正确。
    故选D。
    14.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A与B接触后分开,B与C接触后分开,B与A接触后分开。
    【能力培优】
    15.(多选)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绳下的两个轻质小铜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

    乙甲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答案】BC
    16.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即小于等于2.5×10﹣6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空气,气流外侧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这是因为气流处流速大导致压强 的缘故。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 ,但很快又受到光洁金属网C对它的斥力,这又是因为 。颗粒物离开金属网C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牢牢吸引,这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风扇旋转吸入空气,气流外侧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这是因为气流处流速大导致压强小的缘故;
    由于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被金属网吸引过去;
    颗粒物被金属网吸引后带有负电荷,受到金属网的排斥作用。
    答案:小,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金属网的部分负电荷转移给颗粒物导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课程标准
    物理素养
    3.1.1 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物理观念:分析摩擦起电和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知道元电荷概念,体会电荷量是不连续的。通过不同起电方式的分析得出电荷守恒定律,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会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观察并分析静电感应现象,进一步提高应用物理模型解释现象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现象,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通过不同起电方式的分析得出电荷守恒定律,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等现象,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相关试卷

    高中物理1 电荷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1 电荷课时训练,文件包含91电荷举一反三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举一反三系列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pdf、91电荷举一反三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举一反三系列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1 电荷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1 电荷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91电荷5大题型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题型分类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教师版pdf、91电荷5大题型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题型分类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学生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电荷课时作业,共14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