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演练[教学设计+基础演练+能力提升+知识导学+综合训练]同步练习(1-4章)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题,共4页。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拨动同一根橡皮筋 B.用木棍敲击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
C.吹响吸管的同时,不断剪短吸管 D.用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2.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能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快
D.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
3.牛和蚊子发出的声音不同,这不仅是它们的音色不同,它们发声时振幅L和频率f也不同。关于它们L和f的大小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L牛>L蚊子;f牛<f蚊子B.L牛>L蚊子;f牛>f蚊子
C.L牛<L蚊子;f牛<f蚊子D.L牛<L蚊子;f牛>f蚊子
4.把频率为256 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所示。若把频率为512 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备的示波器,其波形可能是选项图中的( )
A.B.C.D.
5.针对“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三位同学经过讨论,给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声音的响度可能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猜想二:声音的响度可能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1)为验证猜想一,小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虽听到很大的响声,但几乎看不到什么现象。要能看到明显的现象,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二,三人合作进行如下实验:小涛注意听声音,小敏站在较远处用力敲鼓,小浩同学站在近处轻声唱歌,小涛能听到歌声和鼓声,他们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无关。
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橡皮筋振动时的频率不变,音调不发生变化,故A选项符合题意;依次敲击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多越难振动,即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吹响吸管时,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不断剪短吸管,吸管内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用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时,卡片振动的快慢改变,振动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得越慢,即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C、D选项错误;本实验探究的是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因此实验中要控制振动幅度等其他因素不变,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故B选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的声音响度小,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L牛>L蚊子;牛的叫声低沉,音调低,则频率低,蚊子的声音音调高,频率高,因此f牛<f蚊子。综上可知,A选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频率为512 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和频率为256 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形状是相同的;振幅与敲击力度有关,可能不同;但频率一定是原来的2倍,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原来的2倍。结合各选项波形图可知,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5.(1)【答案】在桌子上放些小纸屑
【解析】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但微小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可以在桌子上撒一些小纸片或小纸团,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答案】不正确 没有控制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同
【解析】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根据生活经验,用力敲鼓,鼓面的振幅大,发声响度大;轻声唱歌,声带振幅小,发声响度小;因此他们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声源振动的幅度相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无关,是不正确的。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练习,共4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噪声也是生活中的污染来源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课时作业,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