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地工作的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重点)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作者在描述动物的过程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蝉》已经对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蝉》生动的语言,感受文中的科学精神。
二、语言赏析
1.通读全文,思考: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本文具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文章生动活泼,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明确:文艺化的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统治”二字用得十分有趣。
②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明确:“溜”字非常具有文学性,不仅写出了蝉的动作,还透过动作写出了蝉在不同气候下不同的应对策略,表现了它的聪明机智。
③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明确:这句话写出了蝉的幼虫慵懒、可爱的日常。作者文艺性的笔法使读者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兴趣倍增。
④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明确: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的地穴表面非常小的特点;通过比较来写蝉,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⑤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
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⑥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明确:作者拿矿工和铁路工程师与蝉作比较,形象、突出地说明了蝉的幼虫聪明、能干,会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使隧道的墙壁不会塌下来。
⑦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干了的泥土和沙石。
明确: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蝉的身体部位比作“工具”,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钻土能力强的特点。
⑧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
明确:运用设问,大大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⑨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明确:运用排比句式,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清晰地点明了蝉的幼虫蜕皮的地点。
⑩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明确:借助准确的动词,既清楚地说明了蝉蜕皮时的动作,又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让人如临其境。
⑪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明确: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⑫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明确: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富有感情色彩。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⒀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明确:这句话运用对比体现了作者对蝉的深情。这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作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四年”与“五星期”,长短何等悬殊的对比!
2.小结语言特色。
明确:一是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二是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三是通俗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四是多运用拟人化手法,如“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三、合作探究
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
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你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并总结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
①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
明确:这一数据的表述为确指,说明作者观察细致。
②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明确:对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却用了“大概是四年”来表述,因为至今它还是一个秘密。
③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明确:这是作者长期观察,又通过用刀子深入挖掘进行实际探察而了解到的真实情况。
3.法布尔有怎样的研究之道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明确: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来理解鲜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资料链接
被文学界尊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维吉尔是古罗马著名的田园诗人),出生于法国南部的穷乡僻壤,从小过着极其穷困的生活。正因为他是在劳苦大众的怀抱中长大的,所以他理解、同情劳苦人民,而且他还以这种同情劳苦人民的心去同情渺小的昆虫,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
四、拓展延伸
1.蝉的一生只有一个月的鸣叫时间,但它为此却要在地下生活四年。自然界中一只小小的蝉尚且能够如此忍受寂寞和孤独,更何况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我们?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我们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的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选自毕淑敏《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示例:蝉和小草面对艰难的自然环境,都选择了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这启发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只有奋斗,才有可能成功。或许奋斗的过程会很漫长,需要我们忍受孤独、寂寞,但如果没有这个艰苦的奋斗过程,就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鲜艳夺目!
2.类文推荐。
蚂蚁和蝉
一场秋雨过后,绿叶和青草都换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太阳出来了,蚂蚁兄弟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它们来到树下,将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收集起来,整整齐齐地摆在树下晒成干儿,然后一点点地运回家。蚂蚁兄弟的粮仓可真大啊!那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但是为了使粮仓里的粮食充足一些,蚂蚁兄弟仍然四处寻找食物,汗水顺着它们的脸直往下流,它们谁也顾不上擦汗。这时,玩了一夏天的蝉从它们头上飞过,看到蚂蚁累得那幅情景,便嘲笑说:“傻瓜,又在自讨苦吃,你们看我多么自在,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和我一样自在呢?……”说着飞到了蚂蚁兄弟头上的树枝,跳了一会舞,那舞姿实在是太美了,蝉在心里赞美着自己……
读过寓言中的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蝉,二者进行比较,为蝉正名。
五、教师寄语
这是一场科学与诗的探索之旅,科学是语文学习的态度,诗是语文学习的情怀,让我们满怀激情与诗意,在语文学习上一路前行!更多未知的奇妙之旅,我们期待下次相聚。
六、随堂练习
学过《蝉》这篇课文之后,班级决定开展以“走进蝉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题目。
(1)【成语坊】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片,用与“蝉”有关的成语概括出图片的内容。(PPT)
(2)【诗词苑】仿照示例,写出两句连续的与“蝉”有关的诗(词)句,要求附带作者与诗(词)的题目。
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3)【美文亭】阅读下面的美文片段,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四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月,为什么呢?朋友说:“它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示例: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好好的活过”的生命便有意义。既然踏上了征程,就让我们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4)【故事汇】阅读下面的小故事,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怪人”法布尔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耐心地观察昆虫的习性。有一次,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至四周围满了人,别人还骂他“怪人”,可是他一点没有察觉。还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看得忘了时间,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醉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来到一条小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他大清早就躺在一块石头旁,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晚上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的工夫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像中了邪!”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昆虫呢!
法布尔活了90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示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注是最好的状态。如果我们都能专注地做某一件事,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七、课后作业
将从本课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昆虫记》的学习中,课下合理安排时间阅读整本书,加深自己对法布尔及《昆虫记》的理解。
板书设计:
考察蝉的季节和居住环境中蝉的情况
地穴出口 洞口 建穴
蝉的地穴 (幼虫) 伺机出动
出穴成长 出穴 脱皮
飞离树枝
蝉 成虫产卵 产卵遭破坏
蝉的卵
幼虫落地 孵化 落地
挖穴隐藏
蝉的未知地下生活和对蝉生活的怜惜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蝉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解读,主旨概括,写作借鉴,品析语言,拓展延伸,老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蝉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认知,预习交流,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解析,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蝉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