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2 内燃机教案
展开第 二 节 内燃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3、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
4、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式发动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了解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2、了解不同热机的不同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内燃机和轮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技术进步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是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楚各个冲程的作用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方法
视频结合讲授
教学过程
赛车场上,一辆辆赛车发出阵阵轰鸣声,闪电般飞驰,或许你不知道,赛车的动力来自赛车内的一系列“爆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爆炸”是怎么发生的。
一、内燃机
起源:第一台实际使用过的内燃机,是1859年法国工程师勒努瓦制造的。这是一台煤气机,效率很低。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制成了按四冲程原理工作的煤气机,称为奥托循环机,这是内燃机划时代的进步。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提出了压缩点火式内燃机的设计原理,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于1897年制成第一台压燃式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热效率比以前的内燃机都高。内燃机的发明,使热机的效率由蒸汽机的10%左右,提高到了40%左右。而且由于内燃机轻巧,适于用在交通工具上,对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观察教科书P21图2-2-2:瓶中的酒精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将瓶盖顶出。根据这一现象制成了内燃机。
概念: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的热机叫活塞式内燃机。
原理:燃料字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
种类: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按照使用燃料的不同,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他们的原理基本相似,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汽油机。
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播放flash认识内燃机的结构动画:展现汽油机工作的四大冲程及其连续工作过程,可以用按钮控制每个冲程动作。
结合模型。给学生讲解:
(1)汽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进气阀门、排气阀门、曲轴连杆、飞轮、火花塞。
(2)汽油机的冲程:汽油机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就叫做一个冲程,每个冲程完成一种工作,汽油机的每个循环有四个冲程。
(3)四大冲程:通过动画模拟,详细讲解每个冲程的活塞动作情况以及功能。
内燃机原理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叫做吸气冲程。
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叫做压缩冲程。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叫做做功冲程。此过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点火方式:点燃式点火)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4)能的转化
让学生分析在整个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书上的介绍得出结论:通过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推动汽车转动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
让学生观看汽油机的连续工作过程,加深印象。
小结:四冲程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转动2周,汽缸内的燃油燃烧爆发1次,对外做功1次,在不做功的冲程,活塞靠飞轮的惯性运动。
三、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1、柴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进气阀门、排气阀门、曲轴连杆、飞轮、喷油嘴。
2、工作过程:[学生结合教科书P25物理在线学习
和汽油机一样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但不同的是:①吸气冲程:只吸入空气
②压缩冲程: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比汽油机厉害,温度高,压强大。
③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进行压燃式点火。
在完成对四个冲程的分析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考下表分小组讨论,把动作过程和能量转化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和巩固。
| 吸气冲程 | 压缩冲程 | 做功冲程 | 排气冲程 |
进气门 | 打开 | 关闭 | 关闭 | 关闭 |
排气门 | 关闭 | 关闭 | 关闭 | 打开 |
活塞 | 向下运动 | 向上运动 | 向下运动 | 向上运动 |
主要作用 | 汽油与空气的混 合燃气被吸入 | 压缩燃气,温度升高 | 点燃或者压燃,燃气燃烧, 推动活塞对外做功 | 燃烧过的废气被排出 |
特征 | 利用惯性完成 | 利用惯性完成 |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过曲杆对外做功 | 利用惯性完成 |
(4)关于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教科书对柴油机原理的介绍进行了淡化处理,仅笼统说柴油机以柴油做燃料,构造和工作过程与汽油机相似。教师应该注意到此处与原来旧教材的差别。但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介绍一些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也是很有意义的。
| 汽油机 | 柴油机 | |
相同点 |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冲程活塞式内燃机 | ||
不 同 点 | 进气方式 | 混合气 | 空气 |
构造上 | 火花塞 | 喷油嘴 | |
点火方式 | 点燃式 | 压燃式 | |
优点 | 轻便 | 便宜,功率大,效率高 |
四、飞向太空
喷气式内燃机:
包括空气喷气式发动机(用在飞机上)和火箭发动机(用在火箭上)。利用航空煤油或液氢等燃料燃烧时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向后喷出过程中,由于空气的反冲作用,使飞机或火箭向前高速飞行。
喷气式内燃机比活塞式内燃机更高效。
火箭发动机:火药通过燃烧产生的燃气体积膨胀,从尾端向后高速喷出,推动火箭向前飞行。
常用的火箭是多级火箭。火箭的多级设计可以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
板书设计:
第 二 节 内燃机
汽油机
1、内燃机
柴油机
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能量转化:内能 机械能
点燃方式:点燃式点火
3、柴油机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能量转化:内能 机械能
点燃方式:压燃式点火
4、了解火箭发动机
课堂练习:
1.一台四冲程的汽油机每分钟完成300个冲程,则1 min完成75个工作循环,活塞来回150次,做75次功。
2.如下图所示为某汽油机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丁乙甲丙
教学反思:
初中教科版1 电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教科版1 电功教学设计,共2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热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热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课堂小结,梳理新知,深化练习,巩固新知,开放练习,拓展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2 内燃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2 内燃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