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认识0~9教学设计
展开教科书第18 页例9 和课堂活动,第20 页第9 题,第21 页第10 题。
【教学目标】
1.认识“0”,能正确读写“0”。
2.理解“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的数量,也可以表示起点。
3.经历“0”产生的过程,能主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0”的意义,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 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0”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的基本含义,正确书写“0”。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直尺、小棒、田字格磁贴。学生准备:直尺、小棒、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数字1~9。
教师:孩子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1~9 这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学生依次数出 1~9 各数,边数边用手比画数的数字。教师在黑板上按学生数的数字依次贴出1 根小棒、2 根小棒……学生再倒数9~1 各数。教师根据学生数的数字,在黑板上依次取掉小棒,用黑板上贴的小棒表示学生数的数字。
教师:你能两个两个地数吗?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两个两个地数,“2”“4”“6”“8”,再倒数。学生边数边拿小棒表示数出的数(小棒高高举起),教师跟着学生数的数用小棒一起表示。
教师:你还能3 个3 个地数吗?
学生3 个3 个地数,“3”“6”“9”,再倒数“9”“6”“3”,边数边用小棒表示数出的数(小棒高高举起),老师跟着学生数的数用小棒一起表示。
2.引入课题。
学生数了“3”后,教师把黑板上的小棒全部取掉。教师:咦,孩子们,你们观察到什么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黑板上一根小棒也没有了。
教师追问:一根小棒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一)0 表示没有
1.出示教科书第18 页例9 气球图。
(1)观察图,引出问题。
教师指导观察:孩子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可以引导孩子详细说 说图的意思。
教师:两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抽学生答:两个气球,可以用数字2 表示。
教师用手指比画出“2”,学生很自然地跟着伸出两根手指。教师:两个气球,二二二。
学生跟着说两遍。
(2)课件显示“飞吧”两个字。
教师:孩子们,你观察到什么?“飞吧”是什么意思?大胆地猜一猜,图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抽学生答:可能气球飞走了1 个,小男孩手里还有1 个气球;可能气球全飞走了,小男孩手里一个气球也没有了。
教师:1 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抽学生答:1 个气球,可以用数字1 表示。
教师用手指比画出“1”,学生很自然地跟着伸出1 根手指。教师说:“1 个气球,一一一”。学生跟着说两遍。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学“0 表示没有”。
教师:一个气球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个气球也没有,可以用数字0 表示。
教师:是的,一个也没有,我们就用0 表示。(板书:0 表示没有)
(4)板书课题。
教师:数学的美就是这样,用一个圈就可以表示没有。“0”,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0 的认识。
教师教读两遍:0(líng),0(líng)。教师边教读边书空,学生一边跟读,一边用手书空0 的写法。让学生初步感知“0”的样子,为后面的书写作准备。
2.生活中“0 表示没有”的例子。
(1)教师举例。
在生活中,0 表示没有的例子很多。例如,教师站在讲台上问:“讲台上现在有几位老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抽学生说。教师走下讲台后又问:“现在讲台上有几位老师,可以怎么表示?”抽学生说。教师举例时引导学生在0 后面带上单位,如0 个、0 条、0 人等,也要引导学生清楚、完整地表达。
(2)学生举例,丰富对“0 表示没有”意义的理解。
教师:一个也没有就用0 表示,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吗?先观察四周,再想一想,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想办法表示“0 表示没有”的意义。例如:学生可以说现在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用0 表示;可以说盘子里有3 个苹果,爸爸吃
了1 个,妈妈吃了1 个,我吃了1 个,盘子里一个苹果也没有了,可以用0 表示。学生可以动手操作,把文具盒里的东西全倒出来,说文具盒里有0 支笔;把书包里的书全拿出来,说书包里有0 本书。
抽学生大声地完整地说,教师正确地引导。
(二)0 表示起点
1.出示教科书第18 页例9 直尺图。教师:孩子们,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学生:直尺上。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有0 吗? 学生(齐答):有。
学生观察直尺,发现0 在直尺最前面,在整个数列的最前面。
教师:这里的0 是不是表示没有呀?同意是表示没有的孩子请举手,不同意表示没有的孩子请举手。那直尺上的0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大屏幕出示直尺,根据课件的动画演示数段数:直尺上的数是从0 开始数起的,0~1,有一段,用 1 表示;0~2,有两段,用 2 表示……数字越大,离 0 就越远,0 和这个数中间的距离就越远。数完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再说一说直尺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哦,直尺上的数是从0 开始数起的,也就是说,在直尺上,0 表示起点。
(板书:0 表示起点)
教师教读两遍:0 表示起点。
2.生活中“0 表示起点”的例子。
(1)教师启发思考。
教师: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0 表示起点呢? 抽学生举例。学生可能会说到:跑步时,起点可以记作0。
教师适当拓展:比赛时,大家要遵守比赛规则,都要从起跑线开始跑。起跑 线就是起点,可以用0 表示。
教师:你见过跳远吗?
教师课件播放跳远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跳远时,那条起点线就是起点, 可以用0 表示。
(2)课堂小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0 表示起点”。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玩个小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
请孩子们起立,站在离自己最近的过道里,听教师口令:“预备,跑!”孩子们小跑两步,教师喊停,孩子们再退回到自己开始跑的位置。教师再说一次口令, 学生再重复一次“跑—停—倒回”的过程。
教师: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什么是起点了吗? 抽学生说。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还没向前跑时所处的位置就是起点,可以用0 表示。
(三)书写0
1.认识0 的样子。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仔细观察,看看0 长什么样子。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0 的外形,为书写作准备。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数字0,像椭圆形,像鸭蛋,上下长,左右扁。
2.书写0。
(1)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要把数字0 写漂亮,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要想把0 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写0 时,从上
到下,从左到右;0 只占田字格的左半格;0 要写圆润,写饱满。
(2)梳理小结。
教师:0 是一笔写成的。写0 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要写成椭圆形。
教师在黑板田字格磁贴上示范写0 两遍,学生观察。教师边写边说写法:从左半格的上边线中间起笔,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碰左边线,碰下边线,碰竖中线, 最后回到起笔处收笔。再和学生一起书空两遍,边书空边说写法。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8 页例9 的书写。
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教师指导。
教师及时表扬:你们写得真漂亮!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
(4)比一比谁写得好。
写完的同学在你认为写得好的“0”下面打“√”。同桌互相欣赏评价,并指出优缺点。
教师在全班展示两幅学生的作品,抽学生评价。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一)联系生活,发散思考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0。
完成教科书第18 页课堂活动。
教师:生活中经常会见到0,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呢?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视频播放收集的生活中的0。
教师播放视频,出现门牌号码、台秤、计时秒表、温度计、电话号码、计算器等生活中的0……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有0,这些0 表示什么意义。
3.小结。
教师:0 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广泛,还远远不止老师收集的这些。其实,0 和1, 2,3,4,5 一样,它也是一个数,还有很多不同的意义,它可以表示没有,表示起点,温度计中的 0 表示分界点,天平上的 0 表示平衡点,电子钟上的 0 起着占位的作用。
(二)拓展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 页第9 题。
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先自己小声说说图的意思,再和同桌说一说图的意 思。教师要求:讲的同学要尽量讲完整,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没讲对的要 帮他纠正。
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数字。
抽学生汇报。先抽学生说图意,再说答案。
2.完成教科书第21 页第10 题。
学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填空。
教师:“顺序”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观察的?请和同桌说一说。
抽学生说,学生的说法只要合理均可。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
四、反思评价,总结提升
教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回答自己的收获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再数一数学过的数字:0,1,
2,3,…,9;9,8,7,6,…,0。
【教学后记】
西师大版(2024)第一单元 0~9的认识认识0~9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2024)<a href="/sx/tb_c404984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0~9的认识认识0~9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 0~9的加减法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sx/tb_c40498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0~9的加减法教案</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一 0~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a href="/sx/tb_c40498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0~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