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展开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件入手,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组织学生运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等。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判读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三、学习任务二
四、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地形图的特征,知道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及计算方式,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不同山体部位的特征,认识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作用及陆地地形的特征。
六、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随着生活的发展,“野外露营”成为年轻人时尚的生活方式,露营时一般需要根据地形安排活动,需要用到不同类型的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
结合社会热点导入新课,使得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
1.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师: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 0 刻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学生练习:
读图进行计算:
甲地的海拔是 1 500 米;乙地的海拔是 500 米;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 500—500=1 000(米)。
教师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强国教育强国的大环境下,将承担更多的海洋科普、地理科普、旅游科普等相关社会责任。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概念。
教师引导:读图,说一说图中闭合线圈有何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进一步提出等高线概念: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我们就称之为等高线。
教师提出问题:等高线分布的稀疏、密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密陡疏缓。
(2)认识不同山体部位
教师:展示山峰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表示山峰的等高线数值,由中间向四周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中间高,四周低。)
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义,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的意义。
教师:展示山脊和山谷景观图及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学生: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教师:展示鞍部景观图及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鞍部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
教师:展示陡崖景观图及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陡崖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图片感知不同山体部位,把握重难点。
景观图与等高线示意图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动画展示并介绍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图例说明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或深度范围。海拔低于 200 米一般用绿色。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慢慢变黄,甚至是棕色;到了 5 000 米以上,则用紫色和白色加上蓝点表示雪被;海洋可以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来表示。这样就绘制成一幅新的地图,在这幅地图上更容易看出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师:安排活动,阅读课本第35页,找出高原和平原、山地和丘陵在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等方面的异同点。
借助大量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学生:展示交流。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平原
内部地面起伏小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
学生对比高原和平原的异同点: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小,平原海拔较低,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山地
地表起伏大
海拔在500米以上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
学生:山地和丘陵地表起伏大,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
教师: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教师:出示盆地景观图,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借助大量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495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奖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