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测试题
展开基础巩固
1.右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液
B.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可能是图中的③
C.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①血浆。
2.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内环境的部分指标。下列相关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乳酸
B.胰蛋白酶
C.胰岛素、维生素D
D.CO2、尿素
答案:B
解析:乳酸、CO2和尿素属于细胞代谢产物,胰岛素属于激素,维生素D属于营养物质,它们都能出现在内环境中,A、C、D三项不符合题意。胰蛋白酶在消化道内,一般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项符合题意。
3.一次性过量饮水容易造成人体“水中毒”,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增加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答案:A
解析: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A项符合题意。
4.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液体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等化学成分
C.组织液和淋巴液可以相互渗透
D.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的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A项错误。组织液的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回流到血浆,不能形成组织液,C项错误。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项错误。
5.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答案:A
解析: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CO2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
6.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常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B.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注射会影响pH的稳态
C.过量注射生理盐水时,血浆中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
D.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成分差别非常大,如生理盐水缺少细胞内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A项正确。生理盐水缺少血浆中维持pH的缓冲对,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影响pH的稳态,B项正确。过量注射生理盐水,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钙离子、镁离子、葡萄糖的浓度都会偏低,C项正确。生理盐水与内环境为等渗溶液,因此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不会引起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D项错误。
7.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②~⑤代表体液的相关组成部分,字母A、B代表相关的细胞,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 。
(2)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要比⑤处的 。
答案:(1)淋巴液 血浆 (2)④ 组织液 ⑤ (3)高
解析:(1)题图中,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淋巴液,④表示组织液,⑤表示血浆。(2)A细胞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为题图中的④,③④⑤进行比较,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⑤血浆。(3)若②是骨骼肌细胞,由于①处的血液是进入组织的,富含氧气,而⑤处已经远离了①处,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
8.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 ,C代表 。
(2)某人喝少许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填字母)内存在着 物质。
(3)当人体摄入蛋白质不足时会出现局部组织水肿现象,请从渗透压变化角度解释出现水肿的原因: 。
答案:(1)血浆 淋巴液 (2)A 缓冲 (3)血浆蛋白合成不足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吸水引起组织水肿
解析:(1)题图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故某人喝少许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3)当人体摄入蛋白质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吸水,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现象。
能力提升
1.肌内注射和输液是药物注入人体的不同给药途径。肌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而输液是将药液通过静脉滴注输入人体。肌内注射和输液时药液最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淋巴液B.血浆、组织液
C.组织液、血浆D.组织液、淋巴液
答案:C
解析:肌内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输液时,药液直接进入血浆。
2.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量数据(单位:mml/L),②③中的物质可以相互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
B.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③增多
C.④表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与④相比,①的总量较多,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分析题表可知,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它们分别占体液总量的2/3和1/3,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淋巴管阻塞 ②长期营养不良 ③毛细血管壁破损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组织液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入血浆,少部分经淋巴管回流入血浆,当淋巴管阻塞时,淋巴液回流受阻,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而引起水肿,①符合题意;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②符合题意;毛细血管壁破损导致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会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③符合题意;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会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增加而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降低,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符合题意;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⑤符合题意。
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则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若①中Ca2+浓度过低,则易引起肌肉抽搐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①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液,①②③共同组成了内环境。A为血液循环系统,B为泌尿系统。若某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则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②增多,A项正确。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项正确。若血浆中Ca2+浓度过低,则易引起肌肉抽搐,C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①血浆和②组织液,D项错误。
5.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主要作用:①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 。
答案:(1)血浆
(2)增多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1)人体的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下图为人体体液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体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 ,②为 ,④为 ,其中占体液比重最大的是 (填序号)。
(2)③和④成分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的含量,对④的渗透压影响最大的2种离子是 ,用箭头表示②③之间物质交换方向:② ③。
(3)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序号),请用细胞名称、体液名称和箭头表示胰岛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运输过程: 。
答案:(1)细胞内液 淋巴液 血浆 ①
(2)蛋白质 Na+、Cl- ←
(3)②③ 组织(或胰岛B)细胞→血浆→组织液→体细胞
7.下图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箭头代表物质的运输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结构与功能观推测: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还是静脉端?为什么?
(2)利用结构与功能观推测: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浆,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还是静脉端?为什么?
答案:(1)动脉端;动脉端血流较快、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浆成分的渗出。
(2)静脉端;静脉端血流较慢、血压较低,有利于组织液的回渗。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a href="/sw/tb_c40038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测试题</a>,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