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科版(2024)2 内燃机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一、课标分析
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的第二节。
内燃机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热机,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伸,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同时本节课也为下一节课“热机效率”埋下伏笔。本节课重点介绍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以及对其中的能量转化的分析,之后又介绍了人类飞向太空的发展历史,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物理学科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理想。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已经学过热机的概念,汽油机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学生对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也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对第一节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从能量角度学习四冲程内燃机的基础。
未知知识及方法: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以及异同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3.了解火箭发动机的原理和中国火箭的发展史。
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原理,引发学生对科技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思考,提高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问:大家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环节二:内燃机
实验:酒精在小盒内燃烧顶开盒盖实验。
老师点拨讲解内燃机的概念,分类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记好笔记。
实验引入内燃机的原理,加深学生理解。
环节三:汽油机
请同学们自学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5分钟之后请同学利用汽油机模型为其他同学讲解其工作过程。
老师引导解决学生自学中的困惑点。
引导学生分析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飞轮的作用等。
视频: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归纳小结:
1个工作循环包括4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转动2周,飞轮转动 2周,对外做功1次。
学生自学,观察课本第25页图2-2-4,尝试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上台展示自学成果。
根据老师的补充提问,学习相关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环节四:柴油机
引导学生对照汽油机自学课本第28页“柴油机”,讨论交流二者的异同点。
视频: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小结:对比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与联系(表格)。
学生类比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学习柴油机。
对比总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整理笔记。
培养学生学会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五:飞向太空
利用图片展示人类为飞向太空做的努力的历史。
1.简单介绍火箭发动机的原理:反冲原理。
2.讲解三级火箭的优势。
3.介绍我国在航天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板书设计
2.内燃机
一、内燃机
1.燃料在汽缸内燃烧对外做功的热机。
2.常见的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二、汽油机
工作循环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
三、柴油机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七彩作业》第二章第2节。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2 内燃机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a href="/wl/tb_c562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内燃机优秀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学互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2 内燃机 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2 内燃机 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学互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综合与测试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