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要求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初步建立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对应关系的认知,形成空间概念,为学生后续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观察和阅读有关区域的地形图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说明
【分层设色地形图】
1.教材图2.14通过地形景观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比较,一方面展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另一方面展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表达地形起伏的优势。此图呈现了从立体地形到平面地图的空间转换过程,同时也呈现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差异。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各种地形部位及不同的地形类型。教材图2.14中对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这五种基本地形进行了解释,让学生对地形有更具体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真实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并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教材设置了题为“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地形之美》。
【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地形之美》视频中,你发现了哪些地形?我们的家乡属于哪种地形?它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内容略)
新课学习
【展示】教材图2.14。
【布置合作探究任务】1.找出五种地形在地形图上的表现形式及其差异。2.观察每一种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地形之间等高线分布的差异: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差异。3.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如何通过颜色表示地面高低?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分小组汇报交流。
【小结】一般而言,平原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米以下;山地等高线密集,海拔在500米以上;高原中央区域等高线稀疏,海拔在500米以上,边缘区域等高线较为密集;盆地等高线四周数值高,中间数值低;丘陵等高线较为密集,海拔在500米以下。而在分层设色图上则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判断地面的高低: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展示、播放】“世界地形之最”的照片或视频,如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安第斯山脉、刚果盆地等各种地形类型。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视频,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这些“世界之最”。
【过渡】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发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图例说明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或深度范围,我们可以借助图例比较容易地判读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状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拿出彩笔绘制一幅属于我们自己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吧。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第36页活动——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地球表面不仅有陆地还有海洋,陆地表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那么在海洋底部是否也有不同的地形呢?
【播放】海底地形视频。
【讲述】讲解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等海底地形。
【学生活动】
1.绘制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
2.思考人类利用海底地形的方式和意义。
课堂总结
【讲述】回顾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陆地和海底的基本地形,学会了等高线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世界就像我们的分层设色地形图一样,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认识地形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家园,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板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优秀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和乡村的变化,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精品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学生活动,布置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精品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dl/tb_c404957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精品第2课时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底地形,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